夏至這天,一場盛大的"文明監國就職禮"在大明宮舉行。當晉陽公主接過那柄象征文明傳承的玉如意時,觀禮的各國使者不約而同行起了本族最高禮節——吐蕃人獻哈達,波斯人按胸鞠躬,倭人伏地叩首……這些不同的禮儀,此刻卻表達著同一個敬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典禮過後,李承乾的病情突然加重。太醫署所有名醫輪番診治,連遠在邏些城的吐蕃醫聖都被急召入京。可皇帝的高燒始終不退,時常陷入譫妄,隻在偶爾清醒時,詢問夷州稻種或波斯星圖的消息。
七月初七乞巧節,長安女子都在穿針乞巧時,晉陽公主卻跪在太醫署的藥房裡,將孫思邈珍藏的千年人參切片煎湯。藥爐的火光映著她憔悴的麵容——自從皇兄病重,這個小公主仿佛一夜長大。
"公主,阿蠻學士求見。"侍女輕聲稟報。
阿蠻帶來的是一卷奇特的星圖。圖上不僅標注著傳統二十八宿,還融入了波斯的黃道十二宮、天竺的二十七納akshatra,甚至還有拂菻傳來的希臘星座。
"這是阿爾達先生臨終前完成的。"阿蠻指著圖上一處新標注的星群,"他說這裡該有一顆新星,或許能解陛下之厄……"
當夜,奇異的天象震驚了長安。北鬥七星旁,真的出現了一顆從未記載的亮星!欽天監連夜呈報:"此星大如盞口,青白光,有芒角,疑是祥瑞。"
說來也怪,就在新星出現的第三天,李承乾的高燒竟奇跡般退了。更神奇的是,皇帝醒來第一句話竟是:"那顆星,波斯人叫它"智慧之星",天竺人稱"覺悟之光"……"
這場大病後,李承乾仿佛變了個人。他不再事必躬親,而是將更多政務交給太子處理;自己則整日與晉陽公主、阿蠻等人研討《文明典章》的編撰。這部前所未有的巨著,不僅收錄典章製度,更有技術工藝、醫學農學等實用知識。
"朕要編一部永不落幕的經典。"皇帝在序言中寫道,"使後世知,貞觀盛世之盛,不在疆域之廣,而在文明之昌。"
秋分時節,長安城南的"石經洞"工程竣工。這個在終南山腹開鑿的巨大洞窟,首批就鐫刻了《五經正義》《千金要方》《齊民要術》等三百餘部典籍。最令人驚歎的是,所有文字都采用漢文與原文對照的形式,有些甚至刻有三種文字。
"哪怕中原遭劫,隻要這洞窟還在,文明就能重生。"李承乾撫摸著冰冷的石壁,對隨行的各國學者說,"他日若你們國家有變,也可將典籍送來此處。"
這個構想很快引發連鎖反應。倭國中臣鐮足當即表示要在富士山開鑿同樣的洞窟;吐蕃新讚普則提議在雪山冰層下保存典籍;最絕的是拂菻使者,說要用他們新研製的"希臘火"配方,燒製永不腐朽的琉璃藏書匣。
貞觀三十九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第一場雪落下時,李承乾在溫室殿召見了三位特殊的人物——來自夷州的徐氏後裔、吐蕃的老學者、以及拂菻的主教。皇帝讓他們各自講述本族最古老的創世神話。
令人震驚的是,當三個故事並列呈現時,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有洪水滅世的記載,都有兄妹傳人的情節,甚至都有"智慧樹"的意象!
"看啊,人類本出同源。"李承乾對在場的史官說,"記下來,這是將來編《萬國史》的重要材料。"
除夕守歲宴上,一個白發蒼蒼的身影突然出現在宮門前。當侍衛認出這是失蹤多年的卑路斯王子時,整個大明宮都沸騰了。原來這位波斯王子在屍羅夫陷落後,一直隱姓埋名在大食境內組織地下文教網絡。
"陛下,請看!"卑路斯獻上一個鑲嵌寶石的鐵匣,"這是從亞曆山大圖書館廢墟中找到的《亞裡士多德全集》殘卷!我們花了十年時間,從各處搜集拚湊……"
李承乾鄭重接過鐵匣,在萬眾矚目下將它與《論語》《道德經》並排放在"文明聖壇"上。這個由他親自設計的祭壇,不供神佛,隻供奉人類智慧的結晶。
"朕決定,從明年起,每歲評選"文明之光"。"皇帝的聲音回蕩在殿中,"凡為文明傳承做出貢獻者,無論華夷,皆可入淩煙閣陪祀!"
貞觀四十年的元日大朝會,成了載入史冊的文明盛會。除了傳統的各國使節,今年更多了數十位特殊賓客——他們中有天竺的梵文學者、波斯的音樂大師、吐蕃的醫聖、甚至還有兩位來自極北之地的薩滿巫師。
當《萬國文明典章》的第一卷在朝會上展示時,一個震撼人心的場景出現了:各國代表自發上前,用本族文字在扉頁簽名。漢文、藏文、梵文、波斯文、希臘文……不同的文字交織成絢麗的文明畫卷。
阿蠻站在晉陽公主身側,望著龍椅上日漸消瘦卻目光炯炯的皇帝,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盛世,不在疆域之廣,而在胸懷之大;不在武力之強,而在文明之光。
上元節的燈火照亮長安夜空時,李承乾獨自登上了"萬古長明塔"。望著城中萬家燈火,聽著各處傳來的胡漢笑語,皇帝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輕輕摩挲著上麵的字跡——那是他二十年前登基時寫下的《文明願》:
"願以大唐為舟,載萬邦文明共渡;願以長安為燈,照人類前程永明。"
夜風拂過,塔頂的明燈微微搖曳。在這璀璨的光芒中,一個前所未有的文明共同體已然成型——它跨越種族與國界,超越語言與信仰,如同那浩瀚星河中的萬千星辰,各自閃耀,又交相輝映。
正如李承乾在《文明詔》終篇所言:"一點星光雖微,彙聚可成銀河;一簇火苗雖弱,傳承可暖千秋。"在這光芒照耀下,貞觀盛世終將超越時代的局限,成為人類文明永恒的豐碑。
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