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六年的春分,長安城下了一場百年罕見的桃花雪。太極殿前的白玉階上,李世民駐足凝視著掌心融化的雪瓣,忽然對身側的李承乾道:"朕記得你十歲那年,也曾下過這樣的雪。"
李承乾心頭微震。那正是他穿越而來的第一個冬天,當時為掩飾對唐製不熟,他故意在雪地裡背誦《左傳》佯裝勤學。如今六年過去,那些刻意為之的表演,早已化作真實的學識沉澱在骨血裡。
"兒臣當時不懂事,還纏著父皇要堆雪貔貅。"太子笑著替皇帝攏緊狐裘。這個動作讓李世民目光一軟——長子今年不過十七,監國時的殺伐決斷與此刻的少年稚氣,竟奇妙地融於一身。
"陛下!"急促的腳步聲打破溫情,房玄齡捧著嶺南急報踉蹌奔來,"馮盎病危!俚僚各部正推舉其侄馮智戣為帥!"
殿前春風驟然凝滯。李承乾看見父親指節泛白——高州都督馮盎坐鎮嶺南三十載,是朝廷羈縻百越的關鍵。若馮氏生亂,剛遭大食侵襲的廣州港恐再生變數。
"擬旨。"李世民沉吟片刻,"晉馮智戴為高州刺史,即刻赴任。"
這招精妙至極。馮智戴乃馮盎嫡子,自幼在長安為質,與太子交好。用他製衡堂兄,既全了馮氏顏麵,又保朝廷權威。但李承乾注意到,父皇擬完旨意後,目光久久停留在嶺南地圖的某個角落——那是欽州灣,馮氏與林邑國的秘密貿易通道。
東宮崇文館內,馮智戴捧著詔書的手微微發抖。這個二十出頭的嶺南青年,長安官話說得比俚語還流利,腰間玉佩已換成唐製的蹀躞帶。
"殿下,我離鄉十二載..."他喉結滾動,"此番回去,族人怕隻當我是朝廷鷹犬。"
李承乾將一枚特製銅錢塞進他手中:"所以你要帶著他們最想要的東西回去。"銅錢正麵是"開元通寶"字樣,背麵卻刻著微型海圖——標注著自欽州至占城的隱秘航線。
三日後啟程時,馮智戴的行囊裡除了朝廷賞賜,還有三件特殊物品:都護學堂編撰的《嶺南藥用植物圖鑒》、劉神威調配的瘧疾藥方,以及一台改良過的筒車模型。太子親自送他到灞橋,臨彆輕聲道:"記住,你要做的不是朝廷說客,而是能帶族人發財的馮家郎君。"
這番布置很快收到奇效。兩個月後,馮智戴傳回密報:他借防治瘴癘之名推廣藥方,又借筒車灌溉贏得酋長支持,如今已控製欽州七成鹽場。更妙的是,他用海圖與林邑國達成協議——以唐軍保護商路為條件,換取對方停止支持馮智戣。
"太子這一手,倒是深得陛下真傳。"杜如晦在政事堂讚歎。
李世民摩挲著密報上那個銅錢印記,卻問了個古怪問題:"你們覺得,承乾對嶺南...是否過於熟悉了?"
五月端午,廣州港的龍舟賽上出現了奇景:三艘漆成朱紅色的唐軍戰船,竟與波斯商船並駕齊驅。船頭指揮的粟特少年阿羅憾,半年前還是都護學堂的算學弟子,如今已是市舶司最年輕的錄事參軍。
"按殿下教的"三三製",每條番船配三名譯者。"阿羅憾向巡察使展示登記冊,"波斯人記賬,唐人監工,林邑人驗貨。"這種相互製約的法子,讓走私硝石者無所遁形。
但真正的殺招藏在黃昏後的碼頭上。當大食商人偷偷卸貨時,突然衝出數十名俚人水手——他們拿著馮智戴頒發的"緝私賞格",將走私船扣了個正著。搜查時,有人在底艙發現十套古怪的皮甲,遇水反而膨脹變硬。
"這不是大食的工藝。"隨船太醫署學員驚呼,"皮質處理手法像極了吐蕃的犛牛甲!"
消息傳回長安時,李承乾正在檢閱神機營新裝備。聽到"吐蕃"二字,他手中火銃差點走火——曆史上鬆讚乾布正是在貞觀十六年發動侵唐戰爭!
"查!最近半年所有與吐蕃有關的商隊!"
三司聯查的結果令人毛骨悚然。在河西走廊截獲的商隊中,搜出大量偽裝成茶葉的鉛塊;鴻臚寺記錄的吐蕃使團人數,比實際入京者多出十二人;更可怕的是,有突厥戰俘指認,在吐蕃大營見過河東裴氏的匠人指導鑄造攻城槌。
"好一出聲東擊西。"李世民在軍事會議上冷笑,"大食攻海路,吐蕃擾陸路,突厥再趁火打劫。"
李承乾凝視著沙盤上犬牙交錯的勢力標記,忽然想起現代地緣政治學的"陸權論"。他鬼使神差地提議:"可否聯姻吐穀渾?其國橫亙吐蕃北進要道..."
話一出口就後悔了。果然見侯君集等人麵露譏誚——吐穀渾王諾曷缽今年才十歲,談何聯姻?
"太子殿下倒是深謀遠慮。"李世民似笑非笑,"不過朕聽說,吐穀渾可汗有個年方十四的妹妹..."
七月初七乞巧節,大明宮裡張燈結彩。弘化公主入京的消息,讓五姓七望的貴女們絞碎了帕子——這個吐穀渾公主不僅獲賜國姓,更被皇後認作義女。
"大哥你看!"晉陽公主拉著李承乾偷看宴席,"弘化姐姐的步搖和我的是一對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承乾順著妹妹手指望去,隻見那異族公主正用流利漢語與命婦們交談,發間金步搖隨著動作輕晃,竟與晉陽頭上那支形製相同——這正是他向將作監提議的"姊妹簪",用首飾暗喻唐與吐穀渾的盟約。
宴席進行到一半,變故突生。當弘化公主起身獻舞時,權萬紀突然高聲道:"聽聞公主擅騎射,何不展示番邦絕技?"這明擺著要胡女出醜。
弘化還未應答,晉陽公主卻蹦下席位:"我和姐姐一起射!"小丫頭拽著弘化就往殿外跑,驚得女官們追都追不上。
箭場上,弘化三箭皆中紅心。輪到晉陽時,小公主突然扭頭:"權大夫,你站到靶子旁邊好不好?"在眾人哄笑中,權萬紀臉色鐵青地退到廊柱後。
李世民撫掌大笑:"好!朕今日就效仿漢朝故事,封弘化為金城郡主,賜婚..."他故意停頓,目光掃過群臣,"吐穀渾可汗諾曷缽!"
殿中嘩然。這等於宣布弘化將以姑母身份嫁回故國,既全了禮製,又鞏固聯盟。李承乾注意到,父皇說這話時,眼睛看的卻是吐蕃使臣所在的方位。
中秋前夕,涼州都督急報:吐蕃二十萬大軍陳兵鬆州,其先鋒已至白水澗。更詭異的是,吐蕃軍中竟有會操作投石機的漢人匠師。
軍事會議上,老將們為出兵數量爭得麵紅耳赤。李承乾安靜地聽著,突然在沙盤上插下一麵藍色小旗——那是吐穀渾境內的庫山隘口,曆史上侯君集曾在此大破吐蕃。
"殿下怎知此地險要?"李靖敏銳地發問。
"《漢書·地理誌》有載:"庫山者,湟水之源,一夫當關...""李承乾急中生智引經據典。他當然不能說,這是後世軍事學家分析的吐蕃補給線咽喉。
李世民突然打斷:"太子隨軍觀戰。"
九月初,當唐軍主力抵達洮州時,前線傳來駭人戰報——吐蕃人使用了一種會爆炸的箭矢,竟將鬆州城牆炸開缺口。李承乾在營帳中驗看箭簇殘片,發現裡麵填裝的不是普通火藥,而是混入了金沙的硝石炸藥。
"是河西走私的鉛塊提純的!"劉神威檢測後驚呼,"這種配比...與陛下所中之毒同源!"
決戰前夜,李承乾被傳召至中軍大帳。李世民正在擦拭一把陌刀,刀光映得他眉間皺紋愈發深刻:"知道朕為何帶你出征嗎?"
"兒臣..."
"六日前你修改糧道時,引用了《衛公兵法》的"險途速運法"。"皇帝突然抬眼,"但李靖這部兵書,尚未完稿。"
帳外秋風嗚咽,李承乾後背瞬間被冷汗浸透。
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