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西征序曲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章 西征序曲(1 / 2)

貞觀十年秋,長安城金風送爽。

李承乾站在兵部衙門的沙盤前,凝視著西域地形。沙盤上新插的幾麵紅色小旗,標誌著吐穀渾和高昌的軍事要地。自從敦煌大捷後,朝廷上下對西征的呼聲日益高漲。

"殿下,這是剛送到的軍報。"兵部侍郎杜楚客匆匆走入,遞上一封火漆密信,"吐穀渾可汗慕容順集結五萬大軍,聲稱要為慕容孝雋報仇。"

李承乾展開密信,眉頭微皺。信中提到吐穀渾軍中出現了西突厥的旗幟,看來他的猜測沒錯——這場衝突背後確有西突厥的影子。

"李靖大將軍到何處了?"

"已至涼州,正在整軍備戰。"杜楚客猶豫片刻,"不過...軍中缺馬,恐怕..."

李承乾目光落在沙盤上的隴右道上:"傳令隴右各州縣,按《茶馬互市章程》收購民間馬匹,朝廷以茶葉、絲綢等價交換。"

杜楚客領命而去。李承乾轉向沙盤另一側的高昌國,這個小國膽敢阻斷商路,背後必有倚仗。正思索間,馬周匆匆趕來:"殿下,鴻臚寺剛接到高昌使者的國書,說是願意重新開放商路,隻求大唐罷兵。"

"哦?"李承乾挑眉,"這個時候服軟?"

"使者還私下透露,高昌王願獻上黃金萬兩,隻求..."馬周壓低聲音,"隻求保住王位。"

李承乾冷笑一聲。麹文泰這是見勢不妙,想臨陣脫逃啊。他略一思索:"告訴使者,大唐隻要兩樣東西——開放商路,交出與吐穀渾勾結的證據。否則..."

"臣明白。"馬周會意,"不過...朝中已有大臣上疏,認為應當接受高昌求和,集中兵力對付吐穀渾。"

李承乾眼睛微眯:"誰上的疏?"

"秘書監蘇勖,還有...禮部尚書王珪。"

王珪?李承乾心頭一動。這位老臣素來穩重,怎會突然反對西征?除非...

"去查查王珪最近見過什麼人。"

兩日後,調查有了驚人發現:王珪的侄女嫁給了涼州司馬趙德言,而趙德言與安興貴是姻親!更蹊蹺的是,在安興貴死後,趙德言突然暴富,家中多了許多西域珍寶。

"果然如此。"李承乾拍案而起,"安氏雖倒,餘黨未清!備馬,孤要立刻麵見父皇!"

兩儀殿內,李世民正在批閱西征方略。聽完太子的彙報,皇帝冷笑一聲:"朕早覺得王珪近來言行有異。不過..."他放下朱筆,"現在動他,恐打草驚蛇。"

"兒臣以為,不如將計就計。"李承乾附耳低語一番。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好!就這麼辦。"

次日大朝會,王珪果然再次進言:"陛下,高昌既已求和,不如暫且罷兵,集中力量對付吐穀渾..."

"王愛卿所言極是。"李世民一反常態地點頭,"既如此,就派你為使,前往高昌招撫如何?"

王珪明顯一怔,隨即躬身:"老臣...老臣年邁,恐難當此重任..."

"無妨。"李世民和顏悅色,"朕會派精兵護送。另外..."皇帝話鋒一轉,"聽聞令侄趙德言精通西域語言,就讓他隨行吧。"

王珪臉色刷白,卻不敢抗旨,隻得叩首領命。

退朝後,李承乾立即召見心腹:"派人盯緊王珪和趙德言,看他們與何人接觸。另外,準備一份假軍報,就說李靖大軍缺糧,暫緩西進。"

三日後,密探帶回驚人消息:趙德言深夜秘密會見了一個高昌商人,交給他一封密信。更令人震驚的是,那商人離開長安後,竟直奔吐穀渾大營!

"果然通敵!"李承乾拍案而起,"立即拿下趙德言!"

趙德言被捕時,還在睡夢中。從他枕下搜出的密信證實了一切——他不僅向高昌透露了唐軍動向,還建議高昌王假意投降,實則聯合吐穀渾伏擊唐使!

大理寺連夜審訊,趙德言很快招供:這一切都是安興貴生前安排的退路,目的是攪亂西征,保全安氏在涼州的殘餘勢力。

"殿下,王珪如何處置?"大理寺卿請示道。

李承乾沉思片刻:"先不要驚動他。將計就計,讓他如期出使高昌。"

貞觀十年十月初,王珪帶著"招撫使團"離開長安。表麵上看,這是大唐給高昌的最後機會;實際上,李承乾早已密令李靖派精兵尾隨,準備將計就計。

與此同時,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在進行——李承乾親自督導的"茶馬互市"在隴右各州全麵鋪開。一車車茶葉、絲綢從長安運往邊境,換回一匹匹健壯的草原駿馬。

"殿下,這是本月換得的馬匹數目。"張大素捧著賬冊,臉上洋溢著喜色,"三千五百匹!足夠裝備兩個騎兵營了!"

李承乾滿意地點頭:"繼續加大收購力度。另外,派人去蜀地采購更多茶葉。"

正說著,杜荷匆匆跑來:"殿下!李靖大將軍急報!"

李承乾展開軍報,頓時眼前一亮——李靖在赤亭穀大破吐穀渾主力,斬首萬餘,俘獲牛羊馬匹無數!更令人振奮的是,王珪使團剛入高昌境內,就遭遇"馬賊"襲擊,幸虧尾隨的唐軍及時救援。搜查"馬賊"屍體時,竟發現多人是高昌王宮侍衛!


最新小说: 重生從用分手費買房開始成為首富 母儀天下,從冒充丞相寡嫂開始 東京,我的青梅是怪談 從無限就職開始打爆世界 亡國之君?朕開局就禦駕親征 陰陽快遞員,時薪百萬 世界不正常?聊天群裡有點子王 大明王朝1424:奪舍明仁宗 我在東宮擺爛,李二急了 醉染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