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農事革新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2章 農事革新(2 / 2)

初夏時節,試驗田裡一片欣欣向榮。新式農具耕作的土地明顯更加疏鬆,作物長勢喜人。李世民多次親臨視察,每次都帶著更多朝臣前來觀摩。

"諸位愛卿請看。"李世民指著對比田,"傳統耕作的麥田,畝產約兩石;而采用新法的,預計可達三石半!"

群臣驚歎不已。戶部尚書唐儉算了一筆賬:"若全國推廣,朝廷歲入可增三百萬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止。"李承乾補充道,"新式水碾坊可節省大量人力,這些勞力可以開墾更多荒地。"

秋收時節,試驗田的產量震驚了整個長安——平均畝產三點七石,比傳統田地高出八成!李世民龍顏大悅,下詔嘉獎有功人員,並命令加快推廣速度。

然而改革並非一帆風順。這日,李承乾正在東宮研究天竺傳來的棉花種植技術,杜荷匆匆來報:

"殿下,不好了!華州發生民亂,數千農民砸毀了農械坊!"

李承乾大驚:"怎麼回事?"

原來是一些保守的老農抵製新農具,又有人散布謠言,說新法破壞風水,導致蟲害。一些地主擔心產量提高會導致糧價下跌,也在暗中推波助瀾。

"備馬!本宮親自去華州!"李承乾當機立斷。

華州城外,憤怒的農民圍住了農械坊,高喊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當地官員束手無策,見太子親臨,慌忙迎上前。

"殿下,這些刁民..."

"住口!"李承乾厲聲喝止,"百姓不明就裡,是為官者教化不力!"

他獨自走向人群,抬手示意安靜:"各位父老,本宮李承乾,特來聽聽大家的顧慮。"

農民們見太子如此平易近人,情緒稍緩。一個白發老丈壯著膽子說:"殿下,不是小民不識好歹,隻是這鐵家夥耕地太深,把陰土都翻上來了,來年必定生蟲!"

李承乾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擔心深耕會破壞土壤結構。他耐心解釋:"老丈有所不知,深耕正可以把蟲卵翻出曬死。另外..."他從侍從手中接過一包粉末,"這是石灰粉,撒在地裡可殺蟲滅菌。"

接著,他又詳細解釋了輪作製如何防止地力耗竭,新式肥料如何改良土壤。農民們將信將疑,但見太子如此誠懇,漸漸平息了怒氣。

"這樣吧。"李承乾提議,"本宮劃出官田百畝,請各位中有經驗的老農一起管理。我們用一半新法,一半舊法,來年看收成如何?"

這個公平的建議得到一致讚同。風波平息後,李承乾又召集華州地主,承諾朝廷會以保護價收購餘糧,確保他們利益不受損。

三個月後,當李承乾再次來到華州時,試驗田的對比已經非常明顯——采用新法的一半鬱鬱蔥蔥,傳統的一半則相形見絀。曾經帶頭鬨事的老農王老漢跪地謝罪:

"小民愚昧,險些誤了殿下的好事!"

李承乾扶起老人:"王翁請起。新事物總要時間證明,本宮理解。"

這件事後,農事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李承乾又建立了"勸農使"製度,選拔懂農事的官員巡回各地,教授新技術。他還命人編纂《新修齊民要術》,將改良農具、選種育種、水利灌溉等新技術係統整理成書,分發各州縣。

隆冬時節,李世民在宮中設宴,專門表彰李承乾的農改之功。

"承乾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世民舉杯向兒子致意,"去歲全國糧產已增兩成,今歲有望再增三成。此皆汝之功也!"

李承乾謙遜道:"此乃父皇洪福,百官用命之功,兒臣豈敢獨領?"

宴後,李世民留下兒子單獨談話:"承乾,朕觀你近日又消瘦了。農事雖重,也不可過於操勞。"

"謝父皇關心。"李承乾心中一暖,"兒臣隻是想著,若能解決百姓溫飽,我大唐基業方能永固。"

李世民欣慰地點頭:"你有此心,朕心甚慰。對了,聽說你還在研究一種叫"棉花"的作物?"

"正是。"李承乾興致勃勃地解釋,"棉花比絲綢易得,比麻布舒適。若能在嶺南推廣種植,百姓穿衣問題可大大緩解。"

"善!"李世民撫掌讚歎,"朕準你在嶺南設試驗田,需要什麼儘管提。"

走出太極殿,李承乾望著滿天星鬥,心中充滿成就感。農業是立國之本,解決了糧食問題,接下來就可以著手工商業的改進了。他摸了摸袖中的圖紙——那是改良紡車的設計圖,明天就交給將作監研製...

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界海 餅乾人王國:我也可以是個反派 葫蘆幫的傳奇 749局守夜人?我乃道門真君! 微笑的女屍 鬥劍天至尊 被抄家流放,颯爽嫡女在邊關蓋大樓! 洞簫一劍 這個玄學大師,有點顛! 朕與皇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