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盛世長安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9章 盛世長安(1 / 1)

五更的晨鼓剛剛響過,長安城一百零八坊的坊門在晨光中次第開啟。李承乾披了件素色圓領袍,腰間隻係一條普通的牛皮革帶,腳踩烏皮六合靴,帶著杜荷和兩名扮作家仆的千牛衛,悄然出了東宮側門。這是他每月朔望日固定的"微服私訪"日子,拋卻太子身份,親身體驗市井生活。

"殿下,今日先去何處?"杜荷牽來幾匹不起眼的青驄馬,低聲問道。這位東宮屬官如今也學會了市井做派,特意換了身半舊的褐色缺胯袍。

"先去西市嘗嘗新開的胡餅鋪。"李承乾翻身上馬,動作利落,"聽說是個龜茲來的廚子,用安息茴香調餡,彆有風味。再去看看國子監新開的書肆,午後到城南織坊轉轉。"

晨霧中的長安城漸漸蘇醒。坊牆內炊煙嫋嫋,街邊賣朝食的攤販已經支起棚子。幾個挑著新鮮菜蔬的農夫與他們的馬隊擦肩而過,完全沒認出這位便是當朝太子。

西市此時已是人聲鼎沸。胡商們支起彩棚,擺出來自波斯的透光琉璃器、天竺的胡椒與龍涎香、大食的細密織毯。叫賣聲此起彼伏,夾雜著各色口音的漢話。那家掛著龜茲文招牌的胡餅鋪前排著長隊,剛出爐的芝麻香氣飄出半條街去。

"客官新來的?"排在前頭的老丈拄著棗木杖,熱情搭話。老人粗布衣衫上沾著麵粉,看樣子是個麵點師傅。"這家的胡麻餅要配羊雜湯才夠味。那湯頭用西域香料燉了整夜,配上新摘的芫荽,嘖嘖..."

李承乾笑著應和,很快與周圍百姓攀談起來。從老丈口中得知,自從海上商路大開,長安西市的胡商多了三成,物價卻降了兩成。"就說這胡椒,"老丈壓低聲音,"去歲還要五十文一合,如今三十文就能買到上好的。"

旁邊一個年輕工匠忍不住插嘴:"多虧太子殿下改良織機,某在官坊做工,月錢比去年多了五百文哩!家裡婆娘前日剛買了匹揚州細絹,說是比往年便宜三成。"

李承乾故作驚訝:"太子竟懂這些工匠活計?"

"嘿!客官有所不知。"工匠來了興致,"太子殿下在將作監待了整整三個月,親自畫圖改良織機。如今咱們用的新式織機,一人能抵過去五人乾活。官坊按件計酬,工錢自然水漲船高。"

排了半個時辰,終於買到熱騰騰的胡麻餅。麵餅外酥裡嫩,夾著用安息茴香、胡椒調味的羊肉餡,咬一口便汁水四溢。李承乾邊走邊吃,忽然瞥見巷口新開了家"波斯澡堂",白牆上用靛藍畫著異域花紋,門前石階灑掃得一塵不染。

"走,去體驗一番。"李承乾興致勃勃。這是大食商人所建,引驪山溫泉水入室,還提供一種叫"肥皂"的去汙奇物。花二十文錢買了木牌,穿過繪有異域美女的屏風,便見一方丈許見方的浴池,池底鋪著彩色琉璃磚,熱氣氤氳中泛著夢幻的光澤。

泡在溫暖的池水中,他聽著周圍商賈閒聊——

"聽說泉州港新到一批拜占庭玻璃器,價比去年跌了三成。某家掌櫃說了,若是成色好,要進上三百件..."

"你那香料生意算什麼?我家主公剛投了五千貫在太子殿下的南洋船隊,說是要去什麼"獅子國"販象牙..."

"嘖嘖,如今平康坊的胡姬都會背《詩經》了,說是譯語堂教的。昨晚在醉仙樓,那個波斯小娘子竟能對著明月吟"窈窕淑女",把一屋子舉子都鎮住了..."

這些市井閒談,比任何奏報都真實地反映著大唐的變化。出浴後,侍者奉上一種淡黃色的膏體,抹在身上竟能搓出泡沫,洗淨後肌膚清爽滑膩。李承乾記下這"肥皂"的妙用,打算讓將作監仿製。

換上備好的細麻布衫,一行人又變成了尋常富家公子模樣。時近正午,來到國子監附近的"文華書肆"。這是活字印刷術推廣後湧現的新行當,三間門麵打通,樟木書架上堆滿各式書籍。最顯眼處擺著新刊印的《齊民要術》,標價僅二百文,幾個身著粗布長衫的寒門學子正湊錢合買。

"店家,有新出的《南海風物誌》麼?"

"巧了!今早剛送到。"掌櫃是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文人,從櫃台下取出一冊藍布封麵的書,"這可是太子殿下親自主持編纂的,記載了三百多種海外奇珍。您看這插圖,"他翻開內頁,"連珊瑚樹的紋路都畫得清清楚楚。一套三冊,隻要一貫錢。"

李承乾接過書細看,隻見內頁用上等宣紙印刷,墨色均勻,配圖精細。記載的一種叫"菠蘿蜜"的南海水果旁,還詳細標注了食用方法和保存技巧。這樣的書籍,三年前抵得上尋常百姓半年收入,如今已降至幾日工錢就能購置。知識的門檻降低,才是真正的盛世氣象。

離開書肆時,正遇上一隊國子監生員結伴而來。他們熱烈討論著新出的《格物初階》,那是李承乾命人編撰的科普讀物。為首的監生手持圓規,正在比劃什麼"勾股定理"。

轉過街角,一家掛著"杏林春"匾額的醫館門前排著長隊。這是太醫署下屬的惠民醫局,青磚門臉上貼著孫思邈親題的"大醫精誠"四字。排隊的大多是布衣百姓,有個婦人抱著啼哭的幼童,正在接受一位女醫師的診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娘子醫術可好了。"旁邊賣蒸餅的婦人熱情地向李承乾介紹,"上月我家小子發熱驚厥,三副藥就好了,才花了二十文錢。要是擱從前,非得典當家產不可。"

那女醫師二十出頭的樣子,梳著簡單的圓髻,身著素色襦裙,隻在袖口繡著太醫署的杏葉紋樣。她手法嫻熟地為孩童診脈,又查看了舌苔,隨後從藥櫃取出一包藥丸:"這是太子殿下推廣的青蒿丸,每日三次,溫水送服。"——這正是首批畢業的女醫之一。

突然,街上一陣騷動。銅鑼開道聲中,新科進士們騎著白馬緩緩而來,朱衣金冠,意氣風發。為首的正是當年那個獲贈《千字文》的張柬之。少年已長成俊朗青年,見到人群中的李承乾,險些從馬上跌下來。李承乾微微搖頭示意,張柬之會意,隻在馬上遙遙行了一禮,眼中滿是感激。

"去城南看看。"李承乾低聲吩咐。他們在街口租了輛驢車,沿著新修的朱雀大街南行。這條主乾道去年拓寬了整整十步,兩側栽滿石榴樹,樹下每隔百步就設有石製燈台——這是李承乾設計的"路燈",入夜後由坊正派人點燃,方便百姓夜行。

沿途可見不少胡商開設的店鋪:波斯人開的香料鋪子前擺著各色琉璃瓶;天竺僧人經營的佛具店傳出陣陣梵唱;甚至有個金發碧眼的拜占庭人,在經營一家專賣葡萄酒的酒肆,門前掛著希臘文的招牌。

城南是工坊區,老遠就聽見水力驅動的紡紗機轟鳴作響。李承乾走進一家官營織坊,隻見百丈見方的大廳內,上百架新式織機整齊排列,每台織機前都坐著手腳麻利的女工。監工是個精乾的中年人,見幾位氣度不凡的郎君進來,連忙上前介紹:

"客官是來訂貨的?咱們這用的都是太子殿下改良的飛梭織機,一個熟手女工日織細布三丈,頂得上從前五個!您看這經緯密度,"他扯過一匹剛下機的細絹,"比貢品也不差。"

最讓李承乾驚喜的是隔壁的染坊。工匠們正在試驗一種來自大食的新式染料,將絲綢浸入赤紅色的溶液中,取出後晾乾,竟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鮮豔色澤,在陽光下如朝霞般絢麗。

"這顏色..."李承乾撫過布料,觸手柔滑,"就叫"海天霞"吧。記下來,作為明年貢品的指定色。"

夕陽西斜時,李承乾來到城東的"曲江學堂"。這是專收貧寒子弟的蒙學,白牆青瓦的院落裡傳出朗朗讀書聲。放學時分,孩童們捧著《千字文》魚貫而出,有漢家子弟,也有卷發深目的胡人孩子,他們嘰嘰喳喳討論著今日學的"天地玄黃",完全不分彼此。

"阿爹!今日我背會了《急救要術》裡的止血歌訣!"一個總角小兒撲向等候的父親。那漢子是個做木匠活的,粗糙的大手接過兒子遞來的竹簡,滿臉驕傲:"好小子!將來也去考太醫署!聽說現在學醫不光免束修,學成還能授官哩!"

回宮路上,經過平康坊。此時燈火初上,絲竹聲隱隱傳來。幾個盛裝的胡姬正在樓台上跳著新編的《霓裳羽衣曲》,那舞姿融合了天竺的手印與波斯的旋轉,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如今的平康坊,早已不是簡單的風月之地,而是東西藝術交融的舞台。

"殿下,要進去看看麼?"杜荷擠擠眼睛,"聽說新來了個龜茲舞姬,身段軟得像柳條..."

李承乾笑罵:"找打!明日還要早朝。再說,讓兕子知道我去了平康坊,非得揪著我耳朵問東問西不可。"

回到東宮已是戌時三刻。剛進崇教殿,就見晉陽公主兕子趴在書房的案幾上睡著了,小手還攥著份功課——是李承乾昨日布置的《南海諸國誌》讀後感。燭光下,小丫頭長長的睫毛在粉嫩的臉頰上投下陰影,嘴角還沾著一點墨漬。

李承乾輕輕抱起妹妹,兕子迷迷糊糊醒來:"大哥...我寫完功課了...那個錫蘭的寶石...真的會自己發光嗎..."

"兕子真用功。"李承乾柔聲道,示意宮女取來溫水帕子,親自給妹妹擦臉,"明日大哥給你帶真的錫蘭夜明珠來看,放在暗處會發出藍光,就像..."

"就像螢火蟲!"小公主頓時來了精神,隨即又打了個哈欠,"大哥說話要算話..."

安頓好妹妹,李承乾在燈下批閱奏章。最上麵一份是廣州刺史的急報:大食商隊帶來五十頭"麒麟獸",頸長丈餘,斑紋絢麗,正圈養在市舶司。想起今日市井所見所聞,他提筆批複:"善待異獸,可置苑囿供百姓觀賞。另著畫師繪圖,編入《萬國獸譜》。凡珍禽異獸來唐,皆依此例。"

放下紫毫筆,推開雕花窗。長安城的萬家燈火如星辰般閃爍,遠處隱約傳來波斯商隊悠揚的駝鈴聲。這座包容萬象的都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躍動著。東市的胡商還在清點貨物,西市的酒肆正值熱鬨,國子監的學子挑燈夜讀,工坊裡的匠人趕製明日要交的訂單...

比起開疆拓土的功業,這些平凡的日常,或許才是盛世最好的注腳。李承乾深吸一口帶著槐花香的夜風,目光掠過更遠處的星空。在那裡,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著大唐去探索。但此刻,他隻想好好記住這長安城裡,每一個平凡而珍貴的瞬間。

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吞噬星空之銀河之路 雙靈佩 下神壇 不奉陪 重生七零,女配從末世殺回來了 創造太陽係 炮灰女配不語,隻一味搶奪仙緣! 劍神在星際 塔拉 千方百計與千方百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