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十三年的春風掠過長安城頭時,李承乾正在顯德殿審閱來自廣州的奏報。窗外柳絮紛飛,有幾片順著敞開的窗欞飄進來,落在攤開的海圖上。
"殿下,登州急報。"杜荷快步走入,呈上一封火漆密信。
李承乾展開一看,眉頭漸漸舒展:"好!劉仁軌率領的探索船隊已經抵達琉球,正在建立中轉營地。"他的手指沿著海圖向東移動,停在一串珍珠般的島嶼上,"這裡將成為我們東進的第一塊踏腳石。"
馬周捧著厚厚一摞文書進來,見狀笑道:"殿下對海疆的執著,倒讓臣想起漢武帝通西域的舊事。"
"不一樣。"李承乾搖頭,從案幾下方取出一隻檀木匣子,"你看這個。"
匣中是一架精巧的銅製儀器,由多個同心圓環組成,中間嵌著一枚磁石製成的指針。
"這是...?"
"司南改良版,我叫它"羅盤"。"李承乾輕輕轉動儀器,指針始終指向一個方向,"有了它,船隊在茫茫大海上就不會迷失方向。劉仁軌這次帶了十架prototype...呃,原型機去測試。"
馬周俯身細看,嘖嘖稱奇:"殿下奇思妙想,臣佩服。不過..."他壓低聲音,"魏公昨日又在朝會上質疑海軍耗費過巨,說不如用來賑濟河北旱災。"
李承乾將羅盤放回匣中:"魏征說得沒錯,河北旱情確實要管。但大海..."他的目光越過殿門,望向東南方向,"那裡有能讓大唐子孫後代永遠不受饑饉的寶藏。"
三日後的大朝會上,爭議果然爆發。當李承乾提出要增設"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時,魏征當庭抗諫。
"殿下!自漢以來,重農抑商乃立國之本。如今大興海貿,必使百姓舍本逐末,農田荒蕪!"
李承乾不慌不忙,命人抬上一個蒙著紅布的物件。揭開後,是一株栽在陶盆裡的奇異植物,綠葉間掛著幾個青紅色果實。
"諸公可識得此物?"
群臣麵麵相覷。房玄齡遲疑道:"似是胡地傳來的觀賞花草?"
"此物名"番薯",來自林邑國。"李承乾摘下一片葉子傳示眾人,"一畝可產三十石,耐旱耐瘠,山邊坡地皆可種植。若遇災年,可活民無數。"他又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布袋,"這是占城稻種,歲可兩熟。"
朝堂上一片嘩然。魏征接過稻種細看,神色漸漸鬆動。
"這些,都是海船帶回來的。"李承乾環視群臣,"大海不是威脅,而是糧倉,是藥圃,是永不枯竭的寶庫。設立市舶司,正是要讓這些寶物有序流入大唐。"
他趁熱打鐵,宣布了"以海補農"計劃:市舶司稅收的三成將專門用於農具改良、水利建設和糧種引進。
這場朝會過後,反對聲浪小了許多。但李承乾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初夏時節,李世民啟程前往九成宮休養。臨行前,他將李承乾叫到兩儀殿,指著案上一份奏折道:"高麗又犯邊了,你怎麼看?"
李承乾早有準備:"兒臣以為,當以海軍牽製。已在登州集結五十艘戰船,可隨時北上襲擾高麗沿海,迫使其分兵防守。"
"不派陸軍?"
"遼東地形複雜,補給困難。與其勞師遠征,不如以海製陸。"李承乾展開一幅新繪製的東北亞地圖,"兒臣計劃用三年時間,在渤海、黃海建立絕對製海權。屆時高麗不攻自破。"
李世民凝視地圖良久,突然問道:"你真正想要的,不隻是高麗吧?"
李承乾坦然迎上父親的目光:"是。兒臣要的是整個東北亞的海權。從新羅、倭國到流鬼國,都應當在大唐海軍的威懾範圍內。"
"野心不小。"李世民輕叩桌案,"但朕提醒你,胃口太大容易撐著。"
"所以兒臣準備了消食片。"李承乾一本正經地回答,隨即從袖中取出一個小瓷瓶,"這是太醫署新研製的山楂丸,專治積食..."
父子二人相視大笑,殿內凝重的氣氛為之一鬆。
李世民離京後,李承乾的工作量翻了一倍。這日深夜,他正在批閱奏章,忽聞一陣熟悉的腳步聲。
"兕子?這麼晚還不睡?"李承乾抬頭,看見晉陽公主抱著個布包站在門口。
小公主神秘兮兮地關上門,從布包裡掏出一個木製模型:"大哥你看,我做的海船!"
模型雖粗糙,但桅杆、風帆一應俱全,船首還雕刻著虎頭圖案。李承乾驚喜地發現,船舵位置正是他曾經提過的"升降式"設計。
"兕子怎麼想到做這個?"
"前天去少府監玩,看到工匠們在造大船。"小公主眼睛亮晶晶的,"大哥,女子真的能出海嗎?"
李承乾蹲下身與她平視:"能。等兕子長大了,大哥就造一艘最堅固的船,讓你當第一個女船長。"
"拉鉤!"小公主伸出小指,突然壓低聲音,"大哥,我告訴你個秘密...我在觀文殿找到一本奇怪的冊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承乾心頭一跳:"什麼冊子?"
"裡麵畫著會自己跑的車,還有能在天上飛的大鳥..."晉陽公主歪著頭,"最奇怪的是,字跡和大哥的一模一樣。"
那是李承乾早年記下的未來科技草圖,沒想到被小妹發現。正思索如何解釋,小公主卻自己給出了答案:
"我猜一定是大哥做夢時畫的!就像我有時夢見會飛的馬一樣!"
李承乾順勢點頭:"對,是夢。兕子要替大哥保密哦。"
送走小妹後,李承乾輾轉難眠。天蒙蒙亮時,他披衣起身,命人備馬前往城外的將作監。
清晨的將作監剛剛蘇醒,工匠們見到太子突然駕臨,慌忙跪迎。李承乾徑直走向最裡麵的作坊——那裡正在進行一項絕密項目。
"王監正,蒸汽機進展如何?"
白發蒼蒼的老工匠擦著汗引路:"回殿下,銅管密封問題已經解決,但壓力還是不夠..."
作坊中央,一台兩人高的青銅裝置靜靜矗立。這是李承乾根據記憶中的蒸汽機原理,三年前就開始研製的原型機。雖然距離實用還很遠,但已經能連續運轉半個時辰。
"不要急,慢慢來。"李承乾撫摸著發燙的銅管,"記住,安全第一。試驗時所有人必須戴鐵麵具。"
離開將作監時,李承乾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人——李泰帶著幾個文士在河邊寫生。
"四弟好雅興。"
李泰笑著行禮:"大哥才是勤政。這麼早就來視察工匠?"他的目光掃過將作監高牆,狀似無意地問,"聽說裡麵在造能自己動的車?"
李承乾心頭微凜,麵上卻不顯:"不過是改良水車罷了。四弟若有興趣,改日帶你參觀。"
兄弟二人並肩而行,李泰忽然歎道:"大哥誌向遠大,弟弟佩服。隻是..."他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
"朝中有人議論,說大哥醉心奇技淫巧,不務正業。"李泰低聲道,"尤其是那個"飛天神火"計劃..."
李承乾眯起眼睛。所謂"飛天神火"是火藥武器的代號,屬於最高機密,知道的人不超過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