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太極殿前的銅鶴在朝陽下泛著金光。李承乾負手立於殿前高階,望著遠處天際漸漸消散的晨星。馬周手捧奏章匆匆而來,在石階下恭敬行禮。
"陛下,嶺南八百裡加急。"
李承乾展開奏章,眉頭漸漸舒展:"李泰奏報,南海探索船隊已抵達獅子國今斯裡蘭卡),與當地國王訂立盟約,獲準設立唐商驛站。"
"此乃大喜。"馬周笑道,"如此一來,我大唐商船前往大食,便有了中途補給之所。"
"傳旨嘉獎探索船隊將士。"李承乾將奏章遞還,"另命將作監加緊建造新式海船,務必在季風來臨前再派兩支船隊南下。"
正說著,晉陽公主手持一卷醫書走來,身後跟著兩位身著異域服飾的胡人。
"皇兄,這兩位是大食來的醫師,對治療眼疾頗有心得。兒臣想請他們到太醫署任教。"
李承乾仔細打量來人,見他們舉止有度,便溫和地說:"大唐歡迎各方賢才。二位遠道而來,若有需要,儘管提出。"
其中一位大食醫師操著生硬的漢話道:"偉大的皇帝,我們隻求一間靜室,些許藥材,好傳授醫術。"
"準了。"李承乾轉向妹妹,"兕子,此事由你全權安排。"
早朝時分,兵部尚書侯君集呈上一幅巨大的海圖:"陛下,按李泰將軍所繪,這是我大唐水師目前探索到的海域。"
群臣圍觀,隻見圖上標注著從廣州到獅子國的詳細航線,沿途島嶼、暗礁、洋流無不詳儘。
"好!"李承乾擊掌讚歎,"有此海圖,我大唐水師如虎添翼。侯愛卿,水師擴建進展如何?"
"回陛下,登州、明州兩處船塢日夜趕工,現已新增戰船五十艘。然熟練水手仍顯不足。"
"著各沿海州縣設立水師學堂,招募漁家子弟受訓。"李承乾略一沉吟,"另可高薪聘請波斯、天竺航海師任教。"
戶部尚書崔敦禮出列奏道:"陛下,水師耗費巨大,去歲已占國庫支出二成有餘..."
"崔卿勿憂。"李承乾微微一笑,"李泰奏報,僅去歲南海貿易稅收,就已抵得上水師全年耗費。待航線穩固,收益必當倍增。"
魏征此時上前:"老臣以為,開拓海疆雖好,亦當謹守節製。昔漢武帝通西域,雖一時顯赫,終究勞民傷財。"
"魏公所慮極是。"李承乾正色道,"朕決不會窮兵黷武。水師之用,一在保商,二在防患。如今天下承平,正當與民休息。"
朝議結束後,李承乾留下幾位重臣商議設立市舶司事宜。眾人剛至政事堂,忽聞殿外一陣騷動。侍衛來報,說是有艘波斯商船遭遇風浪,漂至泉州,船上載有十幾位大食學者。
"真是天助我也!"李承乾喜形於色,"速傳旨泉州刺史,好生安置這些學者,朕要親自接見。"
午後,李承乾來到太醫署。晉陽公主正與幾位大食醫師研討眼科醫術,見他到來,興奮地拉他觀看一種奇特的水晶鏡片。
"皇兄,用此鏡片觀察眼疾,清晰無比!"
李承乾俯身試了試,果然連眼底血絲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忽然想到什麼:"此物可否用於觀測星象?"
大食醫師連連點頭:"皇帝英明!我國天文學家正是用此類鏡片觀星。"
"妙極!"李承乾當即下令,"著司天監與太醫署合作,研製觀星儀器。"
離開太醫署,李承乾順道視察了正在擴建的國子監。新任祭酒孔穎達引他參觀了新建的"番學館",這裡專門教授波斯、大食、天竺等國的語言文字。
"陛下,如今已有百餘名生員在學番語。假以時日,必能為朝廷培養出精通番語的棟梁之才。"
李承乾滿意地點頭:"孔卿用心了。記住,不僅要學其語言,更要通曉其典籍、科技。"
行至藏書樓,李承乾發現幾位胡人學者正在整理書籍,其中一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抄錄《孫子兵法》。
"這是..."
"回陛下,這是波斯王子派來的學者,說要翻譯大唐典籍帶回本國。"孔穎達解釋道,"臣按陛下旨意,準許他們抄錄非機密書籍。"
"很好。"李承乾叮囑道,"文化交流,貴在互鑒。他們學我們的,我們也要學他們的。"
回宮途中,李承乾特意繞道西市。在一家新開的波斯商鋪前,他駐足觀看匠人演示玻璃製作技藝。那晶瑩剔透的材質,精湛的吹製手法,引得圍觀百姓陣陣驚歎。
"陛下若喜歡,微臣可命人學習此技。"隨行的將作監少監小聲說道。
李承乾卻搖頭:"強學不如請師。你去與那波斯商人商議,重金聘請幾位匠師到將作監任教。"
次日清晨,李承乾在麟德殿接見波斯使者。使者獻上精美的地毯、珠寶,還有一冊用金線裝訂的典籍。
"偉大的皇帝,這是我波斯最負盛名的醫學家所著《醫典》,今特獻於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