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所慮極是。"李承乾頷首,"傳旨,增設河工督察使,每段派禦史一人、匠師兩人常駐監督。另立"河工碑",刻承包者姓名於堤上,百年之內若潰堤,子孫連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群臣嘩然。這招太狠—-誰還敢敷衍了事?
下朝後,李承乾召見了來自波斯的數學家穆罕默德。這位學者是隨商隊來長安的,精通一種叫"代數"的學問。
"陛下,此學可用於計算田畝、分配賦稅,甚至預測天象。"穆罕默德用生硬的漢語解釋著。
李承乾立即意識到其價值:"朕欲聘你為國子監格物院教授,月俸五十貫,另賜宅邸一所。你可願意?"
穆罕默德激動地跪倒在地:"偉大的皇帝,您比傳聞中更加開明!"
就這樣,大唐的教育體係中首次出現了外籍教授。消息傳出,不少西域學者紛紛前來投奔。
初夏時分,李承乾在禁苑舉辦了一場彆開生麵的"格物會"。受邀者除了朝中大臣,還有各地能工巧匠、算術奇才。場中陳列著各種新發明:改良水車、新式織機、精準秤具...最引人注目的是將作監展示的"自鳴鐘"—-利用水力驅動,每時辰自動報時。
"諸位愛卿,"李承乾舉杯致辭,"今日不論出身,隻論才學。凡有發明創造者,朕必重賞!"
一位老匠人戰戰兢兢地呈上一把奇特的犁:"陛下,小老兒造出這"曲轅犁",比直轅省力一半..."
李承乾親自下田試驗,果然輕便許多。"好犁!賞絹百匹,銀百兩!命工部全國推廣!"
又有一位落第書生獻上"活字排版盤",解決了活字印刷的排版難題。李承乾龍顏大悅,當場授予其將作監丞之職。
宴會最高潮是閻立德演示的"熱氣球"。當那個巨大的絹製球體載著假人緩緩升空時,全場嘩然。雖然最終隻飛了十幾丈高就落了下來,但已足夠震撼。
"陛下,若加大火力,或可載人..."閻立德激動地說。
李承乾仰望天空,思緒萬千:"有朝一日,或許人能如鳥般翱翔天際..."
格物會持續三日,共收到發明創造百餘件,其中三十餘件立即被采納推廣。李承乾特彆下旨,將每年五月定為"格物月",各地都要舉辦類似活動選拔人才。
轉眼到了麥收季節。李承乾帶著晉陽公主微服私訪京郊農村。田野裡,新推廣的曲轅犁大顯神威,收割速度比往年快了許多。更令人欣喜的是,幾個村莊合建的"公倉"正在運作—-這是李承乾推行的新政策,農民可將餘糧存入公倉,換取"糧券",急需時可憑券取糧,平日則由官府統一調劑,避免糧價波動。
"老伯,這糧券好用嗎?"李承乾假裝外地商人問道。
老農笑嗬嗬地從懷中掏出一張蓋有官印的紙券:"好使得很!上月小孫子生病,老漢拿券去縣城換了錢抓藥,比賣糧給奸商劃算多了!"
回宮路上,晉陽公主若有所思:"皇兄,太醫署能否也發"醫券"?讓百姓平日存錢,病時取用?"
李承乾驚訝地看著妹妹:"兕子竟能舉一反三!此議甚妙,回去就讓你主持試行。"
秋日的長安格外忙碌。國子監格物院正式開課,首批招收生徒兩百人,除傳統經學外,還必須修習算術、幾何、天文等科。最受歡迎的當屬波斯教授穆罕默德的"代數課",堂堂爆滿。
與此同時,太醫署的"醫券製"也在京畿試行。百姓每月存錢二十文,生病時可到指定醫館免費診治。晉陽公主親自設計了賬冊格式,采用複式記賬法,一目了然。
這日早朝,工部奏報全國水利工程進度。令人驚喜的是,由於采用了新式測量法和分段承包製,去歲規劃的三十處大型水利,已有二十五處提前完工。
"陛下,揚州新修的水庫,使萬頃旱地變良田。"工部尚書興奮地說,"當地百姓自發立了"聖德碑"..."
李承乾卻擺手道:"功勞是百姓和工匠的,朕不過出了個主意。傳旨,凡有立碑者,改刻所有參與工匠姓名!"
退朝後,李承乾在偏殿接見了剛從東海歸來的張亮。這位探險家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火山島找到了,上麵硫磺儲量驚人!更妙的是,附近還有一座大島,盛產一種輕如羽毛、暖勝狐裘的"木棉"。
"陛下,此物紡織成布,價比絲綢!"張亮獻上一匹雪白的棉布。
李承乾撫摸著這前所未有的織物,立即意識到其價值:"速派農學大家前往考察,若可引種,當大力推廣!"
寒冬臘月,長安城卻熱鬨非凡。東西兩市新設的"格物鋪"前人頭攢動,裡麵售賣各種新式農具、織機模型,還有圖文並茂的《農桑輯要》《水利圖說》等實用書籍。最受歡迎的是活字印刷的《算術啟蒙》,價格低廉,尋常百姓也買得起。
除夕之夜,李承乾站在皇城角樓上,望著滿城燈火。馬周悄然來到身側:"陛下,今年國庫歲入增加三成,其中新織機、水車等貢獻不小。"
"馬卿,這才剛剛開始。"李承乾目光深遠,"朕要的不是一時之利,而是讓百姓養成"格物致知"的風氣。如此,大唐基業方能長青。"
遠處傳來辭舊迎新的鐘聲。新年在這片重視實學、鼓勵創新的氛圍中,悄然來臨。
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