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光透過雕花窗欞灑進國子監的藏書樓,新任司業顏師古正指揮著工匠們改造這座百年建築。高大的書架間,木匠們叮叮當當地安裝著一種新式裝置——可以旋轉的書架。
"大人,這"輪轉架"當真巧妙,取書再不用爬梯子了!"年輕的錄事讚歎道。
顏師古捋須微笑:"這是將作監少監閻立德的設計。陛下說,讀書人寶貴光陰,不該浪費在尋書爬梯上。"
正說著,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李承乾身著常服,帶著晉陽公主和幾位太醫署醫師走了進來。
"陛下!"顏師古慌忙行禮。
"顏卿不必多禮。"李承乾擺擺手,好奇地打量著那些旋轉書架,"這設計果然精妙,閻立德該賞!"
晉陽公主已經跑到一個標著"醫"字的書架前,輕輕轉動把手。書架平穩旋轉,各類醫書儘收眼底。"皇兄,這個好!太醫署也該裝幾個!"
"準了。"李承乾笑道,轉向顏師古,"今日朕來,是為另一件事。傳旨,即日起國子監增設"格物院",專授算術、水利、營造等實用之學。"
顏師古一怔:"陛下,這...與經學並立,恐有不妥..."
"顏卿啊,"李承乾從袖中取出一卷圖紙,"這是嶺南新式水車的圖樣,可灌溉十倍於舊式的田地。設計者是個落第舉子,隻因精通算術幾何。你說,這樣的人才,不該好好培養嗎?"
顏師古展開圖紙,隻見上麵線條精準,標注詳儘,確實非一般匠人所能為。他沉思片刻,鄭重行禮:"陛下聖明,是老臣迂腐了。"
離開國子監,李承乾一行來到將作監。監內熱火朝天,匠人們正在試驗一種新型紡織機。看到皇帝駕到,大匠閻立德連忙迎上前。
"陛下,新織機已改良完畢,比舊式效率提高五成!"
李承乾仔細查看那台結構複雜的木製機械:"試用可有問題?"
"回陛下,尚有些小毛病——"閻立德指著其中一處機關,"這綜片易損,正在改進。"
"朕看可用鐵製。"李承乾思索道,"傳旨工部,撥精鐵百斤專供改良織機之用。"
晉陽公主好奇地湊近觀察:"皇兄,這織機比宮裡的輕巧多了!"
"此機一旦推廣,天下百姓穿衣花費可省三成。"李承乾解釋道,忽然想起什麼,"閻卿,上次說的活字印刷進展如何?"
閻立德立即命人取來一套銅製字模:"按陛下指點,已製成三千常用字模。隻是排版仍耗時..."
"慢慢來,不急。"李承乾鼓勵道,"待成功之日,朕要親自為你們慶功!"
午後,李承乾在政事堂召見了戶部尚書崔敦禮和幾位商賈代表。桌上擺著幾卷新織出的絲綢,光澤豔麗。
"諸位,新織機所產絲綢,品質如何?"李承乾問道。
一位胡商激動地說:"陛下,這等細密程度,堪比蜀錦!若能量產,西域諸國必爭相購買!"
"朕有意在江南設十大織造坊,專產此類絲綢。"李承乾環視眾人,"想聽聽各位行家的意見。"
商賈們頓時議論紛紛。有人建議選址蘇州,因水質適合繅絲;有人推薦揚州,因交通便利。最終達成共識:分散設坊,各專一類,既避壟斷,又促競爭。
"好!"李承乾拍板,"崔卿,此事由戶部統籌,民間富戶願投資者,官府提供低息貸款。"
崔敦禮猶豫道:"陛下,官營作坊恐與民爭利..."
"非也。"李承乾搖頭,"織造坊官督商辦,官府隻設標準、管質量,具體經營全由商家自主。另外,將作監會持續改進技術,惠及所有織戶。"
離開政事堂,李承乾順道視察了正在擴建的太醫署。晉陽公主興奮地向他展示新建的"藥圃"—-裡麵種植著從各地搜集來的草藥,甚至有幾株是從蓬萊島帶回的珍稀品種。
"孫爺爺說,這"蓬萊紫草"入藥,可治十餘種頑疾!"小公主小心翼翼地撫摸著那株紫色植物。
李承乾注意到,藥圃旁新建了幾間磚房,裡麵擺滿瓶瓶罐罐。"這是..."
"製藥坊!"晉陽公主驕傲地介紹,"按皇兄說的"標準化",每味藥都定量配比,煎煮時間也有嚴格規定。"
一位年輕醫師正在記錄某種藥方的煎煮過程,每隔一刻鐘就取樣一次。李承乾讚許地點頭:"好!醫道關乎人命,正該如此嚴謹。"
次日早朝,工部尚書奏報黃河疏浚工程進展。令人意外的是,這次采用了"分段承包"的新法—-將千裡河段分成百段,由各地富戶競標承包,官府按驗收結果付款。
"陛下,新法施行三月,效率提高一倍,花費反減三成!"工部尚書興奮地說。
魏征卻出列質疑:"老臣聞有承包者為趕工期,偷工減料,恐遺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