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光灑在大慈恩寺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七彩光暈。寺前的廣場上,三百名身著各色服飾的孩童整齊列隊,他們中有漢家兒郎,有吐蕃子弟,甚至還有幾個金發碧眼的胡商後代。今日是"蒙學大典",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孩童將一同誦讀新編的《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清脆的童聲回蕩在長安上空。李承乾站在觀禮台上,看著那些稚嫩卻認真的麵孔,眼中泛起欣慰之色。最前排那個高聲朗誦的吐蕃少年,正是去年歸附的部落首領之子。
"陛下,新羅使者求見。"禮部尚書小聲稟報,"說是為王子入學之事。"
李承乾微微頷首。自開放國子監招收外邦學子以來,各國王公貴族爭相送子弟入唐學習。新羅王子已是今年第三位請求入學的王室成員了。
"準。與倭國王子同舍,也好互相砥礪。"
典禮結束後,李承乾順道視察了新落成的"萬國學館"。這座位於務本坊的宏偉建築,可同時容納千名學子就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間"譯經堂",裡麵懸掛著數十種文字的《論語》摘句,來自各國的學者正在合作編寫多語言對照的啟蒙教材。
"陛下,這是新編的《番漢千字文》。"學館祭酒獻上一本裝幀精美的書冊,"左頁漢文,右頁波斯文,接下來還要加吐蕃文、新羅文..."
李承乾翻閱著這本特殊的教材,突然在一頁停下:"這句"愛眾親仁"的翻譯不夠準確。"他指著波斯文部分,"仁者,非僅仁慈,更有"人之相與"之意。"
一位波斯學者聞言,驚訝地抬頭:"陛下竟通曉波斯語精微之處?"
"略知一二。"李承乾笑道,"文化交流,首在精準。傳旨,設"譯林院",專司重要典籍的多語言互譯。"
離開學館,皇帝的儀仗經過西市。如今的西市比三年前擴大了一倍,胡商鋪麵與唐商貨棧比鄰而居。最熱鬨的要數新開的"萬貨樓",裡麵陳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奇珍異寶。李承乾特意進去轉了轉,在二樓看到一群日本遣唐使正圍著件越窯青瓷嘖嘖稱奇。
"陛下..."市監剛要喝斥眾人接駕,卻被李承乾抬手製止。
皇帝饒有興趣地聽著那些遣唐使用生硬的漢語與掌櫃討價還價。當一位使者掏出本《漢和辭典》查閱"釉色"一詞時,李承乾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來。
"貴客若喜歡這秘色瓷,朕可贈你一套。"他用標準的京都腔日語說道,驚得幾位使者撲通跪地。
消息傳開,各國使節爭相打探皇帝究竟通曉多少語言。鴻臚寺的官員笑而不答,其實他們也不知道——這位天子似乎有種天賦,能在極短時間內掌握任何語言的基本交流。
五月端午,曲江池畔的"萬國龍舟賽"如期舉行。今年參賽隊伍增至十二支,除傳統的唐、新羅、日本隊外,新增了吐蕃、回紇甚至大食的隊伍。岸邊的喝彩聲此起彼伏,不同語言的助威聲混成一片奇特的和諧。
李承乾在禦帳中接見了各國領隊,特彆嘉獎了吐蕃隊的表現——雖然最後一名,但堅持劃完全程的毅力令人欽佩。
"明年...我們會贏。"年輕的吐蕃隊長用生硬的漢語說道,引來滿堂笑聲。
"朕期待那一天。"李承乾鄭重回應,"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重要的是參與其中。"
這句充滿智慧的話被隨行史官記下,後來成為各國學子競相抄錄的格言。而在當時,它完美詮釋了大唐包容開放的氣度。
盛夏時節,晉陽公主及笄之禮在太極宮隆重舉行。這位備受寵愛的小公主沒有選擇傳統的閨秀之路,而是向皇兄請旨成立"惠民醫塾",專門培養女醫。
"孫爺爺說,許多婦孺之疾,男醫不便診治。"小公主認真地說,"兒臣想改變這種狀況。"
李承乾欣然應允,更將太醫署珍藏的《婦人方》賜予醫塾作為教材。及笄禮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來自各國的賀禮——波斯的水晶鏡、天竺的香藥、新羅的參茸...甚至還有大食哈裡發送來的眼科器械。
"看來朕的兕子名揚四海了。"李承乾打趣道。
小公主卻指著那些禮物說:"兒臣要將它們全部用於醫塾。皇兄說過,知識無界,醫道無類。"
秋日的國子監迎來了一批特殊學子——三十名通過各州"邊學"考核的少數民族子弟。他們中將產生第一批精通漢文化的土著官員,回到本族擔任要職。
"陛下,吐蕃學子請求增設"蕃漢書塾"。"國子祭酒奏報,"他們想將《論語》等經典譯成吐蕃文,帶回國傳授。"
"準。"李承乾眼前一亮,"再賜活字一套,助其印刷。"
這項決定引發連鎖反應。新羅、日本等國紛紛請求類似待遇,譯經院的工作量驟然增加。為解決這一問題,李承乾下詔在國子監增設"譯學科",專門培養精通雙語的翻譯人才。
重陽佳節,李承乾在麟德殿設宴款待各國使節與留學生。宴席上的菜式融合了東西風味:胡餅配菊花酒,羊肉泡饃佐以波斯香料,甚至還有道創新的"糖醋鱸魚",用的是南洋傳來的蔗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宴席高潮是"詩牌令"。各國學子用漢語即興賦詩,主題是"長安秋色"。最出彩的是一位日本留學生的作品:"九重城闕煙塵生,萬國衣冠拜冕旒。試問胡商何處去,西市新開葡萄酒。"
"好一個"萬國衣冠"!"李承乾擊節讚歎,"賜錦袍一襲,金花十朵。"
隨著寒冬來臨,各國使節陸續準備返程。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們帶走的不僅是絲綢瓷器,更多的是書籍、種子和各種技術圖紙——當然,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非敏感技術。
"陛下,大食使者求購《齊民要術》。"鴻臚卿請示。
"準,但需刪去其中冶鐵、火藥相關內容。"李承乾指示,"另贈《茶經》一部,想必大食的沙漠商隊會喜歡這種飲品。"
最隆重的送彆儀式屬於日本遣唐使。他們的船隻裝載了六百多卷典籍,涵蓋經史子集、醫藥農工。使團長吉備真備跪在碼頭上,向皇宮方向三叩首:"臣誓將大唐文明傳布東瀛,萬世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