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彩燈,在雨界中穿行要麼依靠作品,要麼依靠靈言或特殊物品。”
“再閱讀一次散文《歸鄉》的風險太大了。”
“況且歸鄉隻能回到故鄉,而不是能瞬移到想去的任意地方。”
季鯉把重點放在了依靠靈言前往白港這條路上。
“依靠零階‘心中影’庇護與隱蔽能力的話,能夠在雨夜中行走一段時間。”
“但凝練一枚書簽需要十靈光,白港市在寧安市的東邊,大約有著一百多公裡的距離,霍桐鎮在寧安市偏西南的地方,這樣算來,從霍桐到白港市,差不多也有著兩百多公裡的距離。”
“成年人按照較快的步頻和正常的休息時間,大約要走上五到六天。”
“目前剩餘的靈光是肯定不夠製作出這麼多書簽的。”
“而且這樣太浪費了。”
季鯉目光看向了堂屋門外。
“也許,有什麼能加快移動速度又能被‘心中影’庇護的東西。”
“比如......自行車?”
他順著這個方向繼續往下想:
“一階‘心中影’生效時,使用者會被一個黑色的鬥篷籠罩,期間不會被詭異或者其他生物察覺。”
“如果鬥篷能把自行車也籠罩在內......”
“那麼在詭異們的眼裡,它們看到的就是一輛會自己漂移,無人駕駛,在雨夜中穿行的自行車。”
“亡靈騎士?雨界行者?”
“怎麼不算一種‘詭異’呢?”
季鯉覺得計劃確有可行性。
“即使中途出了意外,其他能力的書簽也能給我留出周旋的餘地。”
“儘量選擇廢棄但路徑短的舊公路或高速,看看能否把距離再壓縮一些。
“沿海這段若多平路的話......”他心底快速計算著,“大約一天出頭就能趕到。”
季鯉打算行動起來,先借助“心中影”的能力,看到鎮中央能不能找到一些路線地圖相關的信息。
雖然憑借“書屋”,季鯉對寧安市附近所有交通路線情況了如指掌,但雨界畢竟不同於原本的世界。
它是過去、現在與未來扭曲重疊的產物,加之被那些紮根於此的固定型作品所不斷侵蝕、異化。
還有永夜且永遠下雨的氣候天氣,這些種種疊加在一起,塑造了一個特殊、混沌濕漉的世界。
何況還存在尤思源所說的重度異化區,那裡的一切都被雨水重塑,然後重構,變成扭曲怪異的不規則建築和奇特的生態環境。
詭異們的密度也遠超過了一般的無光區。
“如果沒有作品的存在,雨界倒是很像森林係雨林廢土的末日世界。”
季鯉想到那些昔日宏偉的鋼筋水泥,高速公路。
它們巨大的橋墩被粗壯的藤蔓纏繞覆蓋,寬闊的柏油路麵破裂,叢生的灌木與苔蘚填滿了縫隙,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造物,最終臣服於綠意瘋長的洶湧之下。
“其實在這上麵騎自行車應該挺有感覺的。”
季鯉身為副業作家,腦中自然地閃過一些靈感畫麵:
車頭燈發出的光束切開雨幕,輪胎碾過龜裂的柏油路,裂縫裡鑽出的野草刮過輻條,發出沙沙輕響。
風灌進少年的領口,雨砸在肩上,後背的帆布包越來越沉,但踏板的節奏沒停——蹬下去,再抬起來。
他在一條廢棄的高速路上騎行。
路旁是傾頹的廣告牌,上麵的塗料早已黯淡,隻剩半張明星的笑臉懸在鏽鐵架上,被雨水泡得浮腫。
少年想起舊世界裡總愛打趣同學那輛掉漆的“老鳳凰”,如今卻覺得這輛從廢棄車攤扒出來的鐵家夥格外親切。
風越來越大了,眼前鋼筋水泥的骨架被綠意吞沒,一隻皮毛濕漉的貉從樹根後探頭,叼起食物便竄進草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