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久病脈緩漸顯生機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79章 久病脈緩漸顯生機

第79章 久病脈緩漸顯生機(1 / 1)

仁濟堂中醫館的腎病診室飄著若有若無的尿騷味,這是長期透析患者身上常有的氣息。蘇懷瑾剛給陳默調整完半夏秫米湯的配伍,就聽見走廊傳來輪椅碾過地磚的吱呀聲。穿灰藍色病號服的老人被推了進來,麵色萎黃得像張泡了水的舊報紙,眼瞼腫得隻剩條細縫,右手腕內側的動靜脈內瘺處皮膚發亮,隨著心跳輕輕震顫,像條蟄伏的青蛇。

“蘇醫生,張建國,58歲,慢性腎衰五年。”護士小林遞過病曆夾,指尖在“上周脈診記錄”處點了點,“血透時值班醫生說脈散大無根,今早突然轉緩,血肌酐從220降到210了。”蘇懷瑾注意到老人左手緊緊攥著張泛黃的全家福,拇指反複摩挲著照片上穿紅色棉襖的小孫子,塑料相框邊緣磨得毛糙。

“大爺最近胃口咋樣?”蘇懷瑾拉過脈枕,觸到老人手腕時,指腹先是一沉——上周那種散漫無根的脈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遲緩卻有節律的搏動,雖弱卻像深秋的老鐘,每一聲都帶著掙紮的力道。張建國歎了口氣,聲音像漏了氣的風箱:“吃啥都跟嚼棉花似的,兒子買的蛋白粉,喝兩口就犯惡心,夜裡能起三四次夜,白天坐在透析機上卻尿不出來。”

舌象分析儀的藍光映出舌質淡胖,舌苔白滑得像蒙了層水膜,舌邊齒痕深如刀刻。程野抱著腎功能報告單進來,打印機墨跡還沒乾:“尿素氮12o,腎小球濾過率35in,超聲顯示雙腎萎縮。”他調出脈象對比圖,上周如浮絮般的散脈曲線,此刻已變成平緩的波浪線,“《金匱要略》說‘脈緩者,脾胃氣衰’,但緩而漸勻,反而是胃氣來複的征象。”

張建國的兒子站在窗邊,羽絨服拉鏈拉到下巴,手機屏幕藍光映著眉頭:“蘇醫生,我們在腎病論壇看了,都說慢性腎衰隻能靠透析,中醫真能管事兒?”他拇指劃過屏幕,停在“人工腎芯片臨床試驗招募”的頁麵,“我爸已經做了三年血透,血管都快紮爛了。”

蘇懷瑾點點頭,指尖輕點脈象圖:“透析是借助機器排毒,中醫是幫身體恢複動力。您看老爺子的脈,從散到緩,就像快停轉的齒輪開始上油,雖然慢,但方向是對的。”她翻開《黃帝內經》,“‘腎者,胃之關也’,脾腎就像身體的水泵,泵力足了,水液才能循環起來。”

話音未落,張建國突然劇烈咳嗽,渾濁的痰液卡在喉嚨裡,驚得輪椅扶手都跟著顫動。蘇懷瑾趁機觀察:老人腳踝水腫沒及脛骨,按下去就是個深坑,喘息時鎖骨上窩明顯凹陷——這正是《濟生方》裡記載的“腎虛水泛”證。她提筆在處方箋上寫下“濟生腎氣丸加減”,筆尖在“製附子10g”處頓了頓,特意注明“先煎1小時,加甘草5g同煮”。

“附子用的是四川江油的道地藥材,”她轉向家屬,從抽屜取出炮製標本盒,“生附子有毒性,但我們用的是蒸製12小時的製附子,經c檢測,烏頭堿含量0.01,低於藥典規定的0.02。”程野遞過《毒性中藥使用知情同意書》,紙頁上“定期監測血鉀”的條款用紅筆標了重點,“配合結腸透析,用大黃、牡蠣煎液保留灌腸,讓腸道分擔排毒任務。”

張建國的兒子盯著處方上的“製附子”,喉結滾動了下:“我聽說附子吃不好會心臟驟停。”藥房老周恰好抱著藥鬥進來,深褐色的附子飲片在瓷盤裡碼得整齊:“小夥子放心,我們每批附子都做三次毒性檢測,蒸製時加了甘草、黑豆,就像給老虎拔了牙。”他用鑷子夾起一片飲片,斷麵的菊花紋清晰可見,“製過的附子專入腎經,溫陽不傷陰,比生品安全多了。”

“煎藥時先煮附子一小時,再下其他藥,最後放肉桂煮五分鐘。”蘇懷瑾邊說邊在便簽上畫煎藥流程圖,“加三片生薑、五顆大棗,生薑散水濕,大棗補脾胃,藥汁分四次溫服,每次200,彆給腎臟添負擔。”她望著老人手腕的內瘺,“下周透析時跟醫生說,試著把時間減少半小時,給身體留些自我調節的空隙。”

三天後的複診在午後三點,陽光斜斜照進診室,給張建國的病號服鍍上層暖光。他的眼瞼浮腫退了不少,竟能露出半片渾濁的眼珠:“昨晚隻起了兩次夜,早上喝了碗小米粥,竟嘗出點米香了。”蘇懷瑾搭脈時,指下的緩脈比上次有力些,像春冰初融時的溪水,雖慢卻帶著生機。

“脈緩而漸實,說明脾腎陽氣在恢複。”她調整處方,加了酒炙菟絲子15g,“《中國藥典》規定,菟絲子酒炙後滋補力更強,能幫腎臟固攝精微。”話沒說完,腎內科王主任推門進來,手裡攥著最新的腎功能報告:“肌酐200μo,降了10個點,你們中醫組是不是加了什麼秘方?”

王主任的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聽診器,鏡片後的目光帶著探究。蘇懷瑾笑笑,將脈象圖調出來:“沒什麼秘方,就是按‘溫腎健脾、通利水道’的治法,老爺子的脈在好轉,說明身體在響應。”她轉向張建國的兒子,“西醫的透析就像外力幫忙排水,中醫是修水渠,讓水自己流起來,兩者不衝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人突然抓住蘇懷瑾的手,掌心的老繭蹭得她手背發疼,渾濁的眼睛裡泛著水光:“閨女,我就想能看著孫子上小學,不想每次透析都怕醒不過來……”兒子彆過臉去,抬手抹了把眼睛,手機裡還播放著ts集團的廣告:“全球首款人工腎芯片,讓腎衰患者告彆透析……”

蘇懷瑾輕輕拍了拍老人的手,觸到他腕骨處突出的骨節:“您的脈在變好,說明胃氣在恢複,就像枯樹冒新芽,得給它時間。”她抽出紙巾遞過去,看見全家福裡的小孫子正舉著糖葫蘆傻笑,“下周我們再調調藥方,把肉桂加到9g,溫陽的力道再足些。”

暮色染透診室的紗窗時,張建國的輪椅碾過滿地餘暉,兒子推著他出門前,突然轉身鞠了一躬:“蘇醫生,我們信您,就按中醫的法子治。”走廊傳來他低聲的安慰:“爸,等您好些了,咱回山東老家,您不是總念叨村口的老槐樹麼?”

蘇懷瑾整理著隨訪記錄,聽見中藥房傳來老周篩藥的聲音,製附子的辛香混著肉桂的溫熱,在漸涼的空氣裡彌漫。牆上的《黃帝內經》掛畫映著夕照,“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的字句格外清晰。她知道,慢性腎衰的治療就像場漫長的拔河,西醫的透析是穩住繩子,中醫的調理則是慢慢往回拉——而張建國脈象的變化,正是身體在這場拉鋸戰中發出的積極信號。

護士站傳來呼叫,下一位患者是高熱39c的流感病人。蘇懷瑾披上白大褂,經過腎病診室時,看見張建國的全家福被端正地擺在床頭櫃上,老人閉著眼睛,嘴角似乎帶著笑意。窗外的初雪開始飄落,她想起《黃帝內經》裡“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警示,腳步不禁加快了些——在這個病毒肆虐的季節,中醫的脈診與方藥,正像道溫暖的屏障,守護著每個渴望康複的生命。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這隻精靈實在太不正經 左眼見飄心中喜貳 女帝!離婚!我分到一半修為,無敵了 亂世悍卒,先搶大將軍花魁娘子 我的電子男友來自現代 夫君沉迷造反,卻有四個忠臣崽崽 陰嫁女,冥王夫 綁定乙遊抽卡後,大佬閃現搶撐腰 盜筆:張天師來了 胃癌晚期,我爆料洗白成頂流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