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孕婦脈滑固胎養元
秋分後的杭城飄著細如牛毛的雨,仁濟堂婦科診室的粉色窗簾被秋風掀起一角,露出窗外梧桐樹上零星的黃葉。28歲的林小羽扶著腰推門而入,藏青色職業裝下的小腹微微隆起,像扣著隻淺口瓷碗。她右手攥著b超報告單,指節泛白,腕間的胎心監測儀正發出“滴滴滴”的報警聲,紅色指示燈在蒼白的臉上明明滅滅。
“蘇醫生……”話未說完,報告單“啪嗒”落在地上,雪白的紙頁上“胎盤低置”四個黑體字格外刺眼。林小羽慌忙彎腰去撿,卻被小腹牽扯得腰更酸了,幾縷發絲黏在汗津津的額頭上,露出內側未摘的工牌——“xx科技公司軟件工程師”,芯片圖案在燈光下泛著冷光。
蘇懷瑾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扶住她,掌心觸到對方後腰的緊繃:“慢慢來,先躺到診療床上。”指尖搭上寸口脈,右寸部脈象滑利中帶著一絲滯澀,如同珍珠在玉盤上滾動時偶爾碰到細沙,正是《婦人大全良方》中記載的“衝任不固,胎元失養”之象。
“您這是胎元不固。”蘇懷瑾翻開電子病曆,孕期建檔記錄裡“孕18周,長期久坐、日均屏幕時間10小時”的字樣用黃色高亮標出,“脈滑說明胎兒發育正常,但微澀提示衝任氣血運行不暢。就像小樹苗紮根的土壤有點板結,需要鬆鬆土、補補養分。”
診室門“吱呀”推開,穿灰色衛衣的陳立快步走進來,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正顯示著胎心曲線,起伏的波浪線和他緊皺的眉頭一樣動蕩:“西醫讓絕對臥床,開了地屈孕酮,中醫真能保胎?”他掏出手機,相冊裡存著十幾篇標紅的科普文章,《中藥保胎可能影響胎兒發育》的標題格外醒目,“網上說好多中藥含有重金屬……”
蘇懷瑾輕點桌麵的平板電腦,藥材溯源係統應聲打開,桑寄生的gap種植基地質檢報告逐頁展開:“我們用的是壽胎丸加味,菟絲子經過鹽炙處理,《中國藥典》明確記載鹽製後能增強補腎固胎的功效;桑寄生來自雲南文山的有機種植基地,23項農殘檢測全部未檢出。”她指向牆上的《中國藥典》圖示,“方中沒有川芎、紅花等活血藥,反而是長期服用西藥需要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陳立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頓住,目光落在“鹽炙菟絲子含黃酮類成分≥1.0”的檢測數據上。林小羽摸著小腹,帶著it人的嚴謹開口:“我下周還有項目評審,能繼續遠程辦公嗎?”蘇懷瑾搖頭,指尖在她腕間輕輕施壓:“您的脈澀反映出盆腔血液循環不暢,久坐會讓胎盤供血更差。每天至少左側臥兩小時,比盯著電腦寫代碼更重要。”
三日後複診,胎心監測儀的報警燈雖然熄滅,但蘇懷瑾搭脈時發現澀象反而加重了。林小羽盯著地板,指甲無意識地摳著診療床邊緣的防滑墊:“孕媽群裡有人說西藥保胎會導致胎兒頭圍偏大,昨天就沒吃……”話沒說完,蘇懷瑾已經撥通b超室電話:“孕18周,胎盤低置,擅自停藥後脈象澀象加重,麻煩加急做胎盤血流阻力檢測。”
等待結果的20分鐘裡,診室裡的空氣仿佛凝固了。陳立盯著牆上的《傅青主女科》掛畫,聽著蘇懷瑾用鑷子夾取續斷飲片的聲音:“續斷12g,鹽炙後入藥,《本草綱目》記載其‘補不足,調血脈,暖子宮’,能幫您穩固衝任二脈。”她轉向陳立,語氣緩和下來,“保胎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就像你們做項目,既需要穩定的底層架構,也離不開精準的功能調試,中西醫結合才能讓寶寶更安全。”
b超室傳來消息,胎盤血流阻力指數較前升高10,蘇懷瑾立刻在處方上增加桑寄生用量至15g。自動煎藥機“滴滴”作響,菟絲子的清香混著續斷的微苦在診室彌漫。林小羽翻開隨身攜帶的孕期筆記本,泛黃的紙頁上貼著各種產檢小貼士,最新一頁用熒光筆寫著:“桑寄生:性平,歸肝腎經,改善胎盤微循環”,旁邊畫著個歪歪扭扭的嬰兒腳印——正是上次就診時蘇懷瑾親手寫的。
“藥溫控製在38c,和人體溫度相近,喝下去才不會刺激腸胃。”蘇懷瑾遞過恒溫杯,杯壁上印著“仁濟堂定製”的燙金字樣,“彆再看那些碎片化信息,每個孕婦的體質不同,就像你們寫代碼要根據實際需求調試,保胎方案也得個體化。”
林小羽點頭,從帆布包裡掏出兩種藥盒:一側是西藥地屈孕酮,另一側是印有“菟絲子15g桑寄生15g”的中藥袋。陽光穿過紗窗,在兩種藥盒上投下交錯的光影,宛如中西醫結合的溫柔剪影。陳立默默收起手機,指尖劃過妻子手背上的靜脈,那裡還留著上次抽血的淤青。
送走這對夫妻,蘇懷瑾剛在病案上簽下名字,護士小林便匆匆進來,手裡攥著張血常規單:“產後42天的王女士來複查,說爬三樓都喘氣,血紅蛋白98g。”
她望向窗外,婦科診室的宣傳海報上,新生兒的笑臉被梧桐葉影分割成斑駁的光斑,突然想起《傅青主女科》裡“產後百脈空虛”的記載。起身時,白大褂帶過中藥櫃,玻璃罐裡的桑寄生枝葉輕輕晃動,仿佛在紀念這場無聲的安胎之戰。
“先查血常規和鐵蛋白,”蘇懷瑾邊說邊走向產科診室,“產婦脈象虛細無力,得用八珍湯加阿膠珠,阿膠要選蛤粉炒過的,《中國藥典》規定這樣能降低滋膩性,更適合產後脾胃虛弱的媽媽。”
診室門再次推開,走廊裡傳來嬰兒的啼哭,混著中藥房飄來的當歸香氣。蘇懷瑾看著診療床上的粉色抱枕,上麵繡著“母子平安”的字樣,突然想起林小羽離開時撫摸小腹的溫柔神情——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中醫的脈診與方藥,正如同秋日裡的梧桐葉,用最傳統的方式,為每個小生命的到來保駕護航。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