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烏頭炮製解劇毒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107章 烏頭炮製解劇毒

第107章 烏頭炮製解劇毒(1 / 1)

第107章烏頭炮製解劇毒

浙南山區的深秋帶著刺骨的濕冷,仁濟堂急診室的暖氣片嗡嗡作響,卻驅不散麗水轉來的患者身上的寒氣。58歲的林秀芳被抬進來時,雙手掌指關節腫脹如饅頭,口唇泛著青紫色,指尖不停地顫抖。兒子小林舉著心電圖單大喊:“醫生!我媽喝了自泡的草烏酒,現在心慌得厲害!”

蘇懷瑾衝上前,剛觸到患者手腕,就發現她指尖發麻如觸電——典型的烏頭堿中毒症狀。心電監護儀顯示頻發室性早搏,血鉀2.8o,而患者舌質紫暗、苔白厚膩,脈沉澀如刀刮竹席,分明是寒濕瘀阻的痹症,卻因誤用生草烏導致中毒。

“民間草烏酒沒經過炮製,毒性太大了。”蘇懷瑾皺眉,“但患者痹症日久,寒濕深伏筋骨,還得用製川烏溫經散寒,關鍵在炮製。”她轉向實習生小張,“推患者去搶救室,準備阿托品對抗心律失常,我去炮製室!”

中藥炮製室裡,蘇懷瑾戴上手套,從保險箱取出川烏飲片:“生烏頭含雙酯型生物堿,口服0.2g就能中毒,5g可致死,但規範炮製能去毒存效。”她將川烏倒入不鏽鋼盆,浸沒在飽和石灰水中:“第一步浸漂,每天換水,讓毒性成分隨堿性水流失,足足泡7天。”

小張盯著泛著白沫的浸泡液:“為什麼用石灰水?”“烏頭堿在堿性環境中易水解,”蘇懷瑾解釋,“泡完後轉入高壓蒸製鍋,120c蒸4小時,直到口嘗飲片無麻舌感——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以毒攻毒’密碼。”

炮製後的川烏切片在顯微鏡下清晰可見:生烏頭的澱粉粒密密麻麻,蒸製後完全糊化,如同被高溫馴服的野馬。檢測報告顯示:烏頭堿、次烏頭堿含量降至0.05ng以下,而苯甲酰烏頭原堿升至0.15ng,正是鎮痛的有效成分。

“製川烏10g先煎2小時,”蘇懷瑾在處方上畫下重點,“配伍麻黃6g開腠理,黃芪30g補氣血,記住,烏頭類藥材必須‘五專管理’——專人驗收、專櫃加鎖、專用賬冊、專用處方、專冊登記。”她轉向小林,“每劑藥煎好後,我會先嘗藥,確認無麻感再給阿姨喝。”

第一劑藥煎了3小時,蘇懷瑾用舌尖輕點煎液,確認隻有淡淡的苦味,才讓護士端給患者。1小時後,林秀芳的室早頻率減少,口唇青紫退了大半。三天後,她能勉強屈伸手指,一周後,24小時動態心電圖恢複正常,關節腫痛減輕過半。

在全省中藥炮製培訓會上,蘇懷瑾展示了林秀芳的血藥濃度曲線:“民間草烏酒的烏頭堿峰值0.2ng,遠超0.1ng的中毒閾值;而我們的製川烏煎液,毒性成分僅為14,有效成分卻提升3倍。”她舉起炮製前後的飲片對比,“看,生烏頭像披著毒刺的狼,炮製後就成了治病的犬。”

台下的基層藥師們紛紛拍照,有人小聲嘀咕:“以前隻知道烏頭有毒,不敢用,原來炮製好了這麼安全。”蘇懷瑾點頭:“《本草綱目》早說烏頭‘其性剛猛,能通經絡’,但必須‘炮裂去皮臍’——古人的智慧,就在這浸漂蒸製的細節裡。”

培訓會結束時,手機彈出急診通知:“有患者服用自製附子理中丸後嘔吐,懷疑半夏與附子配伍不當。”蘇懷瑾想起上周的半夏附子案,突然意識到,當民間偏方遇上規範炮製,當毒性藥材遇上現代檢測,中醫麵臨的挑戰從未停止。

暮色中的炮製室,蒸製鍋的餘溫還在上升,蘇懷瑾摸著顯微鏡下的川烏切片,想起祖父帶她辨認藥材時說的話:“烏頭雖毒,卻能治大病,關鍵在醫者有沒有馴服它的本事。”窗外,山區患者送來的野山椒在風中搖晃,與炮製室的消毒水味交織,仿佛在訴說著中藥的剛與柔,毒與藥,從來都在醫者的一念之間,一雙手上。

她在診療日記中寫道:“解烏頭之毒,難在炮製;守中醫之魂,難在傳承。當生烏頭在蒸鍋中蛻變,變的是毒性,不變的是千年不變的敬畏——對藥材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合上筆記本時,遠處傳來救護車的鳴笛,新的挑戰,又將在炮製室的晨光中拉開序幕。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暗齒:血雨下的餘溫 從文明晉升考核開始裝天才 從打獵開始成神! 破鏡重圓後,周少夜夜索吻 四合院:重生傻柱獎勵超強體魄 企鵝物流的男媽媽 藥不能停,半妖也可化龍 被妻女背叛後,我平步青雲 在八月盛夏 沒有陰陽師天賦的我獨自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