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人參濫用致氣壅
杭城cbd的玻璃幕牆映著正午的太陽,仁濟堂的木質門楣在熱浪中顯得格外清涼。蘇懷瑾剛咬了口涼透的綠豆糕,就見一位身著職業裝的女士推門而入,麵色潮紅如醉酒,額角還掛著細汗。
“蘇醫生,救救我!”張女士抓住診桌邊緣,胸口劇烈起伏,“我最近三個月每天吃紅參,現在月經亂了,乳房脹痛得睡不著覺!”她掀開襯衫,雙側乳房觸診有散在結節,質地韌硬,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如滾珠——典型的“氣壅血瘀”證。
蘇懷瑾遞過一杯菊花茶:“彆急,慢慢說。紅參怎麼吃的?”“網紅中醫大師推薦的抗衰套餐,”張女士掏出個精致的錦盒,“每天30g切片煮水,說能補氣血、抗衰老。”盒子上印著“古法秘製野生紅參”,卻沒有任何炮製批號,掃碼顯示生產企業為“ts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草綱目》早有警示,”蘇懷瑾翻開典籍,“‘人參性熱,補過則生熱,壅塞氣機。’您舌苔黃膩,體內本有濕熱,紅參性熱,相當於給濕柴堆澆熱油。”她調出2016年《中草藥》研究報告,“紅參蒸製後,人參皂苷rg1含量增加30,這個成分會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過量服用相當於給身體打‘雌激素補丁’。”
,超出正常範圍,腫瘤標誌物ca153輕度升高。“不是所有補藥都適合所有人,”蘇懷瑾語氣溫和,“就像給汽車加油,柴油車加汽油,隻會拋錨。您現在需要理氣活血,而非盲目進補。”
處方箋上,炒萊菔子15g、陳皮10g、丹參20g的字跡格外清晰,旁邊注明“配服逍遙丸,暫停紅參”。“萊菔子能破氣消脹,陳皮理氣化痰,丹參活血散結,”蘇懷瑾解釋,“就像給擁堵的血管疏通道路,等氣機通暢了,再考慮要不要進補。”
兩周後複診,張女士的麵色恢複白皙,乳房結節明顯縮小:“月經正常了,脹痛也輕了!”複查e2降至65pg,ca153回歸正常。蘇懷瑾指著她的舌苔:“黃膩退了,脈弦滑也減了,這說明氣壅在消。”
在當月的“養生誤區”科普專欄裡,蘇懷瑾特彆提到:“《黃帝內經》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進補前先看自己是不是‘虛’。比如舌苔厚膩、口苦口臭的濕熱體質,再吃紅參就是‘火上澆油’。”她特意附上紅參炮製規範:“正規紅參需經蒸製、晾曬等20道工序,絕非小作坊能模仿。”
當張女士無意中提到“抗衰套餐”來自某直播帶貨時,蘇懷瑾注意到“ts集團”的ogo——正是上個月烏頭中毒患者提到的品牌。她記下企業名稱,發現其注冊地址在城郊結合部,經營範圍卻包含“中藥飲片加工”,明顯超出許可範圍。
下班後,蘇懷瑾向藥監局舉報了該企業。夜色中,她翻開《本草綱目》人參條目,祖父的批注映入眼簾:“參須補氣,參片固脫,紅參助陽,各有其用,辨明體質方為上策。”想起張女士感激的眼神,她深知,比濫用補藥更危險的,是打著“古法”旗號的商業陷阱。
淩晨,急診室來電:“有患者服用網購‘補腎丸’後急性肝損傷,懷疑非法添加西藥成分。”蘇懷瑾披上白大褂,想起張女士的紅參錦盒,突然意識到,這場關於中藥真偽的戰爭,才剛剛開始。窗外,ts集團的廣告燈牌在夜色中閃爍,與診室裡的《中藥炮製規範》形成刺眼的對比——真正的中醫傳承,從不是包裝上的華麗文案,而是刻在醫者骨子裡的辨證智慧。
她在診療日記中寫道:“人參本是良藥,濫用即成砒霜。當商業噱頭掩蓋了辨證施治,當‘古法’成為斂財工具,醫者手中的脈枕,便成了刺破迷霧的劍。”合上筆記本時,遠處傳來救護車的鳴笛,那聲音裡,或許正躺著下一個被“養生”傷害的患者。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