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收徒公告·3年認藥的門檻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371章 收徒公告·3年認藥的門檻

第371章 收徒公告·3年認藥的門檻(1 / 1)

晨光漫進仁濟堂時,先落在祖父的銅藥碾上。青灰色的石質底座沾著點昨夜的露水,碾槽裡的刻痕“守正創新”被陽光描得發亮,連殘留的當歸細粉都成了金褐色。蘇懷瑾握著毛筆,在宣紙上寫下收徒公告的最後一句:“學醫先學認藥,認藥先認心——心不誠,認不準藥;認不準藥,開不出好方。”

筆鋒頓住時,墨汁在紙上暈開個小小的圓點,像顆飽滿的藥籽。她把公告平鋪在晾紙架上,看著宣紙上的字跡——沒有華麗辭藻,隻說清了核心規矩:“先學認藥3年,能準確辨彆300種藥材真偽、炮製火候如酒蒸當歸的軟硬、炙甘草的蜜色),方可學開方。”

陸則衍端著剛熬好的陳皮茯苓茶走進來,指尖碰了碰紙麵:“這門檻夠高的。現在醫學院學方劑都不用認這麼多藥,直接記藥名劑量就行。”

蘇懷瑾接過茶杯,熱氣漫過鼻尖時,想起祖父帶她認藥的第一個春天。那時她才八歲,蹲在當歸田裡,祖父讓她摸歸頭的油點:“記住這手感,像摸著浸了油的棉絮,假當歸摸起來是乾硬的。”現在想來,那些摸過的油點、聞過的藥香,比書本上的文字更紮實。

“開方就像蓋房子,藥材是磚瓦。”她望著窗外的藥圃,薄荷剛冒出新葉,嫩綠裡帶著點紫,“磚瓦要是摻了沙土、混了次品,房子再好看也經不住雨。3年認藥,不是刁難,是讓他們先學會辨‘真’——真藥材、真功夫,才有真療效。”

公告在仁濟堂官網發布時,趙小胖特意加了張蘇懷瑾在藥圃認藥的照片:她蹲在黃芪地裡,指尖捏著根剛挖出的黃芪,正對著陽光看斷麵的“菊花心”,白大褂的下擺沾著點泥土。配文寫著“瑾姐說:認藥沒有捷徑,得親手摸、親口嘗、親眼辨”。

蘇懷瑾本以為這樣“反潮流”的要求會讓報名者寥寥——畢竟現在年輕人總想著“快速出師”,誰願意花3年隻埋頭認藥?沒想到第三天一早,負責後台的藥工就跑來敲診室的門,手裡的平板快握不住:“蘇醫生,報名的有500多人了!好多年輕人在備注裡寫了認藥筆記!”

她點開後台,報名表像翻不完的書頁。“年齡”一欄裡,“22歲”“24歲”占了大半,甚至有幾個00後。有個叫小棠的女孩,備注寫得密密麻麻:“跟著瑾姐的vog認了半年藥,家裡陽台種了薄荷、紫蘇、金銀花,能分清薄荷的清涼味和紫蘇的辛香!上周去藥材市場,認出了硫磺熏的銀耳太白,沒自然褶皺),老板都誇我厲害!求給個機會,我能堅持3年!”

另一個醫學生的備注更實在:“能背《本草綱目》前100味藥的性味歸經,但上次在藥房把土三七當成了三七,被帶教老師罵了。才知道光背沒用,得學會辨真假。想跟著蘇醫生紮實學認藥,再也不想犯這種錯。”

祖父戴著老花鏡,坐在竹椅上翻打印出來的報名表,手指在“00後”“95後”的字樣上反複摩挲,嘴角的皺紋裡都盛著笑意:“你看,不是年輕人不想學,是以前沒人教他們怎麼紮實學。他們怕的不是難,是學不到真東西。”

他忽然起身,走進裡屋,從樟木箱底層翻出個藍布包。解開時,露出本泛黃的線裝筆記本,封皮寫著“認藥雜記”,字跡是祖父年輕時的——比現在有力,卻同樣工整。翻開第一頁,是幅用毛筆繪的當歸圖:歸頭、歸身、歸尾分得清清楚楚,旁邊注著“歸頭斷麵油點密,歸尾疏,歸身居中——民國三十八年,隨師父采於岷縣”。

再往後翻,黃芪的皮孔畫成小小的橫線,旁邊標“道地黃芪皮孔橫向排列,非道地者雜亂”;天麻的“鸚哥嘴”被圈出來,注“圓鈍如鸚嘴,人工雕刻者尖硬”。每幅圖旁都有日期,從“民國三十八年”到“一九五六年”,跨度八年。

“把這個給他們當範本。”祖父把筆記本遞給蘇懷瑾,指腹劃過紙頁上的藥痕,“認藥不是死記名字,是記‘個性’。就像認人,不能隻記高矮胖瘦,要記眉眼神態、說話語氣——藥材也一樣,硫磺枸杞的‘假鮮亮’和真品的‘暗紅潤’,陳艾葉的‘陳香’和新艾葉的‘生辛’,都是個性,得記在心裡。”

蘇懷瑾在公告後補了段“認藥心法”,把祖父的話融了進去:“認藥要‘四驗’:眼觀硫磺枸杞表麵過白無褶皺,真品暗紅帶自然果霜);鼻聞陳艾葉醇厚帶焦香,新艾葉刺鼻味重);手摸天麻鸚哥嘴圓鈍,偽品尖硬);口嘗正品枸杞微甜,硫磺枸杞澀)。這些是書本教不會的,要親手摸、親口嘗,把藥材的‘脾氣’刻進骨子裡。”

趙小胖把公告做成海報,照片用的是蘇懷瑾在當歸田的側影——她指尖捏著歸頭,側臉專注,陽光落在她發梢。文案寫:“瑾姐說:能認出300種藥材,知道哪片當歸能補血、哪顆枸杞沒被硫磺熏過,才有資格談開方。”

海報發出去兩小時,評論區就炸了。有個叫“藥圃小記”的賬號曬出標本盒:裡麵整齊碼著20種藥材,標簽寫著“第1個月打卡:枸杞真)、枸杞硫磺)、艾葉陳)、艾葉新)”,配文“等我!這3年我一定泡在藥圃裡,把每個藥材的‘脾氣’都摸透!”

小棠也在下麵留言,附了張自家陽台的照片:薄荷和紫蘇種在陶盆裡,旁邊擺著個小本子,隱約能看到“5月12日:薄荷摘尖後長得更旺,氣味更濃”。她寫:“從今天起,每天認一種藥,記在本子上。3年後,希望能對瑾姐說‘我認夠300種了’。”

蘇懷瑾看著這些留言,忽然想起祖父說的“傳承不是接過高粱,是讓種子落地生根”。現在,這些報名表、標本盒、陽台藥盆,就是落在土裡的種子。而那3年認藥的門檻,不是圍牆,是給種子培的土——讓它們紮得深些,再深些,將來才能長成能遮風擋雨的樹。

晨光移過銅藥碾時,蘇懷瑾拿起祖父的認藥筆記,輕輕拂去頁角的灰塵。筆記本裡夾著片乾枯的當歸葉,是幾十年前采的,葉脈還清晰可見。她忽然想,等新徒弟入門,要把這片葉子傳給他們——告訴他們,認藥的本事,就是這樣一片葉、一顆藥、一頁筆記,代代傳下來的。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複製萬物,上交係統造神國 白蛇:從截胡許仙開始 陌上風吹不識君 把偏執反派養成戀愛腦,我死遁了 邊疆小斥候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麼苟過前期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