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當歸基地的晨露還沒乾透,蘇懷瑾蹲在田埂上,指尖捏著剛挖出的當歸,泥土順著根莖的紋路往下掉,帶著新鮮的土腥氣。手機支架架在旁邊的石頭上,鏡頭正對著她手裡的當歸,屏幕上“正在直播”的紅燈亮得顯眼。
“家人們看這裡,”蘇懷瑾把當歸舉到鏡頭前,陽光透過葉片的縫隙落在斷麵,能清晰看到棕色的油點,“當歸分歸頭、歸身、歸尾——你們看這歸頭,圓滾滾的像小拳頭,裡麵的油點最密,補血力道最足;歸身長直,油點疏些,主要是養血;歸尾尖細,破血的力氣大,用來通經活絡最管用。”
小棠蹲在旁邊舉著補光燈,另一隻手拿著筆記本,偶爾湊近鏡頭補充:“大家注意看斷麵的油點!道地當歸才有這種深棕色的油點,油點越多,香味越濃,藥效也越好。上次有粉絲說買的當歸沒香味,大概率是油點少,或者存放太久了。”
她說話時語速不快,卻透著股篤定,像在藥圃裡給師兄們講認藥筆記。彈幕立刻刷起來:
“原來當歸還有這麼多講究!我每次都整根買,難怪有時候喝了沒感覺!”
“小棠師妹記得好清楚!上次看你認枸杞就好厲害!”
“求問怎麼保存當歸?我家的放久了發黴了……”
蘇懷瑾笑著朝小棠點頭,示意她回答。小棠把補光燈往旁邊挪了挪,對著鏡頭說:“當歸要陰乾,不能暴曬,曬了油分會跑;乾透後用宣紙包起來,放進陶缸,缸底墊點花椒,能防蟲。要是發黴了就不能用了,黴菌有毒。”她頓了頓,想起蘇懷瑾教的“生活化比喻”,補充道,“就像存臘肉,得通風、乾燥,不然容易壞,藥材也一樣。”
鏡頭轉向旁邊的藥農老楊,他正往當歸苗周圍鋪鬆針,枯黃的針葉落下去,在根部堆成薄薄一層。“瑾姐教我們的鬆針遮陰法,”老楊對著鏡頭笑,手裡的動作沒停,“鬆針能保濕度,爛了還能當肥料,種出來的當歸阿魏酸含量高——上次檢測比普通當歸高20,燉雞湯香得能掀屋頂!”
彈幕裡有人問“阿魏酸是什麼”,蘇懷瑾剛要解釋,小棠已經接過話:“是當歸裡的有效成分,就像當歸的‘精氣神’,含量高了,補血效果才好。老楊叔說的香,其實就是這些成分的味道。”
直播到炮製環節時,臨時搭的木桌上擺著黃酒、蒸籠。小棠係著圍裙站到鏡頭前,麵前放著剛挖的鮮當歸,已經洗去泥土,露出黃棕色的表皮。“現在演示酒蒸當歸,”她拿起當歸,用刀切成薄片,動作比剛拜師時穩多了,“先加黃酒拌勻,每500g當歸加50g黃酒,得拌到每片都沾到酒,然後悶半小時,讓酒慢慢滲進去。”
她邊說邊拌,黃酒的香氣混著當歸的藥香漫開來,鏡頭裡能看到當歸片漸漸變軟,顏色深了些。“悶的時候不能急,就像醃鹹菜,得讓味道滲進去才夠味。”她笑著說,像在給家裡人演示做菜。
半小時後,她把當歸片放進蒸籠,水開後計時:“大火蒸40分鐘,蒸到斷麵發黑、捏起來軟軟的就行。”蒸汽冒起來時,她掀開籠蓋看了眼,對鏡頭說,“你們看,現在顏色變深了,酒香味更濃了——這樣處理後,當歸的有效成分更穩定,還沒那麼大腥味,病人喝藥時就不那麼難咽了。”
老楊在旁邊看著,忍不住點頭:“跟瑾姐教的一模一樣,連蒸的時間都分毫不差。”
這場直播播了兩個小時,觀看量一路漲到200萬。趙小胖在後台截了屏,發給蘇懷瑾:“瑾姐,小棠師妹現在是‘認藥小網紅’了!好多人說要跟著學認藥!”
直播結束後,小棠蹲在田埂上整理筆記,把網友問的問題都記下來:“當歸發黴了能不能吃”“鬆針遮陰和普通遮陰有什麼區彆”“酒蒸用黃酒還是米酒”,旁邊標著“明天查資料”。
蘇懷瑾走過來,遞給她一瓶水:“知道為什麼讓你們輪流直播嗎?”
小棠擰瓶蓋的手頓了頓:“因為要練膽子?”
“不止。”蘇懷瑾望著遠處的當歸田,“認藥不隻是自己會認,還要能講清楚,讓更多人會認。現在市麵上硫磺枸杞、偽天麻那麼多,我們多講一點,大家就少踩一個坑。你今天講的當歸保存方法,可能就有人能用上,不會再把好當歸放壞了。”
小棠沒說話,把筆記往包裡塞時,手機震了震。是條粉絲私信,頭像是個老奶奶:“小棠師姐,按你說的方法,我讓兒子買了帶油點的當歸,燉了雞湯給老伴喝,他最近頭暈好多了,能自己拄著拐杖散步了。謝謝你呀。”
她盯著屏幕,忽然明白蘇懷瑾的意思。認藥不隻是為了開方,是把“什麼是好藥材”的本事傳出去,讓更多人能用到真藥材、好藥材——就像疫情時的藿香茶包,不僅能止瀉,還能讓大家知道“中醫能應急”。
趙小胖把直播剪成了“認藥小課堂”,標題用了小棠的話:《00後小徒弟帶你認當歸:油點越多越香,這才是好當歸》。視頻裡,小棠拌黃酒時認真的樣子,和蘇懷瑾講解歸頭歸尾的畫麵剪在一起,播放量很快過了百萬。
後台有粉絲留言:“現在去藥店敢跟店員說‘要帶油點的當歸’了,店員都愣了,說我懂行!”“跟著小棠師妹學認硫磺枸杞,昨天在超市一眼就看出來了,沒買錯!”
小棠看著這些留言,忽然想起拜師時祖父說的“藥要真,心要誠”。原來“誠”不隻是自己認藥時用心,還包括把認藥的本事傳出去,讓更多人能避開假貨——這也是一種“誠”。
夕陽落在當歸田上,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小棠把筆記本抱在懷裡,對蘇懷瑾說:“瑾姐,下次直播我想講天麻,把怎麼認紫茉莉根偽充的方法講清楚,這樣就沒人買錯了。”
蘇懷瑾笑著點頭,風裡飄來當歸和鬆針的清香,像在為她鼓勁。她知道,這門認藥的本事,正在通過屏幕,傳到更遠的地方——不是鎖在藥圃裡,是活在千萬人的生活裡,這才是最紮實的傳承。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