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在線藥房·送藥上門的溫度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383章 在線藥房·送藥上門的溫度

第383章 在線藥房·送藥上門的溫度(1 / 1)

仁濟堂的在線藥房開在藥圃後巷的老屋裡,木窗欞上爬著紫蘇藤,晨露落在葉片上,順著紋路滑進窗台的陶盆裡——那是林晚秋種的薄荷,說是“聞著清神,打包時不容易走神”。她踩著木屐走過青石板地,木屐“嗒嗒”聲混著藥工抓藥的“窸窣”聲,像支輕快的曲子。

牆上新貼了張煎藥小貼士,是她用蠅頭小楷寫在宣紙上的,邊角裁得圓潤:“阿膠需烊化敲碎後用熱水融化,再倒入溫藥湯,彆直接煮,會結塊)”“薄荷後下藥快煎好前5分鐘放,辛香才留得住,煮久了就成草味了)”“湯藥溫服最佳38c左右,像喝溫水,太燙傷食道,太涼傷脾胃)”。字旁邊畫了小圖標:阿膠塊畫成小方塊,薄荷畫成帶鋸齒的葉子,像本迷你繪本。

“晚秋姐,張老伯的訂單審好了。”藥工舉著打印單喊,紙上“山楂荷葉茶”幾個字被圈了圈,備注欄裡的字跡歪歪扭扭,像蚯蚓爬:“牙不好,茶包弄大一點,不然渣子漏出來,卡牙裡難受。”

林晚秋正用戥子稱當歸,歸頭圓胖,斷麵的油點像撒了把碎金。她放下戥子,木屐“嗒嗒”地跑到藥櫃前,抓起一把山楂乾:“張老伯去年來麵診過,牙口確實不好,上次買的散裝茶,回去說‘渣子卡得牙疼’。”她轉頭對藥工說:“換雙層濾布,縫成巴掌大的茶包,比常規的大一半,多縫兩道邊,彆讓渣子漏出來。”

她坐在竹編凳上縫茶包,指尖捏著棉線,針腳走得勻勻的。陽光從木窗漏進來,落在她發頂,像撒了層金粉。縫完最後一個,她從抽屜裡拿出便簽本——封麵是她畫的藥圃,當歸苗畫得像小火箭。“老伯,每天泡一包就行,開水衝5分鐘,喝的時候吹吹,彆太燙。最近降溫,泡的時候加片生薑,暖身子——晚秋留。”末尾畫了個小小的笑臉,像顆剛剝殼的糖。

傍晚送藥師傅回來時,手裡攥著個玻璃罐,罐口封著油紙。“張老伯給的枇杷膏,自己熬的,說‘比蜜還甜’。”師傅把罐子遞給林晚秋,眉眼裡都是笑,“他說‘這茶包比閨女買的還貼心,渣子一點沒漏’,當場又訂了半個月的,還讓我給你帶句話‘謝謝小姑娘,喝完這罐枇杷膏,我再給你熬點’。”

林晚秋把枇杷膏放在窗台,剛好在薄荷盆旁邊。罐子裡的膏體琥珀色,透著清潤的光,像把夕陽裝了進去。

老顧客李阿姨的訂單是第二天上午來的,在線點了“當歸黃芪烏雞湯”的藥材包。林晚秋審單時,特意在“當歸”旁邊標了“歸頭切片”——圓胖的歸頭切得薄如紙,煮的時候容易出味;黃芪選了有菊花心的,剪成小段,斷麵的放射狀紋理像朵小太陽;連烏雞都讓後廚提前焯了水,血沫撇得乾乾淨淨,分裝在真空袋裡,袋口貼了標簽:“烏雞塊已焯水,直接下鍋燉即可)”。

她想起李阿姨上次來麵診,說“燉雞湯總腥,孫女不愛喝”,又寫了張焯水小貼士,畫了個小鍋,裡麵飄著薑片和料酒:“冷水下鍋,放3片薑、1勺料酒,水開後撇浮沫,撇乾淨湯才不腥,像給雞洗熱水澡,洗乾淨了才香。”

下午李阿姨發來照片時,林晚秋正在打包新訂單。照片裡的雞湯奶白,當歸的香像要從屏幕裡漫出來,旁邊擺著那張焯水小貼士。“晚秋給的法子太管用了!”李阿姨的語音帶著笑,“湯一點不腥,孫女喝了小半碗,說‘比幼兒園的雞湯甜’。”後麵還附了段小視頻: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勺子,嘴角沾著湯漬,奶聲奶氣地說:“奶奶,這個湯有香味,像藥圃裡的味道!”

林晚秋把照片打印出來,貼在打包區的木板上,旁邊寫著“李阿姨·當歸黃芪烏雞湯”。木板上已經貼了不少這樣的反饋:有加班族的便簽“淩晨收到藥包,看到‘彆熬太晚’的便簽,突然覺得有人惦記,比咖啡提神”;有寶媽的短信截圖“藥材洗得真乾淨,沒有泥沙,帶娃沒時間挑,太省心了”;還有留學生的朋友圈截圖“在外地喝到仁濟堂的藥,像家裡寄來的,眼淚都快下來了”。

趙小胖舉著相機拍這些反饋時,鏡頭掃過林晚秋的手——她正給藥材包貼便簽,指尖沾了點當歸粉,像落了層淺紅。“彆人賣藥是賣包裝,咱賣藥是賣‘怎麼把藥吃對、吃舒服’。”趙小胖對著鏡頭說,“你看這便簽,這小貼士,比說明書還貼心——這才是仁濟堂的規矩,線上線下一個樣。”

有次係統出了點小故障,一位寶媽訂的“小兒健脾茶”晚送了半小時。本來該在孩子飯前送到,結果孩子都吃完晚飯了才到。林晚秋沒等寶媽打電話,拎著藥包和一小袋茯苓餅就去了——茯苓餅是她周末烤的,加了點山藥粉,軟軟的。

“是我們沒做好,耽誤孩子喝茶了。”她把茯苓餅遞給寶媽,聲音裡帶著點歉疚,“這餅孩子能吃,健脾的,明天的茶包我們再送您一包,算賠罪。”

寶媽愣了愣,接過藥包時,發現裡麵多了張便簽:“健脾茶可以拌在粥裡,孩子不愛喝的話,加半勺白糖,不影響效果——晚秋。”後來這位寶媽成了常客,在評價裡寫:“就衝這心意,我信他們的藥。給孩子吃的,放心比什麼都重要。現在我同事都跟著我拚單,說‘仁濟堂的藥讓人踏實’。”

蘇懷瑾來打包區看時,指尖拂過那張“謝謝小姑娘”的便簽,字跡已經被陽光曬得有點淺。林晚秋正在給當歸包貼標簽,標簽上除了“歸頭切片”,還畫了個小箭頭,指著“補血力強,適合氣血虛”。

“以前總覺得在線藥房就是‘送藥快’,”蘇懷瑾看著牆上的反饋,忽然開口,“現在才明白,快隻是基礎,讓人覺得‘靠譜、被惦記’才是根本。”她想起祖父說的“藥是死的,人是活的——藥能治病,心能暖人,兩樣都到了,才是仁濟堂的藥”。

林晚秋抬頭時,看見窗台的枇杷膏罐口,薄荷的清香正漫進去,和枇杷的甜混在一起,像春末的風。她忽然覺得,這些穿過屏幕的訂單,其實都是一顆顆心——張老伯怕卡牙的小心,李阿姨想讓孫女喝湯的暖心,寶媽擔心孩子的操心,而她要做的,就是用茶包、便簽、小貼士,把這些心接住,再輕輕送回去,讓屏幕那頭的人知道:哪怕隔著網線,也有人在認真惦記著他們的藥,他們的舒服。

暮色漫進老屋時,林晚秋把新收到的反饋貼在木板上,是位獨居老人寫的:“藥包上的字大,看得清,便簽上的話像閨女說的,心裡暖。”旁邊的薄荷還在散發清香,和藥香纏在一起,像在說:好的藥房,從來不止是送藥,是把藥香裡的溫度,一路送到人心裡。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九叔:洞天福地,種田百倍返還 混沌天訣 登雲天 武道黃天 超級鋒暴 從執教皇馬開始 時空裡迷失的愛 留子已是星際第一,啥時接我回家 人在古代學醫,永夜末日來了! 陽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