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登山隊的實戰測試·海拔6000米的驗證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433章 登山隊的實戰測試·海拔6000米的驗證

第433章 登山隊的實戰測試·海拔6000米的驗證(1 / 1)

海拔6000米的風,像無數把小刀子,刮在帳篷帆布上“嘩嘩”作響。周延把帳篷拉鏈又拉緊兩格,冷風還是從縫隙裡鑽進來,帶著雪粒打在臉上,生疼。煤油燈掛在帳篷杆上,火苗被風吹得歪歪扭扭,把隊員們的影子投在帳篷壁上,忽大忽小,像一群搖晃的樹影。

隊員們圍著折疊凳坐成一圈,每個人手裡都捧著個搪瓷杯,杯壁上結著層薄霜。杯子裡的紅景天茶冒著熱氣,茶湯清亮,泛著淡淡的琥珀色——是用蘇懷瑾給的栽培紅景天煮的,煮的時候特意加了兩顆紅棗,把那點草木的苦味中和成了回甘。

“這茶喝著比去年的順口。”隊員小鄭把杯子湊到嘴邊,先吹了吹,才敢小口抿。他上次登海拔6000米時,喝的是野生紅景天煮的水,總覺得有股澀味,咽下去喉嚨裡發緊,喝完胃裡還空落落的。這次的茶不一樣,咽下去時喉嚨裡潤潤的,那點回甘像顆糖,慢慢在舌尖化開。

他放下杯子,活動了下手腕:“說也怪,剛才搬睡袋和氧氣瓶,居然沒喘——以前到這海拔,拎個睡袋都要歇三次,胸口像堵著棉花。”

周延從背包裡掏出血氧儀,儀器的塑料殼在低溫下有點冰手。“挨個來。”他按下開關,儀器“嘀”地響了一聲,屏幕亮起綠光。他先把探頭夾在老周的食指上——老周是隊裡出了名的“高反大戶”,上次在這海拔,血氧儀測出來隻有85,臉色白得像紙,連說話都沒力氣。

“嘀——”儀器的報數聲在帳篷裡格外清晰。“92!”老周自己先愣了,抬手摸了摸太陽穴,又按了按胸口,“奇了,頭不脹了,剛才還能記清每個帳篷的編號——以前到這地步,連自己睡哪個帳篷都要問人。”他笑著把手指從探頭裡抽出來,指節因為用力有點發紅,“這紅景天,是比去年的穩。”

“小鄭。”周延把血氧儀遞過去。小鄭有輕度貧血,臉比彆人白些,手指也涼,他搓了搓手,才把手指伸進探頭。屏幕上的數字從88慢慢往上跳,89,90,最後停在91。他長長舒了口氣,後背往帳篷壁上靠了靠:“比出發前預估的高5個點!出發前醫生還說,我這體質到6000米能穩住86就不錯。”

一圈測下來,隊員們的血氧飽和度都在90以上。周延心裡算著賬——在這個海拔,血氧每提高1,登頂的成功率就增加10。這3的提升,意味著他們安全撤回的把握又多了三成。他把剩下的紅景天茶倒進保溫壺,塞給小鄭:“揣懷裡捂熱,明天衝頂時隨時喝。”

衝頂那天,天還沒亮就起了風。風速計顯示已經到10級,雪粒打在護目鏡上“劈啪”響,像有無數隻小石子在敲。睫毛上結著冰碴,稍一眨眼就粘在一起,得用戴著手套的手指慢慢扒開。

隊員們踩著冰鎬往上爬,每一步都像在推一塊陷在泥裡的石頭。肺部像個破風箱,“呼哧呼哧”地響,吸進去的空氣帶著冰碴,刮得氣管生疼。小鄭跟在周延後麵,貧血讓他在低氧裡更吃力,眼前時不時發黑,腳底下的冰鎬好幾次差點踩滑。

“還有最後200米。”周延回頭喊,聲音被風吹得散了一半。他看見小鄭的肩膀在抖,腳步也虛了,趕緊放慢速度等他。

就在離峰頂還有十幾米的雪坡上,小鄭突然腿一軟,膝蓋在冰麵上磕出“咚”的一聲,差點跪下去。他眼前一陣發黑,手裡的冰鎬差點脫手——貧血在低氧裡徹底顯了威力,渾身的力氣像被抽走了,連抬手抓冰鎬的勁都快沒了。

“彆慌!”周延趕緊蹲下來,從衝鋒衣內袋裡摸出個小鋁箔袋,捏出片紅景天含片。他把含片塞進小鄭嘴裡,聲音壓得很低,卻很穩:“嚼碎,慢慢咽,彆著急喘氣。”

含片在嘴裡化開,先嘗到淡淡的苦,很快被一股草木香蓋過,混著點蜂蜜的回甘——是林晚秋特意做的蜜炙含片,怕在高原上太苦咽不下去。那股清潤的味道順著喉嚨往下走,像一股暖流,慢慢淌過發緊的氣管。

小鄭閉著眼嚼了半分鐘,再睜開時,眼前的黑暈散了些。他深吸一口氣,雖然還是喘,卻覺得胸口那股“堵著的棉花”好像化了點。他抓住周延遞過來的冰鎬,慢慢站起身:“延隊,我能走了!剛才腿像灌了鉛,現在能抬起來了!”

最後那段雪坡,他們幾乎是一步一挪。但當周延第一個站上峰頂,把國旗展開時,風突然把旗麵吹得獵獵作響——那麵國旗在7500米的高空,紅得像團火。

小鄭跟著爬上來時,護目鏡上的冰碴掉了好幾塊,砸在雪地上。他看著國旗,突然笑了,笑聲被風吹得斷斷續續,卻亮得很——這是他第一次站上7500米以上的峰頂。

周延掏出衛星電話時,手指凍得有點不聽使喚。信號斷斷續續的,他對著話筒喊:“蘇醫生!我們登頂了!全隊都上來了!”

電話那頭傳來蘇懷瑾的聲音,隔著風雪有點模糊:“都安全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都安全!”周延的聲音帶著沙啞,卻藏不住激動,“你們的紅景天太管用了——小鄭最後那段路差點沒上來,含了片含片就緩過來了。真的,比野生的還穩!”

他頓了頓,用手套蹭了蹭話筒上的雪,聲音突然軟下來:“回去我就把隊裡存的最後一點野生紅景天標本捐給你們。以後我們登山,就認你們的栽培紅景天——不光是管用,是讓人踏實。”

掛了電話,周延看著遠處的雲海。雲在腳下翻湧,像白色的浪,太陽剛出來,把雪坡染成金紅色。小鄭正舉著國旗拍照,雖然臉凍得通紅,眼裡卻亮得像有光。

電話那頭的仁濟堂裡,蘇懷瑾剛把電話放下。陽光穿過藥圃的薄荷叢,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空氣裡飄著淡淡的藥香——是新到的陳皮和薄荷混在一起的味道。

她看著窗台上的紅景天標本,是卓瑪寄來的栽培紅景天,根莖粗壯,斷麵能看到清晰的紋路。忽然想起祖父說的“道地藥材,是藥材認地,地也認藥材”。以前總覺得“野生才是道地”,現在才明白:所謂道地,從來不是“天生天養”的迷信,是“人懂地的脾氣,地也懂藥的性子”的默契。

就像林芝的紅景天,在卓瑪彎腰施肥的汗水裡紮根,在精準控水的耐心裡攢足養分,最終在這7500米的雪山上,穩穩接住了這些需要它的人。它或許不是野生的,但它在人的用心裡,長出了比野生更可靠的力量。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風流人生從打工開始 我的男友是西索 人性的鐵律實用寶典 符針問骨 西遊之方寸山二師兄 職業舔狗撩到病嬌,我遭老罪了 霍總,太太想跟你離婚很久了 讓你當黑手套,你給人去城市化 我有神獸,春江水暖好種田 縹緲雲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