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中科院的“聯合實驗室”·深度研究的啟動_岐黃手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岐黃手記 > 第439章 中科院的“聯合實驗室”·深度研究的啟動

第439章 中科院的“聯合實驗室”·深度研究的啟動(1 / 1)

實驗室的晨光總帶著點特殊的清透。蘇懷瑾調試顯微鏡時,陽光正斜斜地穿過百葉窗,在載玻片上投下細窄的光斑,像給紅景天葉片切片鑲了圈銀邊。她旋轉調焦旋鈕,鏡頭下的細胞結構慢慢清晰——細胞壁上的紋路像被精心雕刻過,靠近葉緣的細胞裡,藏著星星點點的亮晶,那是紅景天苷的結晶,在光下泛著鑽石似的光澤。

“你看套種黃芪的這組。”她側過身,讓陸則衍能看清目鏡,“弱光環境下,結晶密度比強光組高近三成。”載物台上並排放著兩個切片,左邊標著“強光組無黃芪遮擋)”,結晶稀疏得像散落在地上的星子;右邊標著“弱光組黃芪套種)”,結晶密密匝匝,幾乎連成了片。“之前測紅景天苷時,套種組比單種組高8,現在找到原因了——強光會抑製合成酶的活性,黃芪擋掉30的光,反而給了紅景天苷‘攢勁兒’的機會。”

陸則衍湊近看了片刻,指尖在實驗記錄本上飛快地寫:“葉片細胞紅景天苷結晶密度與光照強度呈負相關——印證套種黃芪的生態合理性。”他的筆鋒向來利落,卻在“生態合理性”幾個字下畫了道波浪線,“這就是瑾姐說的‘地懂藥’吧?植物自己找到的生存邏輯,比我們憑空想的理論靠譜多了。”

實驗室的牆剛刷過,淡灰色的牆麵上,新貼的實驗計劃像片綠色的藤蔓——便簽紙密密麻麻地爬著,最醒目的那張寫著“核心研究方向:栽培技術→有效成分→科學原理”,下麵分了兩支:一支是蘇懷瑾負責的“種植端”羊糞套種控水對成分的影響機製),一支是陸則衍負責的“藥效端”抗缺氧抗疲勞的分子機製)。

蘇懷瑾拿起便簽旁的土壤樣品盒,裡麵並排放著五個玻璃管,標簽上的字跡工整:“施羊糞30天土壤”“施羊糞45天土壤”“施羊糞60天土壤”“施化肥土壤”“野生紅景天生長地土壤”。管底的土壤顏色從淺褐到深褐漸變,施60天羊糞的那管,土粒最緊實,還能看到細碎的有機質纖維。“我們測了有機質含量,60天羊糞組比30天組高22,但這不是關鍵。”她指著管側的檢測備注,“關鍵是放線菌數量——是化肥組的3倍,可能就是這些微生物在幫紅景天合成紅景天苷。”

她忽然想起上周收到的快遞,卓瑪寄來的新土樣用棉布包著,布角還沾著高原的黑泥,附的字條上畫著個笑臉:“蘇醫生,這是剛從3號田挖的,羊糞施了60天,紅景天根紮得可深了,你看土粒都黏在根上呢。”現在這包土樣正躺在培養皿裡,旁邊是分離出的微生物菌落,像撒了把淺黃的星子。

“這邊的細胞模型剛穩定。”陸則衍的聲音從實驗台另一端傳來。他麵前的培養箱透著藍光,裡麵的細胞在缺氧環境下模擬海拔6000米氧含量)正緩慢分裂。“我們給細胞加了紅景天提取物,線粒體活性提高了17。”他調出實時監測曲線,像條逐漸上揚的山路,“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缺氧時容易受損,紅景天好像能給它加層‘保護罩’——以前隻知道它‘抗缺氧’,現在能看到它怎麼‘抗’了。”

他的實驗台像個精密的小宇宙:左邊擺著試劑瓶,其中“林芝紅景天提取物”那瓶標簽上,除了“第38代培養”,還貼著片紅景天葉子標本;右邊的離心機剛停下,離心管裡的上清液清亮得像高原的湖水;最邊上壓著本《紅景天種植日誌》,翻開的那頁貼著卓瑪手繪的澆水記錄——用藏漢雙語寫著“水溫18c,澆半瓢,紅景天葉片未蔫”,旁邊畫了個小小的水滴。

“連澆水水溫都記著,你們這記錄比我們研究所的還細。”中科院的李教授站在旁邊,手裡捏著日誌本,指腹劃過卓瑪畫的水滴。他昨天剛帶設備過來,超高分辨率質譜儀還擺在角落,銀灰色的機身在光下泛著冷光。“你們最難得的,是把‘經驗’變成了‘可追溯的科學數據’。”他指著日誌裡的羊糞腐熟記錄,“卓瑪說‘60天的羊糞最好’,你們就測有機質、測微生物、測紅景天苷,一步步找到‘為什麼好’——這才是中藥現代化該走的路,不是把老法子丟掉,是給老法子安上‘說明書’。”

李教授忽然想起昨天的檢測結果,轉身點開電腦:“你們看這個。”屏幕上的成分圖譜像幅彩色的星圖,標注著5個從未被報道過的峰值,“新發現的抗氧化物質,分子量在320350之間,初步判斷和紅景天的‘耐凍’有關——去年卓瑪說紅景天能扛零下20度,說不定就靠它們。”他的指尖在圖譜上點了點,“以前總說中藥‘成分複雜’,現在有了這台質譜儀,能把‘複雜’拆成‘一個個清楚的物質’,再看它們怎麼起作用,就像給中藥的功效找‘身份證’。”

蘇懷瑾的目光落在實驗室門口的牌子上——“中科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和“仁濟堂紅景天研究聯合實驗室”並排掛著,陽光把“聯合”兩個字照得發白,像在兩個名字之間搭了座透明的橋。橋的這頭是精密的儀器和數據,那頭是林芝的田壟和卓瑪的木瓢,現在它們終於連在了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牆角的快遞箱還沒拆,是卓瑪今早寄到的,上麵用藏文寫著“新鮮紅景天,帶土”。蘇懷瑾拆開封箱帶,一股混著泥土和草木的氣息漫出來——根莖粗得像小指,表皮沾著濕潤的黑土,須根上還纏著細小的石粒,像剛從石縫裡拔出來的。附的字條疊了兩層,第一層是藏文,第二層是翻譯:“蘇醫生,這茬紅景天聞著比去年香,我們按規範種的,沒敢多澆水,根硬得很。你們研究用著要是夠,下次再給你們寄。”

蘇懷瑾把字條貼在實驗計劃旁邊,正好在“研究目標”下麵。陸則衍寫的目標透著股執拗:“讓紅景天的每份功效都有科學解釋,讓每種種植方法都有明確原理。”現在字條上的藏文筆畫和目標的鋼筆字挨在一起,像兩種語言在說同一件事。

陽光越升越高,照在培養箱的藍光上,折射出細碎的光斑。蘇懷瑾看著顯微鏡下的紅景天細胞,忽然覺得這些小小的生命裡,藏著所有答案——它們在高原的石縫裡學會耐凍,在羊糞的滋養裡攢起成分,在黃芪的陪伴下避開強光,而人類要做的,不是強行改變它們,是讀懂它們的語言,再把這些語言翻譯成世界能懂的科學。

就像卓瑪寄來的紅景天,帶著泥土的濕氣,也帶著能被質譜儀解析的成分,從林芝的田到實驗室的台,它的故事還在繼續,而且會被講得越來越清楚。

喜歡岐黃手記請大家收藏:()岐黃手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傲慢與偏見]十九世紀貴婦生活 清穿之貴妃嬌弱 美人她隻想搞錢搞房搞事業 穿越成嘉靖長女後 帶娃隨軍,給絕嗣京少看男科他紅溫了 工業大摸底,我的廢品站值千億! 陰濕大佬撐腰,竺小姐人財雙收了 八零小姐隨軍,驚豔整個家屬院 聞君有兩意 江湖八珍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