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結束,顧胤又一次沒有重要工作了。
重新一頭紮進了平淡卻忙碌的大學生活裡。
他的課程安排得很滿,每天早八都有課,直到晚上2130,最後一節課的鈴聲才宣告這一天的結束。
這樣高強度的學習節奏,一直持續到1月10號,期末考開始。
接著經曆了考試、假期、過年,然後又是新學期的開始。
再後來,他還前往柏林電影節、金象獎以及葡萄牙參加國際幻想電影節。
在這些電影節上,再次捧回了兩個最佳男配獎和三個最佳新人獎。
時間很快,轉眼間就來到了四月的最後一天,這一天也是華表獎前一天的預熱活動。
兩年一評選的華表獎,作為國內電影界的三大獎項之一,也是唯一代表國家級電影表彰的政府獎項。
它是既有著官方的權威背書,又有著權威性。
當然它與其他頒獎禮的不同之處在於,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的獎項,這讓它比其他獎項更具傳統底蘊。
自然它的獎項類彆設置,也格外注重主流價值觀和社會效益。
這也意味著像《血染牯嶺街》這類有社會意義的影片,正是華表獎所青睞側重的方向。
今天是開幕前一天,電影頻道一大早就開始播放往屆回顧的特彆節目。
屏幕上,那些曾經獲獎的經典影片片段被精混剪在一起,評委會的評語和對影片時代意義的解讀也穿插其中,帶觀眾回顧著這些經典電影誕生的時刻。
接著,主辦方還邀請了往屆獲獎者,他們回顧創作曆程,講述華表獎對自己職業生涯產生的影響。
隨後,評審團成員也走上台前,開始詳細解讀評選標準。
一係列環節結束後,終於到了粉絲們最期待的彩排現場直擊環節了,幕後籌備的花絮和排練片段的鏡頭有很多,說不定就能看到自家喜歡的藝人呢。
胤丹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從主畫麵開始播放典禮回顧時,就緊緊盯著小窗。
小窗的前半部分同步著紅毯搭建的進程。
之後,畫麵就開始穿插嘉賓們抵達“電影之都”膠澳的實況。
胤丹們的期待果然沒有落空,早上他們就蹲到了顧胤到達機場的片段,還有顧胤給粉絲簽名時,一掃而過的現場胤丹們。
還以為就此結束了,誰想到在主屏幕上,還看到了顧胤彩排的身影,他專注投入的樣子。
直播平台上又是一張密密麻麻的彈幕表白。
你以為又結束了,不,還有。
最讓她們驚喜的是,顧胤還有一個“跨代影人對話”的采訪。
是第四代導演與新生代演員共話電影傳承的采訪。
一個是第四代導演,他從首部作品開始就不斷斬獲文化部的青年優秀創作獎及優秀影片的最佳導演。
作為老一輩導演,他在電影藝術的道路上有著較高的成就,在國內電影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
他的作品多次在國際和國內的重要獎項中折桂,在國內電影發展的道路,為電影行業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而另一邊的顧胤,作為青年演員,剛出道就在影視圈嶄露頭角。在出演的電影作品中有著出色的表現,將角色演繹得淋漓儘致,展現了年輕一代演員的潛力和實力。
他出演的作品也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內的重要獎項,像一股新鮮的血液,為國內電影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屏幕的旁白介紹完兩個人的背景後,畫麵一轉,“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了電影之都的觀影場。那我們今天為什麼會來到這裡呢?現在讓我們請一位路過的朋友來告訴大家。”主持人的聲音在觀影場圈響起。
“哎同學,你好。”主持人笑著拉住顧胤,“同學你能告訴我們這裡是哪兒嗎?”
“你好,這裡是今年華表獎經典影片重放的觀影場,這裡有七個觀影廳在同時播放影片。
在華表獎頒獎典禮期間,這些觀影廳都是對外開放的,大家可以來這裡欣賞電影。”顧胤笑著回答道。
“哎,謝謝同學了,隻是同學你有點麵熟,哎是不是也來參加華表獎的?”主持人故作疑惑地問道,那模樣仿佛真的不認識顧胤一樣,讓顧胤忍不住失笑,這個主持人的信念感比演員還足。
顧胤微笑,點頭道:“對,我也是來參加明天的頒獎禮的。”
主持人哈哈哈大笑起來,“好了,不開玩笑了。來,我們讓顧胤和鏡頭前的觀眾朋友們打個招呼。”
顧胤溫柔地看向鏡頭,揚起手,和鏡頭打起了招呼,開始做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演員顧胤。”
而華表獎的網絡直播裡,再次湧起密密麻麻的彈幕,這次是直接把直播畫麵給擋住了。
畢竟這是她們時隔兩個月,再次在鏡頭前看到顧胤打招呼。
主持人見顧胤與大家打過招呼後,再度開口介紹:“今天,我們和顧胤一同來到觀影場地,是做什麼呢?接下來呢,咱們要好好探訪我們的觀影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