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知道了!”顧胤的聲音隔著雨幕傳到粉絲耳中,又引得一陣小聲的歡呼。
與粉絲們揮手道彆後,顧胤轉身朝錄製場地走去,裡裡外外的攝像機早已架設妥當。
《雅集手記》的常駐嘉賓陣容融合了文化學者、綜藝藝人與青年偶像,力求在知識性、娛樂性與年輕化傳播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而今天,正是這場文化與綜藝的破壁之旅。
單層閣內大多數工作人員剛才都被他和粉絲互動的動靜吸引了去,此刻更顯安靜。
顧胤剛走到隔扇門前,就看見一個身影正低頭看著手機。
這個人就是節目中負責文化脈絡梳理的哲學係教授周寧,也是這檔節目創新點的設置之一。
學者與綜藝咖的碰撞,能形成更好的知識輸出與笑點轉化的良性閉環。
顧胤抬手,指節輕輕叩響了木質隔扇門,發出“篤篤”兩聲輕響。
周寧聞聲抬頭,目光落在門口的年輕人身上。
顧胤穿著一件新中式刺繡絲質襯衫,立領的設計,讓他領口微敞,再搭配上闊腿褲,寬鬆的版型襯得他身形愈發挺拔,整個人透著一股隨性自在、溫潤如玉的氣質。
窗外雨霧氤氳,他就那樣站在光影交界處,與雨景相映成趣,彆有一番詩意。
周寧心中暗忖,外界對顧胤“顏值出眾”的形容,終究是太表麵、太膚淺了。
他身上那種如沐春風的乾淨氣質,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讓人望之便心生好感。
“周老師,您好,我叫顧胤。”顧胤朝周寧的方向走去,伸出右手,聲音禮貌而溫和。
“你好,是顧胤啊,來,快坐。”周寧笑著起身,指了指旁邊的圓凳,“剛剛外麵那些是你的粉絲吧?我來的時候,她們也很熱情。”
顧胤聞言,眼角微微上揚,漾開一抹溫柔的笑意:“謝謝,她們是很活潑,像一群小天使。”
語氣裡沒有絲毫的驕矜,隻有真誠的自豪。
“哈哈哈哈哈,看出來了。”周寧被他這份坦蕩的“不謙虛”逗得朗聲大笑,原本因初見而生的些許拘謹瞬間消散無蹤。
兩人正閒聊間,閣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第三位嘉賓到了。
來人是張儀,一位以低調努力著稱的演員,國學底蘊深厚,被觀眾們親切地稱為“除了演戲查無此人”的實力派。
他今天穿著一身素雅的棉麻衫,更添了幾分書卷氣。
“張儀來了啊!”周寧再次上前,熱情地打著招呼,“我們剛剛還在說,你也該到了。這可是我們第一次不是在校園裡見麵。”
他與張儀在一次學術交流活動相識,算是舊識。
顧胤也隨著周寧站起身,含笑看著兩人寒暄,目光中帶著恰到好處的好奇與尊重。
待他們寒暄告一段落,顧胤便主動上前,向張儀伸出手:“張儀老師您好,我是顧胤,很高興能和您一起錄節目。”
“你好你好,久仰大名。”張儀握住他的手,笑容溫和,眼中帶著對後輩的審視與善意。
這時,最後一位常駐嘉賓柳洋也推門而入。
他一身休閒裝扮,臉上帶著標誌性的爽朗笑容,一進門便拱手道:“抱歉抱歉,路上有點堵車,沒遲到吧?”
“剛到,正好。”周寧笑著應道。
幾位嘉賓剛來得及簡單自我介紹,還沒來得及多聊幾句,坐在一堆攝像機中間的總導演便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靜。
顧胤、周寧、張儀、柳洋四人安靜下來,將目光投向導演。
“各位老師,飛行嘉賓已經到了,”導演組的聲音傳來,“我們的錄製,可以正式開始了。”
錄製地點是在留聽閣外麵的觀景平台。
雨不知何時已經停了,空氣中彌漫著青草與泥土的清新氣息。
平台上早已布置妥當,古樸的石桌石凳旁,點綴著幾盆青翠的蘭草。
最先進行單獨錄製的是周寧,他需要對著鏡頭,為本期節目的主題做一個引子,將觀眾帶入《雅集手記》的文化世界。
周寧清了清嗓子,目光悠遠,緩緩開口:“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自古以來,雅集自古是文人雅士以文會友、切磋交流之地。
今天,我們《雅集手記》也將在這裡,開啟一段尋雅之旅……”
周寧輕撫軒柱上的雕花,目光掃過庭院裡錯落的太湖石,"這‘與誰同坐軒"的楹聯,原是東坡居士的妙筆。今天在此雅集,倒應了這"明月清風我"的意境。"
他指尖在"我"字上稍作停留,忽然側耳笑道:"隻是這清風裡,似乎還藏著腳步聲?"
張儀在聽到周寧的聲音時就已起身,青衫廣袖在廊下劃出弧線,拱手時腰彎得恰到好處:"周寧兄好!在下張儀,江湖人稱"百曉生",今日特來做個姑蘇向導——這拙政園的每片瓦當,可都藏著故事呢。"
"喲,是張儀兄!"周寧眼睛一亮,"好久不見,上次一彆良辰美景虛設。"
"已經有五年的時光。"張儀眼角細紋裡都是笑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好多年了。”
“但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幽靜美麗的園林,我們再次重逢。”
在下麵聽著兩人對話的顧胤:...原來學者演起戲來,比剛剛聊天的時候還輕鬆一些,入戲挺快的。
兩人正說著,忽聞假山後傳來"哎喲"一聲,柳洋頂著歪掉的發冠鑽出來:"周寧兄、張儀兄安好!"
他學著古人作揖,卻因動作太急差點絆倒。
周寧被逗得撫須大笑:"洋兄還是這般風趣。"
"那是!"柳洋得意地挺挺胸,忽然壓低聲音湊近,"說真的,剛才我看見顧胤躲在那棵銀杏樹下偷瞄,還以為是來抓逃課學生的教導主任呢!"
話音未落,顧胤已從月洞門後轉出來,拱手鞠躬給前輩們打招呼:"周寧老師好。"
“張儀老師幸會。”
“顧胤兄。”柳洋率先打起了招呼。
顧胤轉向柳洋時眉眼彎彎,"洋洋哥好。"
"嘿!叫洋兄!"柳洋作勢要敲他額頭,手到半空又改成拍肩。
周寧取出一卷泛黃的宣紙,眾人圍攏時,他指尖在"雅集"二字上輕輕一點:"我們這趟遊學,要循著詩詞的脈絡,重走文人的路。
從《蘭亭集序》的曲水流觴,到《牡丹亭》的遊園驚夢...然後順著這些詩人、詞人,這些文藝巨匠的腳步,衣食住行全部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