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琢磨,張嶽臉上的笑容再也抑製不住。
就在這時,林導那洪亮的聲音從還沒有完全關合上的試鏡房間裡傳了出來。
林超森直起腰,跟顧胤打了個招呼:“呀,顧胤你來了!來,坐這裡。”
另一個人也跟著附和道:“早就盼著能跟顧老師合作一次了,顧老師那票房號召力,我們得提前排隊預約,這次終於是約到檔期了。”
顧胤看到對方座位前沒有放置名牌,大致就知道這是資方代表了。
在林超森的劇組裡,林超森向來比較強勢,資方代表自然就需要低調參與,僅旁聽不發言,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名牌這種來做介紹,因此來影響演員的試鏡水準。
另一個人笑著繼續說道:“那必須的,也不看看顧老師是誰,那可是顧影帝,咱們借他的光,以後也多拿幾個獎。”
顧胤微笑著向大家問了一聲好,互相認識了下。
然後按照林超森的要求,坐到了他左手邊空著的位置。
林超森將手邊那摞資料推到顧胤的桌子上,說道:“你看看。”
本來,選角這件事在常規流程中,與演員本身並沒有直接關聯。
畢竟,演員更多時候是等待被選擇的一方。
但林超森是一個特彆關注演員之間化學反應的導演。
出於對顧胤接受《謎底》淡化了男一與男二之間的界限,林超森對此心懷感激,同時,出於對自身電影質量的要求,他就請顧胤一同參與到這次選角決策中來。
呈現在顧胤麵前的資料並不繁雜,隻有十幾頁。
但對於關鍵信息的呈現極為精準高效。
顧胤翻起來速度很快,這份資料列出了三位候選演員的表演經曆。
按照時間倒序的方式,清晰地羅列著作品名稱、所飾演的角色名、導演信息以及演員因何而出名的作品年表。
不僅如此,還補充了一些行業內高度認可的獎項等其他關鍵內容,為全麵評估演員提供了依據。
顧胤很快便將資料瀏覽完畢,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其實,早在當天常虹提及傳言中的試鏡名單時,顧胤甚至都沒有自己去搜索相關信息。
雨橙一知道顧胤要回京都,立馬迅速行動起來,將三人的作品以及外界對他們的評價進行了係統整理。
從這些資料中,就能初步窺探出三人在飾演反派角色上的適配性了。
這三個演員的優劣勢都很明顯。
張嶽,童星出身,這一背景既是他的優勢,也是目前阻礙他進一步發展的桎梏。
優勢在於,他突然轉型飾演反派,這種巨大的反差能夠製造出強烈的戲劇衝突,易引發外界的廣泛關注和話題性,為電影的宣傳推廣提供諸多素材和亮點。
然而,劣勢同樣顯著,由於童星時期塑造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固有標簽使得觀眾在觀看他飾演反派時容易出戲,導致反派角色的說服力大打折扣。
這也是張嶽目前在演藝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瓶頸。
明明他的演技沒有明顯瑕疵,卻很難打破小時候給觀眾留下的固定印象。
作為童星的他,長大後在演藝事業上缺乏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難以讓觀眾看到他作為成熟演員的更多可能性。
林安博的情況與張嶽有相似之處。
他的優勢在於具備紮實的演技,如果能夠出色地演繹反派角色,同樣可以製造出令人驚喜的效果,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
然而,《謎底》中的貝爾角色對演員有著獨特的要求,需要展現出一種厚重感,這種厚重感不僅僅體現在演技上,更體現在角色的氣質和深度上。
而林安博過於青春的形象,可能會讓角色顯得過於單薄,難以承載起貝爾這個角色所蘊含的複雜情感。
最後一個是傅雷,在三人當中,他的商業價值相對最低。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在演藝方麵沒有優勢。
恰恰相反,科班出身的訓練賦予了他更強的角色塑造能力。
他的上一部作品,證明他可以細膩地表現出反派角色的複雜性,將反派內心的矛盾、掙紮以及邪惡的一麵都演繹出來。
而且,此時他較低的大眾認知度反而成為了一種優勢。
觀眾不會因為對他過往角色的印象而預判他在《謎底》中的表現,能夠以更加純粹和客觀的視角去欣賞他的演繹,這也為他塑造一個全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提供了有利條件。
估計林超森導演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權衡了各方麵的因素後,才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所以,在資料的排列順序上,他將傅雷的資料放在了最後一個,這或許也暗示著在林導心中,傅雷是優先選擇的科班出身的演員。
最具差異化優勢的材料置身末尾,本就形成了記憶錨點。
綜合比較下來,孰強孰弱似乎一目了然。
前麵兩位演員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額外克服標簽帶來的乾擾。
相比之下,傅雷更容易被觀眾所接受。
《謎底》作為一部商業片,從市場流量角度考量,或許另外兩位演員更具優勢。
但在演員陣容裡,承擔商業號召力壓力的不是男二號,而是顧胤。
那男二角色相對小眾的背景,就不會對整體票房產生太大影響。
此時,擺在製作方麵前的關鍵問題,就聚焦在誰能為作品提升質感上。
既然三位演員都順利進入終麵,那麼今天這場男二角色的試鏡,將完全依賴演技,看誰與角色更為適配。
“從你的角度看,你覺得誰適合貝爾?”
喜歡選秀逆襲從祭天劇本成為c位出道請大家收藏:()選秀逆襲從祭天劇本成為c位出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