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衝生性放蕩,不愛循規蹈矩。然而,他是華山派的大師兄,無論嶽不群還是寧中則,都對他頗為嚴厲,武學一道更是從未放鬆。
他也知道自己是大師兄,須為下頭的師兄弟做榜樣,因而習武從不偷懶,每日勤勤懇懇練劍,自認算得上勤勉。
但此時才寅時末,東方不過蛋殼青,華山還籠罩在夜色中。若非昨夜六猴兒打鼾,吵得他整晚都沒睡好,還要再過半個時辰方醒。
誰想早起半個時辰,竟然還比恒山派的師妹晚了一步?
難怪師父總說恒山派戒律森嚴,確實令人敬佩。
他忽而起了比試之意,躍躍欲試道:“好,令狐衝亦想領教恒山劍法,師妹請。”
“請。”
兩人皆少年,從前鮮有與彆派弟子交手的經曆,難免慎重。
鐘靈秀凝神提氣,勁道灌於劍峰,蓄而不發。
“師妹小心。”令狐衝知道恒山劍法善於防守,提醒一聲便悍然出手,劍光如若白虹刺出,正是華山劍法中的“白虹貫日”,此招劍勢凜冽逼人卻不難防守,拿來試探再好不過。
而鐘靈秀也無愧於多年苦練,揚手壓劍,發力於劍身,黏住他的劍尖向下震蕩,以一招“菩提樹下”防守住了“白虹貫日”的氣勢。
令狐衝些微意外。華山弟子講究以氣馭劍,內功修到一定程度方才能學劍招,“白虹貫日”尤其如此,劍鋒藏真氣,看似能被擋住,可對方的兵器卻會受內力震蕩,從而脫手。
誰想這位恒山派的師妹年紀尚幼,卻有了一些內功底子,不僅沒被震脫長劍,反而與他的內勁碰了一碰。
劍刃顫動,兩人都被對方的內力震痛掌心,各自後退半步卸力。
丹田內力流轉,令狐衝不再收力,直接使出了頗為得意的“有鳳來儀”。這招的關竅在於鳳凰翩躚,飛舞翩躚,講究靈動變化,奧妙無窮,他學了許久方才掌握,極有把握。
鐘靈秀眼前掠過自上而下的劍光,轉瞬既至。
她反手挽出劍花,一招“拈花一笑”防守,劍刃交接發出清脆的聲響。
可華山劍法的招式不多,勝在變化,尤其是有鳳來儀,後招頗繁,令狐衝的劍尖被她掃開,手腕微鬥,劍刃便如同飛鳥翱翔,順著氣流翻過掠回,直直點向她胸前大穴。
鐘靈秀頭回遇見這樣的變招,下意識地斜側跨步,擰身錯開,同時小臂墜沉,內力壓迫他的劍刃,借力收回劍勢,銜接一招“返視內照”,重新守住要害。
令狐衝不慌不忙,有鳳來儀的變化尚未結束,劍尖自她肋下斜挑而上,倘若閃避,其防守便有破綻,若不閃避,左臂必然受傷,刁鑽至極。
鐘靈秀亦看出個中凶險,穿劍後刺的同時腳步繞圈,想離開這招變化的範圍,然而,令狐衝早有預料,欺身上前兩步一提一抹,劍刃擦著她的頭頂削過,眼看就要架住她的另一邊脖子。
他唇邊微露笑意,有鳳來儀的精妙不在開頭,而在後麵的種種變化,令人防不勝防。
“噹。”
兩抹劍刃相接在鐘靈秀的頸邊,摩擦出令人牙酸的尖銳聲——在令狐衝抹劍而來之際,她手腕翻轉,挽花背劍,格擋住了對方的攻擊。這是恒山劍法中最難練的一招,名為“勤拂鏡台”,全是背劍花,身隨劍動,劍隨心轉,防守視野盲區的眾多關竅。
因瞧不見,須憑聽覺,找感覺,尋常弟子怕是要苦練五六年才能學成。不過,鐘靈秀習慣了雨中練劍,大雨滂沱而後背不濕,算是小成,這會兒才破解了令狐衝還不精妙的有鳳來儀。
他收劍退步,由衷道:“難怪我師父總說恒山劍法以守見長,師妹好劍法。”
啊?
就我們這菜雞互啄,還好劍法?
鐘靈秀不好直接吐槽,心裡嘀咕沒停過:“繼續?”
“自然。”
兩人遂重拾旗鼓,繼續比試。
這回倒是中規中矩的拆招,令狐衝將華山劍法中的“白雲出岫”“天紳倒懸”“蒼鬆迎客”一一施展,試探是否能夠破解恒山劍法。鐘靈秀則根據他的攻擊采取了“敬捧寶經”“拈花一笑”“空中樓閣”等招式,有條不紊地化解了他的勢頭。
東方漸漸露出白光,日頭躍出山崗,普照大地。
一刻鐘的功夫,兩人已經將本門劍法施展得七七八八,均不分勝負。
令狐衝不由思量,遠來即是客,再打下去也沒意思,便主動收招:“這位師妹,時候不早,咱們先停一停,容我儘地主之誼,領你去用早膳可好?”
“好。”鐘靈秀找他切磋不是為了輸贏,隻是想看看自己的水準。剛才一番比較,雙方伯仲之間,劍法都算不得上乘,內力都一般般,沒有再僵持的理由,遂爽快道,“麻煩師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