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務派,在獨資的二級子公司中之前隻有兩家,把大恒人服這個剛成立的算進去也才三家;
至於另外的五家參與投資的公司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其中占股最多的也才15,意義不大,頂多就是給幾位董事一個分管的由頭和拓展關係網罷了。
而新業務派在之前的9個董事席位中,也隻占了1個,就是詹青,這個負責七一投資的女人;
也是因為如此,詹青爭取到了大恒人服負責人的權利的時候,元老派那邊並沒有多少激烈的反對,畢竟實習懸殊;
但是今年3月份,隨著馬達和景文調來,大恒集團的9個董事席位也是被微調了一下,新業務派負責文化體育發展公司的杜雷進會了;
杜雷進會了,那就要有人退出,而這個被退出的就是元老派的!
理由也很簡單:負責的業務業績不達預期,比不了文化體育發展公司!
此消彼長之下,元老派在董事的席位中成了3個,而新業派則成了2個,這就是直一票的差距了啊;
但是彆忘了,新業派這些年來,都是直接靠向當權的董事長的,所以,天然的就是要占優勢的!
而且,元老派的眾人現在心裡危機更大:
地產行業,他們看不到重新崛起的希望!
大環境中傳來的消息越來越多,但是都是不利於他們整個行業的,再加上現在被拿掉了一個席位,所以讓他們想了很多;
所以,這些元老派的家夥,估計是直接就是秀肌肉了。
秀肌肉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可能很多時候,不聽老大的,就會被乾掉,但是國企有著自己的特殊性的;
董事長這位三年左右就會被調整的崗位,最先要保證的就是在自己的任期有成績有業績,而不是什麼整頓;
所以,當元老派的這些家夥,找了中立派的財務負責人等人之後,同為中立派的法務科負責人等3人也是聯合起來一起去找了董事長;
中立派,對於這位董事長來了之後就變相的把自己手中的權利分出去,分到下麵的二級公司,當然是不喜的;
這下好了,有機會,加起來6個席位了,而且是重要的子公司和部門的負責人,所以,陸董事長隻要不想撕破臉皮,妥協是必然的;
當然了,對著已經來了快一年的董事長、掌權的這麼變相的逼宮,元老派和中立派肯定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的;
比如,在楊佳文調到集團總部法務科的時候,元老派那邊的幾家公司新增了12名的監事,成了這幾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而且不出意外的話,業績上相關的一些沒透露出來的,才是讓陸董事長妥協的最根本的原因。
當然了,這些猜測婁屹覺得基本就是不會有大的偏差的。
而且就他聽到的一些信息,大恒集團內部的山頭其實比這應該更多,鬥的更加的殘酷,比如元老派,裡麵就又分了派係的;
元老派自己內部誰當老大,據說都是鬥了好久的。
這些事情,婁屹想的再多沒意義,他現在知道的就是,楊佳文調到總部法務科,運維科這個新成立的科室,現在被很多人關注著;
或者說大家都在等著看,馬達和詹青怎麼處理這件事!
陸董事長可以站在大局出發,直接妥協,但是新業派的扛鼎人物詹青不能退,她要是退了,新業派裡麵想上位的同樣會和她爭新業派話事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