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其實從她的角度出發,她搞這麼一出,是最符合她的利益的,因為她要往上走,必須是要拿出成績的;
但是她唯一沒有想到的就是,她這次的操作,直接就是把大恒投資控股集團之前維係的平衡直接給打破了。
上午的會議結束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的路隻有兩條了:
在大恒人服子公司繼續做下去,憑借著自己的能力直接在外企這一塊做出成績,然後大有可為往上走;
麵對詹青這個直屬領導的不滿和必然的穿小鞋,麵對不敢直接和詹青正麵起衝突的半路合作者李副總,麵對她不怎麼熟悉和沒什麼關係網的外企事業科,直接找關係離開。
這兩條路其實她不用選,必然是先走第一條,先闖一闖,大不了闖不出名頭就換個地方,這就是人家的底氣啊。
上午的會議婁屹沒資格參加,但是現在的這個會他參加了,在四個科室成立後,人員這一塊自然是要進行調整的:
機關事業科、國企事業科、外企事業科,三個科室都是統一的架構:
市場組,負責開發市場,把原來的市場開發、招投兩個小組標整合了;
運維組,負責運營維護,把原來的同行供應商、員工關係、客服支援三個小組整合了;
新的小組成立,而且是智能進行了整合,那麼相對應的就是人事方麵的調整。
機關事業科,負責人馬達,不變;
下屬的市場組,目前人員空缺;
下屬的運維組,組長自然是婁屹。
讓婁屹開心的是,這次調整,可不是簡單的就這麼一調整,而是涉及到了薪資福利這一塊的調整:
之前他的綜合年薪大概在1216左右,但是此次調整之後綜合年薪在1620之間了。
按照他目前知道的,集團董事長那個級彆大概在60萬以上,其餘的詹青這些董事大概在50萬60萬這個區間;
接著就是在國資備案的剩餘15個人,也是集團直屬部門或者是各子公司的真正的決策管理層,這些人在3550萬,跨度比較大;
再接下來就是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合同的正式工,比如大恒人服子公司綜合科的林梅、財務科的王丹這些人,基本在2035萬之間;
以上這些人屬於集團裡麵的高中基三個管理層;
他們之下就是婁屹這種還沒簽訂無固定合同的正式工,從1020萬之間也是不等的;
最後就是派遣和臨時工,10萬以下的。
婁屹自己算了一下,這次他的基本薪資到了9千,每月沒啥大變動的情況下稅前收入會在16k左右,把各種扣除除去,到手在13.5k左右;
如果再按照之前集團的年中年終加起來最少3個月薪資的獎勵,到手20萬一年還是有的,注意,這裡是到手;
所以,某種程度上,他在薪資這一塊他私底下八卦過,其實已經和林梅、王丹差不多的了,區彆隻是合同期限的問題。
整個調整婁屹不用想都知道,必然是馬達和詹青為了千金買馬骨,給他調整的;
不過這也是他應得的。
所以,在5月16號,周五,他入職滿兩個月就轉正,並且簽訂的新的薪酬福利合約的時候,他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