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倆人,倒像是戲台子上的冤家。"雍正拿起朱砂筆,在田文鏡的折子裡批道:"李紱是清流,你彆跟他一般見識",又在李紱的折子裡寫"田文鏡雖急,但也是為了新政"。他知道這倆人都是能臣,就像左右手,少了哪個都不行,就得讓他們互相掐著,才能把活乾好。
這時李德全捧著個火漆封的木盒進來,低聲道:"陛下,李衛的飛折。"
雍正拆開一看,臉色瞬間沉了下來。漕船運軍火給叛軍,這可不是小事。他想起年羹堯上次覲見時,說羅卜藏丹津的火器"不堪一擊",原來那些火器竟是他自己送的。
"傳旨,"雍正的聲音像冰,"讓圖裡琛帶著鑲黃旗的兵,去江寧拿人。"他頓了頓,又道:"彆驚動年羹堯,就說查漕運虧空。"
圖裡琛是粘杆處的總管,專門負責密查。這人最會裝糊塗,去年查諾敏案時,還跟諾敏一起吃了頓飯,轉頭就把他的罪證呈了上來。雍正看著圖裡琛領旨離去的背影,忽然覺得這朝堂就像個大棋盤,每個人都是棋子,有的是卒,有的是車,而這些密折,就是他手裡的棋譜。
夜裡批閱奏折時,雍正發現份有趣的密折。是個叫孫嘉淦的小官寫的,說"陛下設立密折,讓官員互相猜忌,不是盛世之道"。這人膽子倒大,彆人都在密折裡告黑狀,他反倒敢批評起密折製度來。
雍正笑了,在上麵批道:"你是個忠臣,但不懂朕的難處。若不如此,貪官汙吏何時能除?"他想起康熙晚年,官員們抱成一團欺上瞞下,連國庫虧空都敢瞞著,若不是靠這些密折,他怎麼能坐穩這龍椅。
五、密折之外
年羹堯在西安的將軍府裡,正看著燈下的密折冷笑。上麵是他的門生寫的,說"圖裡琛帶著兵往江南去了,說是查漕運"。
"查漕運?"他把密折扔在火盆裡,火苗舔著宣紙,很快就化成了灰燼。"定是李衛那叫花子告了狀。"
旁邊的師爺趕緊說:"將軍,不如先把曹頫和李煦的人處理了,免得......"
"不必。"年羹堯端起酒杯,他手裡也有密探,知道雍正最近在查的是軍火案,跟漕運八竿子打不著。這些年他在西北,靠密折扳倒了不少對手,還以為雍正不知道,其實皇帝早就把他的小動作記在了心裡。
"去,"年羹堯對親信說,"給嶽鐘琪送封信,讓他在青海"打"一場勝仗,越大越好。"他知道雍正最看重軍功,隻要有了新的勝仗,之前的舊賬就能壓下去。
可他不知道,嶽鐘琪的密折此刻正在養心殿裡。這位川陝提督在折子裡說"年羹堯在軍中隻知有將軍,不知有陛下",還附了份年羹堯讓士兵在雪地裸奔的清單。
雍正看著清單上的"凍死三百七十人",指甲深深掐進了掌心。他想起年羹堯小時候,還在自己府裡放過風箏,那時的少年眉眼清澈,說長大了要"為四哥保家衛國"。
"李德全,"雍正的聲音帶著疲憊,"傳旨,召年羹堯回京。"
年羹堯接到聖旨時,正在給小妾描眉。他以為這又是場榮寵,特意穿了身繡著金龍的袍子,帶著二十車禮品就上了路。走到河南時,田文鏡的密折已經送到了京城,說"年將軍的轎子用了黃蓋,比陛下的還闊氣"。
而此時的李衛,正蹲在杭州的碼頭,看著圖裡琛押著曹頫和李煦的船離開。那些曾經光鮮亮麗的皇親國戚,此刻都穿著囚服,低著頭不敢看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大人,"圖裡琛走過來,遞給他份密折,"陛下讓您接著查年羹堯的家產,特彆是他在蘇州的戲班。"
李衛接過密折,上麵的朱批隻有四個字:"一網打儘"。他抬頭望向北方,覺得這密折就像張無形的網,從養心殿撒出來,把那些藏在暗處的齷齪都兜了進去。
六、尾聲
雍正十年的秋天,張廷玉在整理舊檔時,發現了個落滿灰塵的木箱。打開一看,裡麵全是當年的密折,有田文鏡的,有李衛的,還有年羹堯、曹頫那些獲罪官員的。
他拿起份年羹堯早年的密折,那時他還是個四川巡撫,在折子裡說"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字跡裡滿是赤誠。張廷玉忽然想起年羹堯被賜死那天,在獄中寫了首絕命詩,說"一世功名一場空,早知如此學躬耕"。
這時李德全走了進來,手裡捧著新的密折:"張大人,李衛在浙江推行攤丁入畝,有些士紳鬨事,他請旨鎮壓。"
張廷玉接過密折,李衛的字還是那麼潦草,卻多了幾分沉穩。上麵說"鬨事的都是當年曹頫的親戚,想借機翻案",還附了份名單,密密麻麻寫了三十多個人。
"給陛下送去吧。"張廷玉把密折遞給李德全,目光落在窗外的銀杏樹上。葉子黃了,像無數封寫滿字的信,要落到泥土裡去。
雍正看著李衛的密折,想起自己剛登基時,朝堂上一片混亂,是這些密折讓他看清了誰是忠臣,誰是奸臣。有人說他用密折監控群臣,太過嚴苛,可若不嚴,怎麼能讓這天下清明?
他提起筆,在密折上批道:"該辦就辦,不必手軟。"放下筆時,忽然覺得有些累。這些年,他看過太多密折裡的陰謀詭計,也見過太多官員的兩麵三刀,有時候真希望能像個普通百姓,不用看這些藏著掖著的文字。
窗外的月光照進殿裡,落在那箱舊密折上。雍正走過去,拿起份匿名的密折,上麵說"江南的稻子熟了,百姓們都在感念陛下的新政"。他笑了,把密折放回箱裡,覺得這些方寸之間的紙片,終究是為了這月光下的天下。
很多年後,乾隆打開了這個木箱,看著裡麵的密折,問張廷玉:"皇考用密折,是不是太不相信大臣了?"
張廷玉答道:"陛下,密折不是不信,是怕被蒙蔽。就像太陽照在地上,總有照不到的影子,密折就是那照影子的燈。"
陽光透過窗欞,照在那些泛黃的宣紙上,字裡行間的鋒芒早已褪去,隻剩下曆史的溫度,在時光裡靜靜流淌。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