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劫:張氏雙星的天地之戰
一、鴻蒙初開的血脈
混沌初開時,清濁二氣在昆侖之墟凝結成兩團靈光。清氣上浮化為金烏,周身裹著九道紫電,落地時化作個眉心嵌著星辰印記的嬰孩,彼時九天尚未有帝,便由西王母依著清氣屬性,喚他張興東。濁氣下沉凝成玄龜,背負著七十二道幽冥紋路,破殼時已是個手握玄鐵巨斧的少年,因生在昆侖東側的雨澤之淵,便自名張雨知。
這對同源而生的張氏兄弟,起初倒也相安無事。張興東性子沉穩,總愛坐在昆侖之巔看雲卷雲舒,指尖流轉的清氣能讓枯木逢春;張雨知卻好動得很,背著巨斧在四海八荒遊蕩,濁氣所過之處,山石能裂成齏粉,江海能翻湧成巨浪。
那時三界還沒個規矩,神魔雜處,妖鬼橫行。有回北海玄龜族作亂,一口吞了三千裡桑田,張興東正要用清氣化去災厄,張雨知卻提著巨斧從天而降。"哥哥莫要費事!"他大喝一聲,斧刃劈出的濁氣如墨浪翻湧,竟將整個玄龜族連殼帶肉劈成了齏粉。
張興東望著滿目瘡痍的北海,眉頭擰成了疙瘩:"這般殺戮,豈是長久之計?"
張雨知扛著巨斧,滿不在乎地咧嘴笑:"能鎮住場子的,才是硬道理!"
後來鴻鈞老祖講道,說三界該有個秩序,便提議讓張氏兄弟共掌天地。張興東應了,在淩霄殿豎起"三界共主"的牌匾,用清氣製定了天規;張雨知卻嫌規矩縛人,跑到昆侖墟占了座山峰,自稱"混元魔帝",麾下聚集了一眾喜好自由的神魔。
起初兩界倒也井水不犯河水。張興東在天庭推行天規,讓星辰按時序輪轉,江河按河道奔流;張雨知在魔界逍遙,今日教山妖吐火,明日幫水怪行雲,樂得自在。直到那年蟠桃會,才算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二、蟠桃會的裂痕
瑤池的蟠桃三千年一熟,張興東登基後辦的第一回盛會,請了三界各路仙神。請柬送到昆侖墟時,張雨知正和牛魔王掰手腕,看了一眼燙金的請柬,嗤笑一聲扔在地上:"什麼玉皇大帝?不過是占了淩霄殿的清修客罷了。"
牛魔王撿起來看了看,撓撓頭道:"聽說那蟠桃吃了能增千年道行,不去可惜了。"
張雨知一腳踹翻石桌,濁氣流淌的雙眸燃著怒火:"他張興東算什麼東西?當年在昆侖,還是我教他用濁氣劈開擋路的巨石!如今當了玉帝,倒擺起架子來了?"
這話不知怎麼傳到了天庭。太白金星勸張興東:"陛下,魔帝雖性子烈,終究是同源兄弟,不如親自去請一趟?"
張興東望著階下的雲海,沉默半晌才道:"罷了,他既不願來,便罷了。"
可誰也沒料到,蟠桃會正開到熱鬨處,張雨知竟提著巨斧闖了進來。他身後跟著的,是青獅白象和一眾魔界悍將,個個凶神惡煞,把瑤池攪得雞飛狗跳。
"張興東,你這玉帝當得倒滋潤!"張雨知一腳踩碎玉階,濁氣瞬間彌漫開來,讓旁邊的仙娥們嚇得瑟瑟發抖,"獨吞蟠桃不說,連哥哥的份例都忘了?"
張興東端坐寶座,麵色平靜:"三弟,天庭有天庭的規矩,未請擅闖,不合禮數。"
"禮數?"張雨知狂笑起來,巨斧往地上一杵,瑤池的地磚裂開蛛網般的紋路,"當年在昆侖,你我分食一頭麒麟,何曾講過禮數?如今你穿了龍袍,倒認不得自家兄弟了?"
他說著,伸手便去摘最中間那棵樹上的蟠桃。張興東身邊的托塔李天王急忙祭出寶塔,卻被張雨知一斧劈開,塔身頓時裂了道口子。
"放肆!"張興東終於起身,清氣如利劍般射向張雨知手腕。張雨知反手用斧柄格擋,清氣與濁氣碰撞的瞬間,瑤池上空炸起驚雷,震得眾仙神耳鳴不止。
"哥哥這是要動手?"張雨知眼中的怒火更盛,"好!今日我便看看,你這玉帝的寶座,坐得穩不穩!"
他提著巨斧就要衝上淩霄殿,卻被張興東用清氣凝成的光牆擋住。"三弟,念在同源之情,速速退回昆侖,我便當今日之事沒發生過。"張興東的聲音帶著幾分疲憊。
張雨知卻冷笑一聲,轉身指著那些嚇得縮成一團的仙神:"你看看這些家夥!個個畏首畏尾,靠著天規苟活,這就是你要的三界秩序?"他又看向張興東,眼神裡滿是失望,"我張雨知的哥哥,不該是這般被規矩困住的傀儡!"
說罷,他帶著魔界眾將轉身離去,濁氣掃過之處,瑤池的奇花異草儘數枯萎。張興東望著他的背影,默默握緊了拳頭,指尖的清氣微微顫抖。
三、九重天的烽火
蟠桃會之後,兩界的關係急轉直下。張雨知在魔界揚言,要打碎淩霄殿的牌匾,讓三界再無束縛;張興東則加派了天兵天將,在南天門布下天羅地網。
導火索是東海的定海神針。那本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神器,張雨知覺得好玩,便跑去東海,徒手將神針拔了出來,當作棍子耍。沒了神針鎮壓,東海頓時掀起滔天巨浪,淹沒了沿海的數十座城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消息傳到天庭,張興東正在批閱奏章,聞言猛地將筆拍在案上:"張雨知太過放肆!"
太白金星憂心忡忡:"陛下,魔帝此舉,分明是在挑釁天庭威嚴。"
張興東深吸一口氣,起身道:"傳我旨意,命李靖為帥,率十萬天兵天將,即刻討伐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