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台箏音化蝶飛
瑤池西畔的琅嬛仙境,千年靈芝在玉階下舒展菌蓋,晨露順著通天柱滾落,敲在青石板上叮咚作響。玉瑤指尖剛觸到箏弦,整座仙台便漫起一層薄霧,如紗似綾,纏在十二根冰蠶絲弦上,隨她手腕輕揚,緩緩漾開。
這架“流霜”仙箏是伏羲氏采昆侖冰玉所製,箏身泛著月光般的冷輝,弦柱嵌著南海珠貝,每顆都映著不同的星象。玉瑤一襲水綠紗裙,坐在漢白玉箏台前,烏發鬆鬆挽著支碧玉簪,簪頭懸著的珍珠流蘇垂在頰邊,隨著呼吸輕輕晃動。她剛在東海之濱采了晨露調弦,指尖還沾著鮫人的淚凝成的水汽,觸到琴弦時,竟引得最細的那根“羽弦”微微震顫,發出一聲似有若無的清鳴,像極了青鳥初啼。
今日是瑤池萬仙會,各路神仙齊聚蟠桃林,唯獨西王母特意囑咐玉瑤在琅嬛台獨奏。她說:“你那‘化蝶引’三百年未彈,該讓三界瞧瞧,何為真正的仙樂。”
玉瑤垂眸淺笑,抬手將流蘇彆到耳後。她的指法自與凡間樂師不同——食指向外挑弦時,腕間會漾開一圈淡青色的光暈,如漣漪漫過水麵;大指按弦的瞬間,指尖會凝出半顆露珠大小的冰粒,觸弦即化,在弦上留下轉瞬即逝的白痕。此刻她彈的是《雲遊曲》的起調,指尖在弦上輕點慢撚,十二根弦便如十二道山泉,在石上漫流,時而相彙,時而分流,初時隻是細碎的叮咚聲,漸漸便彙成了潺潺的溪流,順著琅嬛台的玉階往下淌,竟在階下積成一汪淺淺的水窪,倒映著天上流雲。
“好個‘流泉指法’!”有路過的仙童趴在台邊偷看,忍不住拍手。他隻見玉瑤左手按弦時,指節彎出好看的弧度,如嫩柳拂風,右手運弓仙箏無弓,此處為撥弦之態)時,袖擺隨動作揚起,露出皓腕上的銀鈴,卻始終沒發出半點雜音,隻讓箏音愈發清透。
曲至中段,《雲遊曲》漸入“千山疊”之境。玉瑤指尖陡然加速,食、中、無名指如穿花蝴蝶般在弦上翻飛,每一次觸弦都帶起細碎的銀光,落在箏身的珠貝上,竟讓那些星象圖案活了過來——北鬥七星在弦柱間緩緩轉動,南鬥六星的光芒隨音符明滅。忽然,她手腕一翻,大指重重按在“宮弦”上,其餘四指同時挑起三根弦,隻聽“錚”的一聲,如驚雷滾過山穀,震得台邊的水窪濺起三尺高的水花,水花落地時,竟化作一群半透明的雨燕,繞著箏台盤旋鳴叫。
“是‘驚雷破雨’!”遠處的太上老君捋著胡須讚歎,“三百年前她彈到此處,震落了瑤池半池蓮瓣,如今竟能化雨為燕,道行又深了一層。”
玉瑤似未聞外界聲響,眼簾低垂,長長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陰影。她指尖的動作愈發靈動,時而如蜻蜓點水,在弦上輕輕一點便收回,留下餘音繞梁;時而如乳燕歸巢,手指蜷起又猛然張開,帶起一陣急促的弦鳴。當曲聲轉入“雲海翻湧”的高潮,她忽然將左手五指同時按在弦上,右手五指如散花般向外撥去,十二根弦瞬間繃直,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竟引得天上的流雲停下腳步,在琅嬛台上空聚成一團團棉絮狀的雲團。
更奇的是,隨著弦聲激蕩,箏身周圍竟漫起厚厚的白霧,初時如輕紗,漸漸變得濃鬱,將玉瑤和仙箏都籠罩其中。白霧中,那些被音符震起的銀星不再四散,反而凝聚成一個個小小的光點,隨著弦聲的節奏上下浮動。忽然,玉瑤右手猛地向斜上方一揚,所有光點瞬間炸開,化作無數隻彩蝶——紅的如瑪瑙,藍的似寶石,翅膀上還沾著細碎的星光,從白霧中穿飛而出,有的停在路過神仙的發髻上,有的落在遠處的蟠桃枝上,翅膀扇動時,竟發出與箏音相合的嗡鳴。
“化蝶了!是‘玉瑤式’的化蝶引!”眾仙驚呼起來。三百年前,她最後一次彈《雲遊曲》,也隻化出十幾隻蝴蝶,如今竟有數百隻,且每隻蝴蝶的翅膀上都帶著音符形狀的斑紋,飛到哪裡,哪裡便縈繞著淡淡的箏音。
玉瑤指尖未停,左手在弦上快速滑動,右手時而握拳輕捶箏身,時而展開如托明月。當曲聲漸緩,進入“歸帆”的尾聲,那些彩蝶忽然不再亂飛,而是排成整齊的隊列,繞著箏台緩緩盤旋。她最後一次抬手,五指如拈花般輕輕落在弦上,所有弦音瞬間收歇,隻餘一縷極細的餘音,如遊絲般飄向天際。隨著餘音消散,那些彩蝶忽然同時振翅,化作點點星光,落回箏身的珠貝上,讓星象圖案重新歸於沉寂,而那層白霧也如退潮般散去,露出玉瑤略帶潮紅的臉頰。
她抬手拭了拭額角的薄汗,指尖剛離開琴弦,便見一隻未及消散的藍蝶停在她的碧玉簪上,翅膀輕輕扇動,與簪頭的珍珠流蘇相碰,發出細碎的聲響。玉瑤微微一笑,對著藍蝶吹了口氣,蝶翅輕顫,化作一道藍光,融入她的指尖。
“好一曲《雲遊曲》!”西王母的聲音從雲端傳來,帶著笑意,“三百年前,你彈此曲,意在抒發天地之闊;如今再彈,卻多了份萬物共生的慈悲,可見這三百年在人間曆練,果然沒白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玉瑤起身行禮,水綠紗裙隨動作揚起,如一朵盛開的碧荷:“娘娘謬讚。凡間有雲,‘樂由心生’,臣女這三百年看遍人間悲歡,方知音符不僅能摹寫天地,更能映照人心。”
原來,三百年前,玉瑤因一曲《廣陵散》彈得過於剛猛,震碎了東海龍宮的珊瑚屏風,被西王母罰去人間曆練,不許動用仙法,隻以凡身彈箏為生。在江南水鄉,她見漁翁晚歸時的炊煙與暮色相融,便學會了讓音符帶著煙火氣;在塞北大漠,她聽駝鈴與風沙共舞,便懂得了讓弦聲帶著蒼涼感。如今重回仙界,她的指法裡既有仙家的靈動,又添了人間的厚重,才讓這《雲遊曲》有了化蝶繞梁的奇景。
眾仙散去後,太上老君留下與玉瑤論樂。他指著仙箏笑道:“你可知,方才化出的蝴蝶中,有三隻並非凡蝶,而是上古‘音靈’所化?它們認主,往後你彈奏時,它們自會常伴左右。”
玉瑤俯身細看,果然見箏弦的縫隙裡藏著三隻極小的蝴蝶,翅膀透明如蟬翼,正隨著殘留的弦音輕輕顫動。她指尖輕輕一點,三隻蝴蝶便飛起來,落在她的指尖,翅膀上漸漸浮現出“宮、商、角”三個古字。
“音由心生,境由音造。”太上老君捋須道,“你三百年前的琴技,勝在技法精妙,卻少了份‘留白’;如今指尖有了分寸,知道何時該疾,何時該緩,方能讓音符有了靈性,化作蝴蝶飛走。”
玉瑤望著指尖的音靈蝶,忽然明白——所謂“玉瑤式”的琴技,從不是刻意追求化蝶生霧的奇景,而是當指尖的技法與心中的意境相融,音符自然會擁有生命。就像此刻,她未動琴弦,指尖的音靈蝶卻扇動翅膀,發出了比剛才更清透的鳴響,引得台邊的水窪又泛起漣漪,漣漪中,竟映出了人間江南的小橋流水。
此後,琅嬛台成了天庭最熱鬨的地方。每日清晨,玉瑤都會在此彈奏,她的指法愈發爐火純青:彈《秋風辭》時,弦上會結出薄薄的白霜,霜花落地化作秋菊;彈《春江花月夜》時,箏身會漫起江水般的清波,清波裡遊著半透明的錦鯉;而最讓人驚歎的,仍是那曲《雲遊曲》,每當彈至高潮,彩蝶便從弦上紛飛而出,與天上的流雲、地上的花草共舞,讓三界都知曉,瑤池有位古箏仙子,指尖能生萬物,音符可化生靈。
有次,東海龍王特意來求一曲,說三百年前被震碎的珊瑚屏風始終未能複原。玉瑤為他彈了一曲《滄海笑》,指尖的音靈蝶帶著音符飛入東海,三日之後,龍王派人來謝,說海底長出了一片新的珊瑚林,每株珊瑚上都開著會唱歌的小花,花的形狀,竟與玉瑤彈箏時的指尖一模一樣。
玉瑤站在琅嬛台上,望著遠處的雲海,忽然想起人間的一位老琴師曾對她說:“彈琴如做人,太剛則易折,太柔則無力,剛柔相濟,方能彈出真意。”她低頭撫過“流霜”仙箏的弦,指尖的音靈蝶輕輕振翅,帶起一陣清越的弦鳴,這一次,沒有化蝶,沒有生霧,卻讓聽到的神仙都想起了自己心中最柔軟的角落——或許,這才是“玉瑤式”琴技的真諦:不是讓音符變成萬物,而是讓萬物都聽懂音符裡的心意。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