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雅韻爭鋒終無冕_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4章 雅韻爭鋒終無冕(1 / 1)

雅韻爭鋒終無冕

瑤池的蓮花開到第三重瓣時,天庭的仙童們都在傳一件新鮮事——玉皇大帝張興東要與玉瑤仙子比書畫。這事說起來,還是前日琴棋切磋後起的頭。那日玉帝以“龍吟琴”奏出《紫微星吟》,震得星圖顯形;玉瑤以“流霜箏”彈出《流雲曲》,引得彩蝶繞梁,最終以平局收尾。臨彆時,玉帝望著玉瑤指尖未散的墨香她剛以指墨畫了幅竹石圖),忽然笑道:“仙子琴棋雙絕,不知書畫如何?三日後,朕在凝露軒備下文房,敢不敢再較量一番?”

這話一出,三界都炸了鍋。太白金星捧著他的拂塵,在淩霄殿的丹墀上踱了十八個來回:“陛下,玉瑤仙子的指墨畫能讓紙上桃花結果,您這……”

“怎麼?覺得朕隻會批奏折?”張興東放下朱筆,龍袍上的日月星辰紋在燭火下流轉,“朕年輕時在紫府學畫,曾得吳道子親傳,畫的《雲海圖》能引來真雲繞梁,你忘了?”

太白金星一拍腦門,倒真想起五百年前,玉帝還不是三界之主時,確曾在昆侖山畫過幅《百仙圖》,圖中仙人竟能走下來對弈飲酒,隻是後來政務繁忙,再沒展露過罷了。

消息傳到琅嬛台時,玉瑤正以晨露調墨。她指尖沾著淡青的顏料,在流霞紙上畫蜻蜓,筆尖剛落,那蜻蜓便振翅欲飛。侍童捧著硯台笑道:“仙子,聽說玉帝要與您比書畫,還說他的《雲海圖》能引真雲呢。”

玉瑤筆尖一頓,蜻蜓的翅膀添了抹朝霞色:“玉帝若認真起來,定有過人之處。”她望著紙上漸漸活過來的蜻蜓,忽然想起三日前對弈時,玉帝那手“飛星落子”看似剛猛,實則藏著三分留白,想來書畫一道,也必藏著玄機。

三日後,凝露軒被仙霧籠罩,軒外的桂樹上係滿了各色雲帕——那是來圍觀的仙娥們留下的。軒內擺著兩張玉案,左案是玉帝的“帝王文房”:筆杆嵌著夜明珠的“定乾坤”狼毫,墨錠是用萬年鬆煙混合蛟龍涎製成的“玄光墨”,紙是天河冰蠶絲織就的“水紋箋”,硯台則是端州紫石整塊雕琢的“吞海硯”,單看這套家夥,便透著股威儀。

右案是玉瑤的“仙子文房”:筆是湘妃竹杆的“拂雲”羊毫,墨是鬆煙混著蘭花露的“清露墨”,紙是瑤池蓮葉纖維所製的“綠雲箋”,硯台是青溪石磨的“承露硯”,清雅得像一汪山泉水。

眾仙屏息凝神時,玉帝先開了口:“今日不比勝負,隻論雅趣。第一局畫山水,如何?”

玉瑤頷首:“臣女遵旨。”

玉帝提筆蘸墨,略一沉吟,筆尖在水紋箋上落下。他運筆極快,手腕翻轉間,墨色濃淡驟變:重墨勾出的山巒如鐵鑄,淡墨暈染的雲霧似輕紗,最奇的是他畫瀑布時,筆鋒陡然一斜,墨汁順著紙紋流淌,竟在箋上凝成道細流,泛著粼粼水光——那是他以仙力引了天河之水入墨,讓畫中瀑布有了真水的靈動。

畫至山腰,他忽然停筆,對著畫紙輕嗬口氣。隻見紙上的山巒間忽然升起團白霧,越來越濃,竟從畫中漫出,縈繞在軒梁之上,把凝露軒變成了畫裡的仙境。霧中隱約傳來猿啼,仔細聽,竟與畫中山峰的走勢完全合拍。

“是‘畫境生真’之術!”太上老君撫須讚歎,“五百年了,陛下這手絕技竟還在。”

玉帝擱筆笑道:“獻醜了。”

輪到玉瑤時,她沒有急著下筆,而是取過清露墨,用承露硯裡的晨露細細研磨。墨香混著蘭草氣散開,讓軒內的仙霧都染上了淡青。她提筆在綠雲箋上輕掃,先以淡墨勾勒山影,再以青綠點染草木,畫的是江南春山,卻與玉帝的雄奇山水不同——她畫的山間有桃花灼灼,溪中有白鵝戲水,最妙的是溪邊的茅屋,屋頂的炊煙竟是用淡金粉畫就,隨著她指尖輕彈,炊煙緩緩升起,在箋上凝成個“靜”字。

“這是‘畫中有詩’啊!”文曲星低呼。更奇的是,綠雲箋上的桃花忽然飄落,化作瓣瓣真花,落在眾仙的衣袖上,帶著淡淡的蓮香——那是她以蓮葉紙吸了瑤池花香,讓畫中花有了真花的魂。

第一局畫畢,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的山水勝在氣魄,引真水真霧,有帝王的胸襟;玉瑤的山水勝在靈動,化花化字,有仙子的慧心,竟難分高下。

第二局比書法,玉帝選了“氣吞山河”四字,玉瑤選了“道法自然”四字。

玉帝用的是狂草,筆走龍蛇,墨色如驚雷炸響。“氣”字落筆如崩石,“吞”字婉轉似流雲,“山”字豎筆如擎天柱,“河”字捺腳似萬裡波,每個字都帶著股吞吐天地的氣勢。字成時,水紋箋忽然金光四射,四字從紙上浮起,化作道金光屏障,將凝露軒護在其中,連軒外的桂樹都被這股氣勢壓得微微頷首。

玉瑤寫的是行書,筆勢如流水潺潺,“道”字起筆如清風拂柳,“法”字轉折似曲徑通幽,“自”字圓潤若明月懸空,“然”字收尾像落花輕舞。她落筆時,綠雲箋上的字跡忽然滲出青光,在空中組成片竹林,竹葉沙沙作響,竟吟出了《道德經》的章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陛下的字有雷霆之力,仙子的字有草木之靈。”太白金星左右看看,笑得像個偷糖的孩子,“這局,也該算平局吧?”

玉帝卻搖頭:“不然。書法見心性,朕的字太剛,少了份圓融;仙子的字雖柔,卻藏著筋骨。這局,朕輸半分。”

玉瑤連忙起身:“陛下謬讚,臣女隻是僥幸。”

就在這時,天邊忽然飄來片彩雲,雲上站著位須發皆白的老神仙,手裡捧著卷畫軸,正是剛從凡間趕回的畫聖吳道子。他剛落地便笑道:“陛下與仙子雅集,怎少得了老道?方才在雲端看了二位的書畫,倒想起個主意——不如合畫一幅如何?”

玉帝眼中一亮:“好提議!就畫《三界同春圖》,如何?”

玉瑤欣然應允。於是兩張玉案並在一起,玉帝執重墨,玉瑤執淡彩,竟真的同畫一幅畫。玉帝畫的是北境的雪山雄鷹,筆力遒勁,鷹爪如鐵鉤,仿佛下一秒就要破空而去;玉瑤畫的是南疆的雨林孔雀,色彩斑斕,尾羽如錦緞,每根羽毛上都點著細碎的金光。

中間的中原大地,玉帝以濃墨畫了黃河奔騰,玉瑤以青綠畫了江南稻田;天上的雲海,玉帝以淡墨勾了龍紋,玉瑤以粉白點了仙鶴。最妙的是畫中央的淩霄殿,玉帝畫的殿宇巍峨,玉瑤在殿角畫了株紫藤,藤蔓纏繞著梁柱,花開得潑潑灑灑,把帝王的威嚴與仙子的清雅融成了一團和氣。

畫成時,吳道子捧著畫軸歎道:“陛下的筆能立骨,仙子的筆能生肌,骨與肌相合,才是完整的天地啊!”

眾仙這才明白,這場雅韻爭鋒哪有什麼贏家。玉帝的書畫帶著三界之主的格局,筆筆都想著山河穩固;玉瑤的書畫藏著天地生靈的靈氣,點點都念著萬物和諧。剛與柔,威與雅,本就該像這幅《三界同春圖》一樣,相輔相成。

玉帝望著合畫,忽然對玉瑤笑道:“朕說過,不比勝負,隻論雅趣。如今看來,這雅趣裡藏著的道理,比勝負珍貴多了。”他指著畫中的紫藤,“你看這藤纏柱,柱承藤,缺一不可,正如治理三界,既要威嚴如柱,也要靈動如藤。”

玉瑤望著畫中的黃河與稻田,輕聲道:“陛下所言極是。正如這河水滋養稻田,威嚴也需以仁厚為基,方能讓三界如春。”

吳道子在一旁拍手:“好!這才是雅藝的真諦——不是爭個高下,而是從筆墨裡悟出相處之道。”

後來,《三界同春圖》被掛在了淩霄殿的東側,與西側的《山河社稷圖》遙遙相對。有仙童說,深夜看畫時,能看見玉帝畫的雄鷹與玉瑤畫的孔雀在畫中同遊,黃河的浪濤裡浮著江南的稻花,紫藤的花瓣落在龍紋雲海中,美得像首無聲的詩。

而那場雅韻爭鋒的結局,天庭的仙官們各有說法:武將們說玉帝的書畫有雷霆萬鈞之力,該是贏家;文臣們說玉瑤的書畫有春風化雨之妙,才是勝者;隻有太上老君摸著胡子,對侍童說:“真正的贏家,是三界。你看自那以後,玉帝批奏折時,案頭總擺著盞青溪石硯;玉瑤彈箏時,弦上常落著幾粒鬆煙墨,這剛柔相濟的道理,不正在他們筆下、指尖流轉嗎?”

這話不假。不久後,凡間鬨旱災,玉帝本想降旨行雲布雨,忽然想起玉瑤畫中那縷“靜”字炊煙,便先派仙官下凡查看,發現是百姓誤砍了水源林,於是一邊降雨,一邊教百姓植樹,既解了燃眉之急,又除了長遠之患。玉瑤聽說後,特意譜了首《甘霖曲》,彈得時候,音符化作雨絲,落在凡間的田埂上,竟讓新栽的樹苗一夜長高一尺。

有次瑤池宴上,玉帝酒酣,忽然提筆在玉瑤的綠雲箋上寫了個“和”字,筆力不再剛猛,多了幾分圓潤;玉瑤也取過玉帝的水紋箋,畫了隻立於山巔的雄鷹,羽翼間添了幾抹孔雀藍,少了些淩厲,多了些靈秀。

眾仙看著這字這畫,忽然明白——所謂雅韻爭鋒,從來不是為了分出誰勝誰負。就像玉帝的墨裡終究融進了瑤池的蓮香,玉瑤的筆端終究染上了紫微星的光,當威嚴懂得了靈動,清雅學會了擔當,三界的筆墨,才能畫出最和諧的春天。

而那幅《三界同春圖》,至今仍掛在淩霄殿上。每當有新仙入職,玉帝總會指著畫說:“你看這畫,沒有誰壓過誰,隻有誰成就誰。治理三界如此,為人處世亦如此。”

玉瑤偶爾路過淩霄殿,看見那畫,也會想起凝露軒的那場雅集。她指尖拂過鬢邊的碧玉簪,簪頭的珍珠流蘇輕顫,像極了畫中紫藤落下的花瓣——不爭,卻自有芬芳。

喜歡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請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轉世之長生訣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永恒國度 極道淵祖 爭魁 北極星協議 穿成女配嫁太監?她發瘋創死所有人! 逍遙遊諸天 快遞女孩穿越成靠山王 分開第八年,和死對頭總裁聯姻了 奪臣妻:瘋批帝王他強取豪奪 天命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