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
「因一人的悖逆,大眾都成了罪人。」
星界,永恒烈陽的神國。
這裡是災厄的根源,無儘焰火與罪惡的核心,正如不斷坍塌的旋渦般,將數不清的生命拖入其中漆黑深邃的深淵裡。
那羽毛如同火焰與黃金鑄造的神話生物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真實造物主和惡魔的配合堪稱默契十足,惡魔的陰影隔絕因蒂斯人民的祈禱,也讓祂的神諭無法傳達到信徒的耳中。
而祂的相鄰途徑真神卻一個被海上的深淵拖住,必須守住自己信徒的國度,防止那汙穢的血海進一步吞噬可以耕種的農田和正常的海洋。否則未來他們的土地上將種不出糧食,海洋也將在長久的時間裡不適合海洋生物和魚類繁衍,北大陸的眾神都將比大地母神低上一頭!
外神打神戰居然都不躲在神國裡!
祂就這麼從容地把自己的罪惡之國放在大海之上,不顧及其中的靈魂,不顧及神國本身的存在,放任它不斷侵蝕現實擴大影響,帶動惡意和潮汐,借此拖住所有有錨需要保護的真神的腳步!
永恒烈陽的一片羽翼被惡魔撕裂,祂的象征和力量出現破損。衰敗君王隨手把這些東西丟了下去,金色的血雨和羽翼落入旋轉的陰影,仿佛有另一個太陽已經在深黑的海上露出光明,即將升起。
祂竭力呼喊,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隨著自身力量不斷地消耗和爆發,祂能感受到似乎逐漸有另一雙眼睛在自己的腦海中睜開——祂睜著眼睛,卻仿佛感受到了另一個視角!
一瞬間,祂身上的火焰和光比原來明亮數倍,世界北方的天空迎來了溫度和熱度同樣驚人的白晝,星界的眾神同一時間將目光投射過去,大海發出憤怒的咆哮,黃銅的眼睛接連閉上。
可是下一秒,永恒烈陽突然詭異地陷入了靜默。那源自途徑的永恒不滅的意誌的雙眼失去了焦距,恐怖的侵蝕的進程在抵達了一個峰值後,反而安靜了下來。
寂靜,絕對的死寂。
在這種難以估量的侵蝕下,所有的生命都將凋零,最後剩下的反而是一片靜謐的荒涼,就像在大海上咆哮的風暴,這裡便是風暴眼,令人感到驚懼的死寂彌漫在這片土地上。
僅僅是這一秒不到的時間裡,惡魔猛地伸出手,撕裂了這有著無儘的光輝,生長著花朵,層疊著金色的聖殿的國度,地獄的火炎將一切燃燒殆儘,祂勾刃般的利爪扣住太陽神鳥殘餘的羽翼和脖頸,用力一撕!
這仿佛是神戰的一錘定音,永恒烈陽在幾個回合的抵抗之後便被撕成了碎片,惡魔提著祂和就像人類提著一隻死鳥,祂鬆開手,殘軀帶著唯一性落入了陰影之中。
刹那,陽光大作。
層疊的陰雲被氣浪排開,太陽升起整個天空都被渲染成了難以言喻的璀璨金色。
惡魔極其人性化地擦了擦手上和鱗甲上滋滋作響的血液,祂的身軀迅速縮小,化作一個人類大小的模樣。
祂將一張麵具戴在了臉上,模糊的人影迅速有了清晰的樣貌。
深淵隆隆作響,罪惡和血海不再蔓延,末世的宣告就此結束,那晦暗陰森的罪惡之國悄無聲息地沉入靈界,將自身的坐標建立在了一個距離陸地極其遙遠的小島上。
愛德華·沃恩掃視著天上的一切,祂沒有表情的臉上再度掛上和煦的笑容。
惡魔將一隻手按在胸前,微微躬身,另一隻手抬起,向眾神謝幕。
神之謝幕。
597
《論“錨”在地球的重要性,對社會製度及眾神行為的影響》
衰敗君王
「當地球(即藍星)的眾神選擇了“錨”時,祂們就有了天然的弱點,也建立起了全新的體係。
最為顯著的,“錨”這一事物始於第三紀,目前尚無法確定是什麼原因讓眾神走上了這條路(注:筆者堅持認為是牧羊的上帝帶偏了祂們,但造物主似乎對筆者的見解有些不滿1359.6.25)。祂們就像是有了財產的富人,開始關心起自己的農田,貧富差距,自己的家畜的繁衍。祂們在傳教上花費的時間逐漸超過了對自身權柄的挖掘和爭鬥,進而使世界進入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
“王室/皇室教會”體製也因此建立,非凡成為被保管的神秘,縱然時有發生,但往往也會被以相對科學的理由解釋,受害者往往會以各種方式被吸納進入教會,成為“教會體製”的一部分。
筆者姑且認為“王室/皇室”的存在是在“需要教會體製劃分非凡與世俗”的前提下,世俗中特權階級的最高形態。他們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隻是傀儡,但依然有“維護社會平穩”的天職。
從長遠來看,“教會體製”讓非凡知識的流傳度減弱到極致,進而減少了非凡世界的競爭力,受過教會長久傳教的信徒們也會成為其信仰的神靈的忠實擁躉。同時,教會的非凡者會在教會的幫助下獲得基礎的錨點,即便日後晉升成為高序列和天使,他們也會依然保持對神靈的信仰。
(一段關於貴族及教會的不同階級劃分的意義的論述)
除此之外,在戰鬥的方麵,由於眾神都擁有了“錨”這個共同的弱點,因此有了新的默契。
如“不率先使用神降”,和“真神間不擅自鬥毆”等,先讓雙方的錨進行鬥爭,而後再由神分出勝負來決定戰爭的輸贏,因此極有可能出現“絕地反擊”的情況。此行為對勝利並沒有益處,還會白白損失大量的錨。大部分錨也不能對神或教會的行為產生多大的幫助,過量的死人還會使世俗和底層小教堂被拖垮,社會動蕩……缺陷繁多卻依然存在,是“教會體製”和“錨體係”共同構築的詭異情況。
同時,因為“錨”這一事物的存在,眾神本身還產生了其他的新行為。
比如“在管理錨的方麵儘量不要做得太好”。
具體研究範例為信仰“永恒烈陽”的國度“因蒂斯”,據筆者的猜測和對曆史的研究,“永恒烈陽”完全可以將陽光隻給予因蒂斯的人民,這樣能最快速度獲取更多的信徒,但祂卻沒有這麼做。
猜測為:這一行為損害了其他五位神靈的利益,會使“永恒烈陽”被群起而攻。
從曆史的角度進行研究,眾神曾有過兩次合作,一次是第三紀元末尾的“救贖薔薇”,一次是第四紀中後期發生於所羅門第一帝國的“黑皇帝之死”。
前者發生的原因為原初蘇醒,威脅了眾神的生命,後者的發生原因為所羅門和真實造物主占有了大量的錨,同樣威脅了眾神的利益和生命。第二帝國的覆滅理由和第一帝國大同小異。
得出結論:眾神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利益分割,但是在麵對一致的生命威脅時會合作。
這是分化,打擊祂們的重要手段。
其二,是“錨”的效果的劃分對神的行為的影響。
具體研究範例為信仰“大地母神”的國度“費內波特”。
根據筆者一直以來的研究對比,得出的結論為:在同等的信仰虔誠度情況下,“錨”的效果會因信徒的能力產生區彆。已知凡人<非凡者<高序列非凡者,一萬凡人的信仰對神的作用基本能與一位狀態穩定的半神相比。而更多的凡人(筆者未能得出精準的數字)才能與虔誠的天使持平……通過對羅思德群島信徒數量有限的原始神靈的研究,得出結論:幾萬人就足以維持一位神性者“人性”和“神性”的平衡,多餘的“錨”則象征了在發生神戰時神靈解放力量的最大區間(筆者未能得出準確的數據結論)。
但人性不可能無節製地因神性增長,“錨”的本質是不斷幫助神性者感悟凡人的世界,並與凡人建立聯係。這是另一個論點,即筆者提出的維持“理智最大值”所需要的人數。
以此為前提,筆者產生了許多疑惑:
“假使50萬人足夠維持大地母神的理智最大值,那麼費內波特剩下的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在發生神戰時,是否也隻要顧及五十萬人即可?
又或者,如果一位聖者和一萬人等同,在選擇時誰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