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九天一組一組,一個動作一個動作仔細講解的過程中。
唐玄武和克魯斯,分彆站在眾人身前一一演示。
等到將24組,共計100多個不同的肢體動作,全都講解演示完畢。
眾人的墨魚終端,分彆在身邊投影出了針對每個人自身形體數據,推演出來的相對最契合的個體定製化《人形變》版本。
隨後,陸鈞他們分彆在凱瑟琳,露西恩等人的1對1引導矯正下,開始跟隨墨魚終端投影,跟隨學習全套的肢體動作。
應九天,唐玄武,克魯斯三人,則穿插在眾人之間,時不時的就如何將肢體動作與呼吸之法有機結合,給出一些指證建議。
24組共100多個動作,再加上配套的呼吸之法,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陸鈞等人,因為記憶能力,軀體適應性等差異,表現出的學習速度各不相同。
其中陸鈞,葉裁煙以及鄭浩三人,得益於神聖量子以及自然之數的強大加持。
記憶能力遠勝常人十數倍有餘,相應的學習速度也最快。
他們在應九天三人,第一遍講解演練的過程中,就已經將整套動作完整地記了下來。
隨後又根據墨魚終端的投影版本,快速矯正了一遍,之後就已能相對完整的,極為緩慢的自行演練整套《人形變》的肢體動作。
當然,因為24組動作中,越是往後,動作形態越是反直覺,反習慣,做起來難度越大。
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形成對應的機械記憶,再加上對自身物質軀體掌握了解有限。
他們三人施展起來,動作極不標準,更不流暢。
再加上演練的過程中,需要配套的調整自身呼吸的急促緩勻節奏,完整演練一遍所需的時間相當長。
在這一點上,鄭浩的表現反而比陸鈞和葉裁煙要好上不少。
陸鈞猜測,他除了用自然之數加成自身記憶能力之外,還加成了自身身體的協調性,敏捷性,反應能力,適應能力等等。
因此才能在演練過程中,表現出更快的矯正適應速度。
不過陸鈞和葉裁煙,在磕磕絆絆的演練過程中,一呼一吸之間,卻能分彆牽引多種不同的靈性能量入體,整個人感覺暖洋洋的十分舒適。
而鄭浩卻暫時做不到這一點。
與陸鈞,葉裁煙兩人一樣的,還有李琴心。
這種區彆,或許是因為他們皆已入門《星體四變》,精神力量遠超過其他人的原因。
除了他們四人之外,沈棲鶴,樓聽雨,張雪兒,周忘荃幾人,在記憶學習速度上,顯著高於其他幾人。
但在實際演練過程中,並不比他人快。
這和陸鈞他們的情況,實際上是一回事。
除了他們之外,剩下的人中,葉天工如果發動天賦技能,轉變為腕表機器人或者其他的機器人形態,快速記憶24組動作並非難事。
但轉變為機器人形態後,他的內在物質軀體構造,已經完全脫離了血肉軀體構成。
尚不能確定這種狀態下修行《人行變》,到底有沒有用,因此他審慎的並沒有這麼做。
不發動天賦異能的情況下,其他人的記憶學習速度差不太多,學的並不快。
不過,在實際演練過程中,李晗卻一騎絕塵,表現的極為紮眼。
他的記憶能力,並不突出。
但是身體的協調性,反應速度,適應速度,卻遠比眾人高的多得多,甚至遠遠超過使用自然之數加持自身的鄭浩。
跟隨投影演練的時候,投影做一個動作,他立刻就能跟隨做一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