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我不斷複盤這天下棋局我為何會輸。”
“其一便是王允先布下了美人計,讓董卓和呂布心生間隙,但缺少一個誘發雙方矛盾爆發的契機。”
“主公從兩封打榜信便推測出來董卓和呂布有心生間隙的可能。”
“於是在報紙上增設打賞金額,讓董卓和呂布的矛盾徹底爆發。”
“而且第二期末尾的那篇重生複仇小說,多次被呂布和董卓提及。”
“那篇小說我也看了,我想正是那篇刺激到了呂布主動去策反王司徒。”
劉備抽了抽嘴角。
不是....
我寫這篇小說單純是怕董卓不知道他被戴綠帽啊。
所以一直在文中提及綠帽兩個字,暗示董卓往這方麵想。
相當於加了一層保障。
“你說呂布主動去策反王允?”
李儒問道:
“主公你把這篇小說刊登在報紙上,不就是為了激怒呂布讓他主動造反嗎?”
劉備乾咳了兩聲,正襟危坐,認真道:
“沒錯,這篇小說正是我寫的。”
李儒拱手佩服道:
“主公大才。”
“主公不僅有經世之才,還深諳人性。”
“與王司徒遙隔千裡還能如此默契地配合,我輸得不冤。”
劉備擺擺手:
“說到底還是王司徒手段高明,他認定董卓和呂布都是容易沉迷女色之輩。”
“隻要董卓和呂布沉迷女色,他們就逃脫不了貂蟬的蠱惑。”
“即使沒有我從中挑撥,那貂蟬也會尋時機讓董卓和呂布爆發矛盾。”
咕嚕咕嚕。
水開了。
青黃色的茶水在琉璃茶壺中翻滾,清晰可見。
這是李儒從未見過的奇妙景象。
劉備笑嗬嗬地提了壺煮好的綠茶給給李儒倒上。
“來,喝茶。”
李儒受寵若驚,雙手扶著杯沿接著。
“多謝主公。”
劉備把茶杯放在一邊,等它稍微涼一些。
他對李儒說道:
“如今長安平定,我又有除董卓的功勞,你說我能否讓朝廷出麵幫我調停一下袁紹?”
“當然袁紹可能會把朝廷的話當耳旁風,他在冀州的根基尚且薄弱,他是堅決要在半年內殺掉我的。”
“一方麵,半年後,夏收一過,我的錢糧會成幾何倍數地增加。”
“另一方麵,袁紹的錢糧隻夠他打半年。”
“我的想法是,朝廷能不能看在我除董卓的功勞上,派大軍威脅袁紹的邊境。”
“朝廷不需要打,隻需要在邊境嚇一嚇袁紹,牽製他一部分兵力即可。”
“當然,畢竟我初來乍到,雖然發展迅速,一年時間超越袁家百年家底。”
“但我打袁紹也不是很有把握,畢竟就兵力和武將數量而言,我們還是略遜一籌。”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控風險。”
“如果朝廷能幫我打袁紹就更好了,這樣我打袁紹的風險能降到最低。”
李儒目不轉睛地盯著琉璃茶盞中浮沉的茶葉。
他淡淡地說道:
“朝廷不會出兵,也無暇顧及我們。”
劉備問道:“為什麼?”
李儒抬頭看向長安方向:
“因為朝廷要清算西涼將領,西涼將領要造反。”
“長安很快就要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