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並非沒有反對王允的人。
但他們的咖位不夠,說出來隻會被王允立刻撤職。
光祿大夫楊彪(楊修父親)抿了抿嘴,最後還是站出來說道:
“司徒,不可。”
大臣們的眼光刷地一下紛紛聚集在楊彪身上。
楊彪出身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本來是三世三公,比汝南袁氏少一世。
但後來董卓入朝主政後,楊彪就晉升為了司空,後任太尉。
於是大漢除了袁家是四世三公,弘農楊氏也晉升成為了四世三公。
不過去年董卓要遷都長安的時候,楊彪帶頭反對,惹得董卓不滿,於是免除了楊彪的職位。
後麵才恢複到光祿大夫。
從職位上來看,王允也可以隨時免掉楊彪的職位。
但楊彪連殘暴的董卓都敢硬懟,王允他更是不怕。
王允看在楊彪背後的家族的份上,對楊彪還是有容忍度的,皺眉問道:
“為何不可?”
楊彪拱手道:
“我們所麵臨的叛軍可不止有西涼軍,還有白波軍,黑山軍,黃巾餘孽,荒漠胡人,甚至還有關外那些割據一方的....賊寇。”
“我的建議是吸納西涼軍,讓西涼軍衝鋒在前,去對付那些叛軍。”
“如此一來,既削弱了西涼軍,又收拾了叛軍,何樂而不為?”
眾人也覺得有理。
如此借力打力,堪稱一石二鳥之策。
王允反問道:
“若是西涼軍不聽呢?你能保證他們聽話嗎?”
“還是你天真的以為李傕和郭汜在投降之後會乖乖放下兵權?”
楊彪道:“總有辦法讓他們放下兵權。”
“司徒豈不聞二桃殺三士?”
“而且司徒能以貂蟬為餌,借呂布之手除掉董卓。”
“我認為也能故技重施,以離間計除掉李傕和郭汜。”
“隻要把李傕和郭汜弄進來,以諸公的智慧,有的是方法整治他們。”
王允輕笑一聲:
“嗬!”
“所以你覺得國法不重要?朝廷的威嚴不重要?”
楊彪道:
“我並不是這個意思。”
“我隻是為大局考慮。”
“能屈能伸方為丈夫,以退為進才能.....”
王允打斷道:
“大局?”
“大局就是!一旦你接受了李傕和郭汜的投降,以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反叛者躍躍欲試。”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最終都會被朝廷赦免!”
“謀逆者國法難容!”
“朝廷威嚴不能撼動!”
“朝廷沒有了威嚴,就是自取滅亡!”
楊彪深深地看了王允一眼,忍無可忍,指著王允怒喝道:
“王子師!!!”
“你不應該隻把目光放在關中地區,你的目光應該更長遠一些,看看關外的地區!”
“司隸周邊的白波軍!邊境的胡人!黑山軍!”
“一旦禁軍和西涼軍兩敗俱傷,那才是自取滅亡!”
“沒有軍隊的朝廷有何威嚴可言!?”
王允看著楊彪的怒容,輕蔑道:
“我看你才是目光短淺!”
“你才應該把目光放在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