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關外還有袁紹,曹操,劉備、馬騰等忠誌之士。”
“袁紹是討董盟軍的盟主,曹操孤軍深入追殺董卓險些喪命。”
“劉備與我千裡相隔,與我配合除掉董卓。”
“他們都是大漢忠臣,他們不會坐視長安失守。”
“還有劉表,劉焉,劉岱這些漢室宗親拱衛長安。”
“隻需一道聖旨下去,他們就能彙兵於長安。”
“屆時我們的總兵力少說有十餘萬,消滅李傕和郭汜輕而易舉,不足為懼。”
大臣們紛紛發出驚歎聲。
“對啊....”
“還有袁紹,劉岱他們....”
“嘖嘖,這樣看來,好像西涼軍也不足為懼....”
“還是司徒高明啊....”
王允的嘴角微微翹起,覺得自己已經將了楊彪的軍。
然而楊彪卻道:“王子師!你糊塗啊!”
“我說得還不夠明白嗎!”
“沒有兵權的朝廷沒有任何威嚴可言!”
“你還天真地想一道聖旨召他們進京?”
王允冷哼一聲:
“朝廷勢弱還能比董卓禍亂的時候更弱嗎!?”
“那時候諸侯們尚且能聚在一起討伐董卓。”
“如今朝廷重新崛起,步入正軌,漢室再興就差臨門一腳,他們就更不可能置身於外了。”
楊彪還想說什麼。
王允抬手道:“好了,你休要再說了!”
“你如此不信任他們,隻會寒了他們的心,到時候他們都因為你不願意來了,你就是罪魁禍首!”
“這責任你擔當得起嗎!”
楊彪心說好大一頂帽子。
曹操還好說,畢竟他曾經孤軍深入追殺董卓。
但其他人為什麼不跟上去追殺董卓?
不就是因為他們早就不把朝廷當回事了?
王允竟天真的認為他們是老實的忠臣?
這幫老狐狸注定不會來的。
王允這頂帽子扣下來,隻要我說關外諸侯有不臣之心,到時候那些諸侯不來,責任全在我身上唄?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算了,反正朝廷是防守方,雖然絕技大將的數量不如西涼軍,但兵力持平,誰輸誰贏也確實不一定。
王允見楊彪終於閉嘴。
心情終於舒坦了些。
但弘農楊氏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王允安撫道:
“意見相左是好事,有歧義的就要儘管提出來,咱們一起探討才能讓決策更完善嘛。”
“諸侯們的忠心毋庸置疑,就算有一兩個不臣之人總不能全員反賊吧?”
“而且何須所有諸侯參與?”
“隻要荊州的劉表能出兵,就能與朝廷形成兩麵包夾之勢,西涼軍不足為慮。”
“還有沒有意見要補充的?”
見大殿上沒有人再提出異議。
王允滿意地點點頭道:
“好,既然沒有問題,那接下來我們便以守衛長安,徹底清除李傕和郭汜為目標,展開戰略部署。”
王允大手一揮,眼神陰狠道:
“傳令出去。”
“朝廷寬宏大量,先前已經給過西涼軍投降的機會,但由於李傕和郭汜執迷不悟,背叛朝廷。”
“為正國法,重樹朝廷威嚴,除了第一時間投降朝廷的西涼軍,不再接受其餘西涼軍的投降。”
“嗬,我倒要看看他們能聚集多少反賊,正好一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