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麵麵相覷。
李傕皺著眉頭疑惑道:
“軍師的信?”
“送信的人在哪?”
親兵搖頭道:“不知道,我在我腳邊撿到的。”
李傕打開書信查看。
李傕的眉頭漸漸舒展開。
其他三人見李傕麵露喜色,急忙問道:
“軍師說了什麼?”
李傕笑道:“軍師給我們獻計了。”
郭汜忙問道:“軍師出了什麼計策?”
李傕道:
“軍師說,長安兵力至少五萬,加上臨時征召的百姓最高可達六萬兵力。”
“正值寒冬臘月,大雪不期而至。”
“加上長安高牆深池,金城湯池,就算我們的兵力達到十萬也難以強攻長安。”
“啊!?”
三人發出驚呼聲。
李儒算無遺策,他們和董卓一樣,一向對李儒的判斷深信不疑。
既然李儒說不能強攻長安,那十有八九是真的不能強攻長安。
這讓他們的信心備受打擊。
郭汜擔憂道:“那我們還打不打?”
李榷抬手道:“彆急....”
說著,他話鋒一轉,看著信封念道:
“雖不能強攻長安,但長安並不是不可破。”
“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心為上。”
“長安疲敝已久,許多男丁夏季忙於建皇宮,導致長安周邊糧食嚴重減產。”
“因此城中糧食不多,隻需切斷長安糧道,城中軍士便會因為缺糧引起恐慌。”
“斷糧一個月,不攻自破。”
“長安目前嚴重依賴關中平原漕運,南郊是糧道關鍵節點。”
“長安的勝負主要在糧道的爭奪上,建議重兵把守,隨時應對呂布的進攻。”
“呂布勇武過人,弓馬無雙,乃當今第一大將,但也不是沒有弱點。”
“其弱點便是體力有限,可遣張濟之侄張繡點破呂布的武器,李傕用鐵鏈困住呂布,阻止他使出第三擊,便可讓他束手就擒。”
“因此,建議李傕,張繡攻南門,郭汜攻北門,張濟攻東門,樊稠攻西門。”
“關外諸侯無暇顧及關中,所以諸位可以從容從周邊縣城獲取補給。”
“太師生前常遊玩之地——睸塢西南處,藏有千石糧食,千斤炭火,諸位可自取使用。”
“但關外諸侯並非一定會完全無動於衷,僅靠斷糧策略耗時依舊太長,夜長夢多,遲則生變。”
“目前長安軍隊有一部分兵力是西涼軍,諸位可每天勸降,散布謠言。”
“就說西涼人在朝廷永無出頭之日,遲早會被王允清算。”
“隻要他們肯配合造反,待我們入主長安後,統統論功行賞,西涼人不騙西涼人!”
“如此一來,就算內部西涼軍不配合造反,也會被王允猜忌,不會輕易出動。”
“等城內開始因糧食短缺引起恐慌的時候,‘朝廷必敗’的念頭會在禁軍和並州軍中蔓延。”
“但時候諸位可以用屠城相威脅,如果他們不投降,進城就屠城,以此加劇城內恐慌情緒。”
“等城內軍民恐慌情緒,內部猜疑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調度混亂,破綻百出。”
“諸位一定要抓住機會,隨時全軍出擊。”
“若是成功攻占長安,要立即兵壓冀州,防備袁紹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