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衍問道:“這是朝廷的旨意?”
劉備點點頭道:
“這是勤王令。”
“朝廷決定拒絕赦免所有西涼軍,幾乎所有董卓舊部都造反了。”
“此時應該已經把長安圍起來了。”
“朝廷也許為了更有把握地戰勝西涼軍吧,所以頒發了勤王令,號召關外諸侯進關勤王。”
“諸位怎麼看?”
賈詡低眉沉思。
他是不希望劉備去幫王允的。
否則他和李儒的弑帝計劃就泡湯了。
他的從龍之功也就沒有了。
於是拱手道:
“主公,依我分析,我們是無力支援長安的。”
“我們分兵出去支援長安的部隊注定凶多吉少,與白白葬送沒有區彆,而且去了也不一定有用。”
劉備也不想去支援長安,這時候分兵出去還要搭上一個絕技大將,這不是在變相削弱自己的實力嗎?
賈詡的建議正合劉備的心意。
於是他想聽聽賈詡的理由:
“哦?你說說,為什麼去了也沒有用?”
賈詡拱手道:
“一來,東海到長安路途遙遠。”
“劉岱屯兵魯郡,封鎖住了東海的西出口。我們隻能從西南方向出兵,借道袁術的地盤到達長安。”
“此過程不比趙將軍日行千裡長途奔襲。”
“大軍進發加上與袁術商量,最快也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
“據我所知,長安和西涼軍的軍糧也不過一個月左右,此時他們的戰鬥已經過去了一大半,等我們到達長安,雙方軍糧見底,戰鬥可能也已經快結束了。”
“二來,糧食補給調遣困難。”
“我們想要快速給前線糧食補給,還是需要和袁術合作,也需要耗費很多時間。”
“其三,此時曹操和袁紹在邊境虎視眈眈,部隊一去就是兩三個月,還要搭上一個大將。”
“這是自斷一臂的行為,這是對東海百姓,以及主公的大業極其不負責的行為。”
“我知道主公有匡扶漢室的誌向,但還需量力而行。”
“長安就算沒了,皇帝還在。”
“但東海沒了,大家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
“我來東海不久,但看到大家每天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花費了大量的心血。”
“好不容易把東海打造成古今聖賢眼中的盛世之景,可不能拱手讓人了。”
“還請主公三思啊。”
劉備不由地咋舌,難怪曹老板喜歡用賈詡,這說話直接說到他心坎上了。
這嘴替太好用了!
劉備抬頭問向群賢:“你們以為如何?”
張紘拱手道:“我認為文和說得對,這個節點上,我們不能輕易出兵。”
魯肅也說道:“我也讚成。”
關羽道:“我聽大哥的。”
文武官員們紛紛表態。
最後荀衍作為文官老大出來總結道:“我也建議主公不要出兵。”
劉備捂著心臟痛心疾首道:
“哎,我也想匡扶漢室,可惜袁賊在北,我實在無暇顧及長安。”
“到時候在報紙上發一篇文章,就說袁紹阻止我支援長安,好好譴責一下袁紹。”
賈詡目瞪口呆。
心說有報紙就是方便啊....
什麼鍋都能讓袁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