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風雨欲來
聽到自家老師的囑咐,劉宏也重重的點了點頭,將張角這個名字記了下來。
由於張角幾人的特殊身份,劉宏為免引來朝臣的議論和不必要的麻煩,並未下達征辟詔書,而是派出了錦衣衛,分彆前去尋找幾人。
如今的錦衣衛,經過將近一年的發展和劉宏的大力支持,其整體架構,已然逐步完善,整體的做事能力也異常高效。
在接到劉宏命令後不久,錦衣衛那邊,便找出了張角等人的資料,然後派人朝著巨鹿而去。
……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三月末。
氣候開始變得濕潤溫暖,大地也鋪上了一層淡淡的翠綠色。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值此臨近春耕的時節,人們也開始陷入了緊張的忙碌之中。
劉宏與朝中諸多大臣,整日處理著各地送上來的公文,禦史台的諸多禦史,也分散到了各地,監督著曲轅犁的推廣事宜。
對於推廣曲轅犁一事,無論是劉宏,還是滿朝大臣,都是異常重視。
因此,對於那些辦事不力、或是橫加阻撓者,全都予以了嚴懲,輕則罷官、下獄,重一點兒的,就是抄家發配,甚至是直接斬首。
短短的時間內,就有數十名地方官吏,和十幾個大小家族被懲處。
在天子和朝臣的重壓及敦促之下,諸多官吏差役,以及地方上的大小家族,也不敢再有絲毫怠慢與阻撓,全都開始拚儘全力的配合著朝廷的動作。
就在上下一片忙碌的同時,身為帝師的王潛,也沒有閒著。
除去到大漢書院講學之外,王潛去的最多的地方,依舊是煉鐵作坊。
經過大半年的發展與改良,這座鐵器作坊的規模,已經由開始的二萬人增加到了四萬人,煉鐵爐也增加到了十五座之多。
除去十數倍於其他作坊的產量之外,其產出鐵器的質量,也遠勝尋常精鐵。
加之,自煉鐵作坊建立之初,王潛就一直壓著袁家,沒有過多售賣,一直到曲轅犁出現之前,作坊內庫存的鐵器數量,就已經達到了五百萬斤。
在這段時間內,作坊內的工人們,為了響應朝廷的推廣國策,也是采取了人歇爐不歇、日夜兩班倒的生產方式,硬是將每日產量提升到了十萬斤以上。
這也使得整個作坊,在短短四十多天之內,便生產出了近五百萬斤的精鐵。
再加上此前的庫存,足足有著一千多萬斤的精鐵,被運送到了各地官府的手中。
因此,單單這一個作坊,便承擔了整個司隸校尉部、並州、冀州、幽州以及關中、關西等地區的大部分鐵器需求。
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那些參與了鐵器私營的地方豪族,也頓時大為震驚。
在此之前,由於王潛的有意控製,煉鐵作坊每日的售賣量僅為三百斤。
雖說其低廉的價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因為售賣數量少,加之售賣地點,也隻是局限在了洛陽城內,於整體而言,並無多大影響。
因此,對於王潛與袁家合辦的這家煉鐵作坊,那些地方豪族,也隻以為他們是故意來惡心人的而已,並未過多關注。
可是,通過此番曲轅犁的推廣一事,諸多地方豪族這才發現,王潛的這個煉鐵作坊,竟是如此的可怕。
如今,曲轅犁的推廣事宜,已接近尾聲,朝廷此前規定的鐵器限價令,也已經宣布解除。
一眾地方豪族,也全都興致勃勃的準備著再次抬高鐵器價格,以此來彌補在推廣曲轅犁期間少賺的那些。
可是,王潛這邊突然展現出來的恐怖產量,卻著實將他們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