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天使此法甚好!”
聽到曹操的一番話,檀石槐也忙不迭的點頭應了下來,眼中滿是喜悅之色。
於他而言,不用多了,自己隻需派十萬人去大漢做一年的工,便可獲得足夠他重新訓練至少三萬騎兵的錢糧。
到了那時候,自己再重整旗鼓,必然也不會再是什麼難事了。
看到檀石槐一臉興奮的樣子,曹操心中也不禁暗自冷笑一聲。
這檀石槐隻顧著盤算眼前表麵上的得失,又哪裡知道大漢如今已經有了一個工會的存在?
隻等他派遣的勞工到了大漢,並接受了大漢的教化之後,必然會生出其他的心思了。
到了那時候,成千上萬的勞工被團結起來,一同反抗剝削,真不知道這檀石槐,還能不能頂得住了!
在曹操的這番善誘之下,檀石槐也最終同意了李儒提出那些進貢數量,並新手書寫了一封投降書,以及諸多投降條款。
最後,雙方又擺下祭壇,然後各自在投降書以及投降條款上麵簽了字。
至此,威脅了大漢邊疆十數年之久的檀石槐,在各種連番的打擊之下,終於是選擇了臣服。
無論其真心與否,又或者懷有其他的心思,但此番投降的意義卻是重大的。
這是自當年南匈奴向孝宣帝投降以來,又一個草原政權,向大漢正式低頭。
派人向大漢傳遞這一捷報的同時,李儒與曹操二人,也暫時留在了彈汗山,開始幫助檀石槐“收攏”起了其治下的一眾部下。
約摸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二人也總算將檀石槐現有的實力摸了一個透徹,並做下了詳細的記錄。
建寧三年,五月一日。
在草原逗留許久的李儒、曹操,也率領著隊伍離開了彈汗山,踏上了回歸的路程。
此時的他們,已經接到了師父即將於下月大婚的消息,他們必須在此之前趕回大漢,以為師父祝賀才行。
在二人身後,除匈奴騎兵以及抓獲的宇文部俘虜之外,還跟隨著一支八萬人數的勞工隊伍。
……
幽州。
當初檀石槐進犯大漢的時候,還派人聯絡了北烏桓和高句麗的人,使其一同進攻幽州的漁陽、遼東、遼西等地。
幸好有盧植率領的四萬河間軍駐守,加上公孫瓚、黃忠、呂布三人及時率軍趕到,這才將北烏桓與高句麗人攔在長城以外。
在對峙期間,公孫瓚、呂布、黃忠三人,也是率領著各自麾下的士兵,不斷的對北烏桓和高句麗人發起了主動進攻。
公孫瓚性如烈火,每每出戰,無論敵軍數量多寡,都是迎麵而上,不將敵軍徹底殺光絕不回軍。
而呂布則是勇力超群,雙方的隊伍尚未交手,敵軍將領的頭顱便已被其斬落,更是打出了以一人而退千軍的戰績。
至於黃忠則是相對溫和一些,隻是將敵軍殺到膽寒之後,便會進行招降。
三人的赫赫威名,也因此傳遍了整個北烏桓和高句麗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