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巨鹿郡。
昔日輝煌至極的田氏莊園,如今卻甚為蕭條,朱漆大門緊閉,門上貼著封條格外惹眼。
郡府派來的胥吏帶著糧儲監察司的“藍袍子”因這些監察官員,皆是出身大漢書院,而大漢書院的校服,又都是青藍長袍,故而得到了這一雅稱),清點著田疇名下被抄沒的田畝、倉廩、浮財。
盤珠子撥動聲在空曠的庭院裡回響,冰冷而精確。
莊園外的官道上,幾輛裝飾華貴的馬車遠遠停下,車窗掀開一角,露出幾張或陰沉、或驚懼、或複雜難言的臉龐。
這些人,都是鄰近郡縣聞訊趕來的豪強家主。
“真……真得殺了……”
一個微胖的家主聲音發顫,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田疇那老狐狸,縱橫巨鹿幾十年,這說沒就沒了……?”
“滅族也就罷了,還抄沒其家產用來充作常平倉本錢……真是好手段!”
另一人臉色鐵青:“這是在拿田疇的屍骨給新政墊路!給那些泥腿子看!”
“崔老在朝堂上都碰了一鼻子灰,天子,還有那個王潛,這次是鐵了心要動真格了……”
第三人的聲音壓得更低,帶著深深的忌憚。
儘管王潛並未在這次新政當中露頭,但人們依舊把他歸到了天子的身後。
在他們眼裡,若沒有王潛的支持與推波助瀾,年少的天子,不可能擁有如此魄力和手段的。
“加租?逼債?兼並?誰還敢在這風口上伸脖子?”
沉默在車廂內蔓延,隻有遠處胥吏高聲報數的聲音隱約傳來,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他們的神經。
最終,那個微胖的家主頹然放下車簾:“回…回去吧,告訴下麵,今年的租子…按朝廷新政來!不,比新政定的再減半成!還有,府裡庫房清點一下,挑些陳糧…捐給郡裡正在修的常平倉…”
其餘幾人沒有說話,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
南陽郡,大漢商行的新式農莊內。
春風拂過整齊的麥壟,套種的豆苗已抽出嫩葉,桑樹枝頭新綠點點,田間地頭,勸農使的聲音洪亮而充滿乾勁:
“大夥兒都看到了吧,朝廷新政,可是動真格的,田疇那等盤剝農人的豪強,就是最好下場!當今陛下和王師,是站在咱農人身後的!”
“你們看這‘神農麥’長勢多好,隻要按朝廷的法子種,今年秋後定是大豐收,那常平倉已經立起來了,官府到時會高價收餘糧,也不用怕糧賤傷農……”
莊戶們聽著,臉上不再是之前的疑慮和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和希望。
手中的農具揮舞得更加有力,田壟間充滿了蓬勃的生氣。
洛陽,帝師府。
對於新政取得的順利開頭,王潛並未過多的沉浸其中,而是又一次將目光看向了下一步的事宜。
書房內,他正與風塵仆仆趕回的袁逢對坐,案幾上攤開的,是袁逢帶來的數卷厚厚的《農桑輯要·初稿》。
“王師請看!”
袁逢指著書稿,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此乃集農科、工科、醫科之力,並收錄各地老農經驗所成。
農時、選種、育苗、土肥、水利、新式農具圖譜、套種輪作之法,乃至田中常見傷病、畜疫防治…皆在其中。
下官以為,此冊若成,輔以勸農使推廣,當為新政之根基!”
王潛仔細翻閱著,不時點頭:“袁公用心良苦,此乃活民寶典。
不過,其中措辭仍需改進,務求清晰簡明,再配以圖形使粗通文字者亦能看懂。”
“王師說的是,下官明白!”袁逢一臉受教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