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先是“隆重”地在薊城舉行了誓師大會,盧植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討伐不義,匡扶弱小”的演說。
隨後,大軍又因需確保糧道安全問題,在遼西郡進行了必要的休整和物資再補給。
再然後,又因“初春雨密,道路泥濘難行”,在遼東郡邊境又不得不耽擱了數日。
每一步都走得“合情合理”,每一步都走得“光明正大”,每一步都走得讓丸都城內的求援信使望眼欲穿,心如油煎!
……
就在漢軍“穩紮穩打”地向北推進之時,丸都城下,已是一片修羅血海。
袁術身著一套華麗皮裘,端坐在一匹神駿的河西大馬上,嘴角噙著殘忍而快意的笑容,欣賞著眼前這場由他親手點燃的毀滅盛宴。
慕容部的鐵騎如同黑色的潮水,在賈詡暗中策應的混亂和內奸打開的城門接應下,洶湧地灌入了高句麗的心臟!
城內,早已被賈詡的毒計攪得天翻地覆。
流言四起,貴族們互相指責、火並,死忠王室的勢力與懷疑高優位居的勢力廝殺成一團。
糧倉的火焰衝天而起,武庫的爆炸聲連綿不絕,絕望的尖叫和兵刃的碰撞聲充斥每一條街巷。
當慕容部的彎刀砍來時,高句麗人甚至組織不起有效的巷戰抵抗。
“殺!一個不留!尤其是王族和那些穿絲綢的貴族!”
袁術那冰冷的聲音傳遍戰場:“他們的財富和女人,都是你們的戰利品!”
這道命令點燃了鮮卑人骨子裡的凶性,也徹底斷絕了高句麗最後一絲希望。
殺戮持續了三天三夜。
丸都王宮被付之一炬,曆代高句麗王的靈位在烈火中化為灰燼。
王族成員,從繈褓中的嬰兒到白發蒼蒼的老者,全都被搜捕出來,然後押到已成廢墟的宮門前廣場。
袁術甚至懶得下馬,隻是輕蔑地揮了揮手,雪亮的彎刀落下,人頭滾滾,鮮血染紅了地麵。
貴族府邸被一一攻破,財富被洗劫一空,敢於反抗者連同家眷仆役儘數屠戮。
昔日繁華的王城,化作一片死寂的焦土,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和焦糊味。
又過了三日。
袁術率領的慕容騎兵,清點席卷了城中所有財寶離開後不久。
南方的地平線上,終於出現了漢軍的旗幟。
盧植率領的幽州精銳,盔明甲亮,軍容嚴整,在冬日的陽光下閃耀著冰冷的金屬光澤。
他們踏著丸都城外的焦土和的滿地的殷紅,如同“神兵天降”般,“及時”地出現在了這片剛剛經曆浩劫的土地上。
“漢軍,是漢軍……”
“漢軍終於來救我們了……”
丸都城內,幸存下來的平民百姓們,看著出現的漢軍隊伍,也好似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紛紛歡呼出聲。
儘管漢軍沒能及時趕到保住他們的家園,但漢軍的到來,卻也無異於黑暗中的那一點光亮,讓他們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盧植高坐馬上,看著眼前這片人間地獄般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但他臉上卻迅速籠罩了一層寒霜與“震怒”。
他猛地拔出腰間佩劍,劍指蒼天,聲若洪鐘,充滿了悲天憫人,帶著幾分愧疚:
“鮮卑等殘暴不仁,屠戮藩屬王族,滅絕人倫,此等禽獸之行,天理不容。
今我大漢天兵已至,必將護佑本地百姓,以保一方安寧!”
隨著盧植話落,身後的漢軍將士們齊聲怒吼:“殺!殺!殺!”
聲浪震天,氣勢如虹,充滿了正義的威嚴。
聽到漢軍將士那如波濤般的吼聲,高句麗的百姓們頓時感到一陣莫名的心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自即日起,丸都城及高句麗故地,由我大漢王師接管。
凡高句麗幸存百姓,皆可重新登記造冊,入我大漢治下。
我大漢朝廷也會派遣官吏儘快趕赴此地,協助諸位一同重建家園。”
這番話語,鏗鏘有力,正氣凜然。
在幸存的高句麗百姓聽來,簡直如同天籟。
他們看著漢軍整齊的隊列、明亮的盔甲、威嚴的將軍,眼中充滿了劫後餘生的感激和對“天朝上國”的無限敬畏與依賴。
畢竟,在他們看來,有這樣一直勁旅守護,遠比托庇在那群草包貴族手下要安穩的多。
況且,他們大王和那些官員貴族,也全都被鮮卑人給殺光了,他們這些平頭百姓,除了依靠大漢,似乎也沒彆的選擇了。
很快,漢軍隊伍便整齊有序的開進了丸都城中。
在丸都城的殘垣斷壁,和尚未冷卻的屍骸之上,在無數高句麗遺民感激涕零的目光中,一麵嶄新的、象征著“秩序”與“正義”的大漢龍旗,被盧植親手插在了曾經的王宮廢墟最高處,迎著北疆凜冽的寒風,獵獵作響。
入城之後,漢軍士兵也卸下了鎧甲、放下了武器,然後拿起各種工具,與高句麗幸存的百姓們,一同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重建當中。
緊隨漢軍之後的,是絡繹不絕的商隊,和早就準備好諸多官吏,以及太平道的諸多道士們。
這些人分彆去往了高句麗的各個地方,商隊們為當地的百姓們帶去了急需的生活物資,官吏們為他們帶去了各種優渥的政策,道士們則給他們帶去了全新的信仰。
消息傳回洛陽,劉宏的笑聲回蕩於德陽殿內。
這是他登基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拓土。
也是大漢日後邁向擴張的第一步。
這高句麗之事,無疑是開了一個好頭。
遠在遼東襄平密室中的賈詡,聽著心腹彙報丸都的結局,蒼白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目光掠向了草原的深處。
喜歡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請大家收藏:()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