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樂康沒有走下馬車。
但路上發生的一切,蕭樂康透過車窗儘收眼底。
蕭樂康看著祖孫倆拿著半塊炊餅讓來讓去,心中泛起一股難言的情緒。
這便是大梁的子民。
小小年紀便恪守著孝道,淳樸而又真實。
這讓蕭樂康覺得若是不為他們做些什麼,有些對不起自己皇子的身份?
不就是糧食嗎?
老子替你們解決。
反正去寺廟發個飆就有了……
老者吃完了一個炊餅,又喝下了幾口水,臉色總算恢複了些許紅潤。
沈青辰蹲下身子,問道:“老人家,您這是打算要去哪裡啊?”
老者回答道:“小老兒打算去西橋縣。”
“聽說西橋縣能安置災民,每日還能給兩碗粥喝……”
沈青辰聞言,頓時皺起了眉頭。
他沒想到西橋縣安置災民的事情,已經傳到這裡來了……
但西橋縣處於南陽府的邊緣。
距離此地有一百五十餘裡。
按照老者行走的速度,恐怕沒有個三五天到不了。
而南陽城距離此地不到五十裡。
沈青辰實在是有些不明白。
老者在身子如此虛弱的情況下,還帶著一個孩子。
為什麼要舍近求遠……
趙維楨對此也感到很奇怪,便向老者問道:“南陽城沒給災民施粥嗎?”
老者搖頭道:“小老兒便是從南陽城而來。”
“南陽城的知府大人是個好官。”
“在前些時日,知府大人在城外給我們搭建了草棚,每日都安排人施粥。”
“隻可惜南陽城已經沒糧了。”
“城外的粥棚已經停了三日。”
“知府大人說這幾天朝廷的賑災糧就能運到,但一直也沒有個準信。”
“現在城外的大多數災民都離開了。”
“因為再不走的話,恐怕都會被餓死在城牆下……”
沈青辰聞言,頓時皺起了眉頭。
“老人家,城外災民的情緒如何?”
“有沒有人鬨事?”
老者苦笑道:“怎麼沒有?”
“城外都亂了套了。”
“如今南陽城周邊的村鎮十室九空,已經沒有人了。”
“據說好多富戶都被殺了。”
“但凡還有一點活路,小老兒也不會去西橋縣……”
趙維楨聞言,頓時變了臉色。
“竟有此事?”
趙維楨熟讀史書。
在這大災的年月中,曆史上有好多造反者會把普通的百姓變成災民。
災民在走投無路之下,也隻能參加造反者的隊伍。
趙維楨有些擔心。
這是有人想借機生亂……
沈青辰想了想,皺眉道:“趙大人不必擔心。”
“災民暴亂的規模應該不大。”
“否則南陽城裡麵的人應該早就送信過來了……”
趙維楨歎息道:“希望如此吧!”
沈青辰望著連綿不絕的災民隊伍,忍不住便歎了口氣。
“趙大人,若是這些災民都去了西橋縣。”
“陸知縣那點糧食未必能頂的住……”
“要不要把這些災民都勸回去?”
趙維楨深以為然的點點頭,對圍觀的災民大聲說道:“各位鄉親,你們不必去西橋縣了。”
“朝廷的第一批賑災糧已經到了,就在我們的隊伍後麵。”
“雖然這些糧食不能讓你們吃飽,但至少每天能給你們一碗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