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禦案初臨_浮生重啟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章 禦案初臨(1 / 2)

建安二十五年。

銅鐘響過卯初,我望著鏡中太子冕旒,玉珠垂落遮住視線。

黃皓捧著玄色朝服的手在發抖,領口的織金蟠龍紋刺得他不敢抬頭——這是他第一次見我穿朝服參與早朝,前世的我,直到十七歲登基才第一次坐在龍椅上。

“陛下昨日習射時扭傷手腕......”他欲言又止,盯著我袖口露出的繃帶。

昨夜在羽林軍營,趙統教我槍法時,我執意用了趙雲的亮銀槍,槍杆上“常山趙子龍”的刻痕磨破掌心,卻比景耀六年抱玉璽時的絕望更讓人清醒。

太極殿的丹墀泛著冷光。

我踩著九級台階而上,看見諸葛亮已站在丹墀下,手中捧著的玉笏映著晨光。

殿中武將列於東,文官列於西,法正的空位格外刺眼,旁邊是剛從荊州趕回的馬良,正在與李嚴低聲交談。

“太子殿下駕到——”司禮官的聲音撞碎晨霧。

我看見張飛之子張苞在武將中抬頭,眼中閃過驚訝——前世他在北伐中重傷而亡,此刻卻還是個二十歲的少年,腰間佩著的蛇矛正是張飛的丈八蛇矛複刻。

“今日議漢中戰後事宜。”

諸葛亮的聲音響起時,我已在禦案後坐定。

冕旒晃動間,看見他展開的輿圖上,漢中郡用朱砂圈得通紅,旁邊注著“遷民實蜀”四字。

前世他正是用此策充實益州人口,卻也埋下了後來薑維屯田遝中的隱患。

“孤以為,”我忽然開口,聲音在殿中回蕩,驚起梁上棲鳥,“漢中雖得,然百姓凋敝,當效仿戰國李悝‘儘地力之教’,先勸農桑,再議軍屯。”

話落時,殿中響起細微的抽氣聲——太子向來隻聽政不發言,此刻卻引經據典,連諸葛亮的眉峰都揚了揚。

馬良率先出列:“殿下所言極是,荊州亦需......”

話未說完便被諸葛亮抬手打斷。

丞相上前半步,玉笏輕叩輿圖:“太子心係民生,善哉。然漢中緊鄰雍涼,當務之急是布防。”

他指尖劃過陽平關,“可遣魏延為漢中太守,領鎮遠將軍。”

我攥緊禦案邊緣,繃帶下的傷口隱隱作痛。

前世魏延鎮守漢中十年固若金湯,此刻卻該是父皇屬意的人選。

我望著諸葛亮,突然想起建興十二年他臨終前未采納魏延的奇謀,最終導致北伐失利——原來從建安二十五年開始,這對君臣的分歧便已埋下。

“相父難道忘了法參軍的遺策?”

我掀開袖中帛書,法正的朱砂批注在晨光中格外刺眼,“陽平關地勢險峻,若以‘虛虛實實’之策布防,可省三成兵力。”

殿中嘩然,李嚴的目光在帛書上逡巡,顯然認出了法正的筆跡。

諸葛亮的瞳孔微微收縮。

他自然知道這是法正的遺策,卻不知為何,前世從未將此策告知於我。

此刻他凝視我良久,忽然輕笑:“太子聰慧,當隨老夫研習兵法。”

話雖讚許,眼中卻多了幾分審視——像極了建興五年他第一次北伐時,看馬謖的眼神。

朝會持續到午時。

我聽著群臣爭論軍糧調度,看著諸葛亮不動聲色地平衡荊州派與益州派,忽然明白,這金鑾殿上的平衡術,從來不是靠遺詔能學來的。

當李嚴提出“鑿通天社山,修築糧倉”時,我想起前世他在北伐中延誤軍糧,最終被廢為平民。

“李尚書此策甚好,”我適時開口,“然工程浩大,當以‘均輸法’調配民力。”

諸葛亮的目光再次掃來,這次多了些意外——《均輸法》出自桑弘羊,是他藏在丞相府密室的典籍,前世我從未涉獵。

退朝時,張苞追上我,蛇矛在地上拖出火星:“表弟今日威風!若早如此,姑父也不必......”

話到嘴邊突然咽住,看了眼身後的諸葛亮。

我望著這個日後會成為蜀漢棟梁的表哥,忽然想起景耀六年他的父親張飛,會在閬中被部將刺殺——那些本該改寫的悲劇,此刻都在我掌心的玉玨上,刻成血色的倒計時。

午後在丞相府,諸葛亮展開《孫子兵法》,卻在“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處停筆。

“太子可知,為何當年高祖用韓信,需‘解衣推食’?”

他的指尖劃過竹簡,墨香混著藥草味,“非僅為籠絡,更因將權與君權,如陰陽相生,過剛則折。”

我盯著他袖口的八陣圖紋樣,忽然想起五丈原的秋風。

“相父是說,孤昨日在朝上不該反駁?”

話出口時帶著十二歲少年不該有的蒼涼,卻看見諸葛亮的手頓在“虛實篇”,竹簡邊緣還留著法正的批注:“主弱臣強,必生間隙。”

“陛下年幼......”他習慣性地開口,卻在看見我冷笑時怔住。

這聲“陛下”,是他今日第二次喚我,上一次還是在朝會宣讀遺詔的章武三年。


最新小说: 融合八種昆蟲,我獨斷末世廢土! 鎖愛成殤 抗戰:八百無限戰魂助我! 被偷聽心聲後,大佬們追著我寵 快穿:主神太綠茶,宿主悠著寵 極品透視之流氓天眼 開局賣掉老爹公司,科技稱霸世界 被困鬼校女寢,我靠科學逼瘋厲鬼 閃婚七零:炮灰後媽隨軍帶崽躺贏 牙行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