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晴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他不是那種會主動尋求幫助的人。”張礪的聲音低沉,“他寧可獨自麵對,也不願冒著情感碰撞的風險去接觸陌生人。”
“所以,他被帶走、被注射病毒,甚至被送進實驗室,也不會有人注意到他突然消失。”
“對他們來說,他是最理想的實驗體。”
張礪沒有停下繼續翻閱,他開始檢索關於“映質”與“vphi”關鍵詞的全部研究記錄。
新的文件窗口彈出,是一份分類為“理論驗證”級彆的文檔,而讓張礪感到熟悉的是——這些內容與妻子導師比安卡教授當初提供的資料幾乎一模一樣。
映質能力的五級進階清晰列出:
·v1:肉體強化期,基礎肉體強化,反應與力量提升;
·v2:感官覺醒期,感官覺醒,如熱源感知、聲波分辨;
·v3:映質顯現期,能力顯化,具象能力與個體經驗有關;
·v4:契約法則期,能力深化並具備契約規則限製;
·v5:映質領域期,覺醒領域,擁有對局部環境的映質控製力。
張礪順手調出另一份相關文件。令他驚訝的是,這份文檔的來源並非比安卡曾經所在的佐治亞c17避難所,而是來自伊利諾伊州北部芝加哥的一處避難所,編號為“b01”。
文檔開篇的落款時間是病毒全麵爆發之後,顯示為“ev前階段緊急備案”,而內容,卻異常詳實。
其中包含一整套喪屍等級的研究模型,清楚地定義了:
·白喪v1):初步感染,行動遲緩,感知聲音與熱源;
·灰喪v2):病毒深入肌肉層級,具備奔跑、躍起與簡易攀爬能力;
·藍喪v3):大腦部分被感染,初具組織指揮性,可調度低階喪屍;
但接下來的內容卻令張礪心跳驟停。
那是他第一次在正式報告中,看到有關“黑喪v4)”與“紅喪v5)”的真實記錄。
比安卡曾在鐵杉社區與他們交談時提到過這些名稱,但她當時也明確表示她隻了解白喪到灰喪的演化過程,對於之後的進化條件並不知情,這些更高等級的喪屍多數被視為推測性命名。
而眼下這份報告,卻列出了詳細進化路徑與觸發條件。
更關鍵的是,它解釋了一個張礪始終無法解開的疑問——喪屍是如何從“灰喪”進化成“藍喪”,再躍遷至“黑喪”與“紅喪”的?
他終於意識到,這並非簡單的病毒堆積,而是一種“選擇性進化”過程——與映質類似。
張礪緊盯屏幕,屏住了呼吸。
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徹底改變他們對整個末世的認知。
喜歡末日歸途:帶著家人殺出鷹國請大家收藏:()末日歸途:帶著家人殺出鷹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