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裂解、恒星烈焰、重力坍縮、相位穿梭、電磁風暴、空間折疊、時間緩流、等離子焚滅、納米侵蝕……九種能力在空中交彙,形成一道螺旋狀的能量旋渦。
天地變色,風雲倒卷。
最終,一道貫穿天地的光柱轟然落下,將蟲潮核心區域徹底蒸發。空中出現一個直徑十公裡的“真空窟窿”,連光線都無法逃逸。
蟲潮,首次被擊退。
戰後餘波
戰場清理出蟲屍逾百萬具,部分殘骸被蠱回收,用於研究抗性基因。
戰骸軍團損失17,但通過感染腐化者屍體,已補充至原有規模。
薛羽發現,部分戰骸在吸收蟲族能量後,體內出現“蟲骸融合基因”,潛力未知。
薛羽立於廢墟之上,望向遠方:
“蟲族來了,深淵近了……但這一次,我不再是逃亡者。”
風起,劍鳴。
下一戰,將直麵蟲巢母體。
而真正的進化,才剛剛開始。
夜,荒原的風裹挾著焦土與金屬的腥氣,緩緩拂過臨時搭建的指揮穹頂。殘破的戰骸在風中輕響,如同亡者的低語,在寂靜中回蕩。薛羽端坐於由敵我殘骸熔鑄而成的王座之上,指尖輕拂一卷泛著幽藍微光的地脈情報卷軸。卷軸上浮現出蟲族屍體的立體投影,密密麻麻的生物數據如星河般流轉,映照在他冷峻而深邃的麵容上。
他目光如炬,逐條審視著由蠱從三具完整蟲屍神經中樞中提取出的加密情報——那是以納米探針深入蟲腦“讀取”的生物記憶,經地脈解碼後,才得以顯現的深淵真相。
深淵蟲族兵種圖譜解析
1.偵察型兵種占比5)
食腐蟲:形如巨型蟑螂,甲殼呈灰黑,表麵覆蓋著共生苔蘚狀生物膜,能吞噬戰場殘渣與能量廢料。雖無強攻之力,卻擁有微弱的生物雷達係統,可探測隱形單位與能量波動,是蟲族的“活體眼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迅猛蟲:形似跳蚤,後肢如彈簧,可連續跳躍百米,落地無聲。複眼能捕捉熱源、能量場與呼吸頻率,專司夜間滲透、刺探與斬首。
特點:數量稀少卻極為狡詐,是蟲族的“耳目”。一旦暴露,立即自爆,釋放乾擾孢子,形成“感官迷霧”,掩護主力轉移。
2.主戰突擊型兵種
螳螂獵手:體長五米,前肢如雙刃,覆蓋量子級刃紋,可輕易撕裂戰骸合金裝甲。薄膜翅膀使其能短暫滑翔,常自背陽方向突襲,配合迅猛蟲製造混亂。
毒蛛噴吐者:蜘蛛形態,八足如鋼樁,背部有腐蝕腺體,可噴射酸性毒液,射程達三百米,能溶解能量護盾與金屬結構。毒液接觸空氣後汽化,形成腐蝕性毒霧,殺傷範圍極廣。
地行螻蛄:形如巨型蚯蚓,體長十餘至二十米,直徑可達兩米。可在土壤、沙石甚至岩層中高速穿行,如同活體鑽頭,專用於突襲後方、破壞地脈節點或埋伏戰壕之下。
3.防禦與指揮體係防禦兵種占比30)
盾甲守衛:形如巨型蜘蛛,背負菱形能量盾牌,由未知晶體構成,可反射能量攻擊,偏轉量子刃切割。不主動出擊,僅環繞核心區域組成環形防線,如移動堡壘。
指揮蟲蟬形體):
體型僅如人類手掌,通體透明,骨膜如蟬翼,體內流淌淡藍生物光流。
無聲震動:通過高頻骨膜釋放超聲波指令,頻率高達200khz,超出人類聽覺範圍。
無聲音傳播:不依賴空氣,而是通過地脈共振與生物量子糾纏傳遞信息,無法被截獲或乾擾。
被嚴密護衛於盾甲守衛核心,數量極少,一旦被殲,蟲群將陷入混亂,攻擊節奏斷裂,甚至自相殘殺。
喜歡末日塵埃請大家收藏:()末日塵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