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中的地支藏乾口訣
《古歌》中說:
子地支)中藏有癸水天乾)。
醜地支)中藏有癸水、辛金、己土。
寅地支)中藏有甲木,同時包含丙火、戊土。
卯地支)中單獨藏有乙木。
辰地支)中藏有乙木、戊土,以及三分癸水即少量癸水)。
巳地支)中藏有庚金,同時聚集丙火、戊土。
午地支)中藏有丁火,並包含己土。
未地支)中藏有乙木、己土、丁火,三者同屬土、火、木的餘氣)。
申地支)中藏有庚金、壬水、戊土。
酉地支)中單獨藏有辛金,且氣脈旺盛。
戌地支)中藏有辛金,以及丁火、戊土。
亥地支)中藏有壬水、甲木,這是真實的規律。
總結:
即:
子藏癸水。
醜藏癸水、辛金、己土。
寅藏甲木、丙火、戊土。
卯藏乙木。
辰藏乙木、戊土、癸水。
巳藏庚金、丙火、戊土。
午藏丁火、己土。
未藏己土、丁火、乙木。
申藏庚金、壬水、戊土。
酉藏辛金。
戌藏辛金、丁火、戊土。
亥藏壬水、甲木。
王逵《蠡海集》的理論闡釋
王逵在《蠡海集》中說:
地支十二地支)內所藏的天乾,其規律如下:
子午卯酉稱為“四極”四正之支,位於正北、正南、正東、正西),寄寓“四祿”即天乾的臨官位):
子為癸水的臨官癸祿在子)。
午為丁火、己土的臨官丁、己祿在午)。
卯為乙木的臨官乙祿在卯)。
酉為辛金的臨官辛祿在酉)。
因此這四個地支各藏一陰乾癸、丁、己、乙、辛均為陰乾,但午藏丁、己,需注意此處原文“各藏一陰”或為概括,實際午藏二陰乾)。
辰戌醜未稱為“四藏”四庫之支),寓含“四墓”五行的墓庫):
辰為水墓癸水墓庫)。
戌為火墓丁火墓庫)。
醜為金墓辛金墓庫)。
未為木墓乙木墓庫)。
因此這四個地支各藏陰乾如醜藏癸、辛、己,均為陰乾)。
寅申巳亥稱為“四開闔”四孟之支,象征四季的開啟),衍生“四祿”陽乾的臨官位):
寅為甲木的臨官甲祿在寅)。
申為庚金的臨官庚祿在申)。
巳為丙火、戊土的臨官丙、戊祿在巳)。
亥為壬水的臨官壬祿在亥)。
因此這四個地支各藏二陽乾如寅藏甲、丙、戊,其中甲、丙、戊均為陽乾,此處“二陽”或為概指,實際藏三乾,但以陽乾為主)。
戊土藏於辰、戌辰戌為陽土墓庫),己土藏於醜、未醜未為陰土墓庫),陰陽各歸其位。
戊土也寄藏於巳巳為戊土臨官),己土寄藏於午午為己土臨官),這是根據“寄祿”天乾在地支的臨官位)而藏乾。
編者按:地支藏乾的孟仲季分類理論
編者按:地支所藏的五行,可按“孟仲季”四季的首、中、末月)分類,其原理有三:
1.四孟之支寅、申、巳、亥)——陽乾的長生與臨官之所
四孟是陽乾甲、丙、戊、庚、壬)“長生”五行初生狀態)和“臨官”旺盛狀態)寄寓的地方:
寅:
丙火、戊土在此處“長生”丙火長生於寅,戊土寄生寅)。
甲木在此處“臨官”甲祿在寅)。
故藏甲木、丙火、戊土。
巳:
庚金在此處“長生”庚金長生於巳)。
丙火、戊土在此處“臨官”丙、戊祿在巳)。
故藏庚金、丙火、戊土。
申:
戊土、壬水在此處“長生”戊土寄生申,壬水長生於申)。
庚金在此處“臨官”庚祿在申)。
故藏戊土、壬水、庚金。
亥:
甲木在此處“長生”甲木長生於亥)。
壬水在此處“臨官”壬祿在亥)。
故藏甲木、壬水。
2.四仲之支子、午、卯、酉)——陰乾的臨官之所
四仲是陰乾乙、丁、己、辛、癸)“臨官”寄寓的地方:
子:癸水在此處“臨官”癸祿在子),故藏癸水。
卯:乙木在此處“臨官”乙祿在卯),故藏乙木。
午:丁火、己土在此處“臨官”丁、己祿在午),故藏丁火、己土。
酉:辛金在此處“臨官”辛祿在酉),故藏辛金。
3.四季之支辰、戌、醜、未)——陰陽乾的冠帶與墓庫之所
四季是陰乾、陽乾“冠帶”生長階段)和“墓庫”收藏狀態)寄寓的地方:
醜:
癸水在此處“冠帶”癸水冠帶在醜)。
辛金在此處“墓庫”辛金墓在醜)。
己土在此處“墓庫”己土墓在醜)。
故藏癸水、辛金、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