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寅、卯屬木,在春季旺盛。
丙、丁、巳、午屬火,在夏季旺盛。
庚、辛、申、酉屬金,在秋季旺盛。
壬、癸、亥、子屬水,在冬季旺盛。
戊、己、辰、戌、醜、未屬土,在四季每一季的最後一個月)旺盛。
《神樞經》說:“五行各有旺盛的時節,隻有土沒有固定的位置。於是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旺盛十八日。”
《曆例》說:“立春後木旺盛,立夏後火旺盛,立秋後金旺盛,立冬後水旺盛,各旺盛七十二日。土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各旺盛十八日。加起來也為七十二日,總共三百六十日,一年便完成了。”
《白虎通》說:“土之所以主宰四季,是為什麼呢?因為木沒有土不能生長,火沒有土不能繁榮,金沒有土不能形成,水沒有土不能高漲。土扶持微弱、幫助衰落之物,最終成就它們的發展道路。所以五行交替旺盛,也需要土。土主宰四季,位居中央,不單獨命名為某個時節。”
沈新周說:“春天的木,夏天的火,秋天的金,冬天的水,不是說它們的形體,而是說它們的氣。”
醉醒子說:“立春之後,便用陽木三十六日,在特定分野之處,丙與戊處於長生狀態。驚蟄後六日,便用陰木三十六日,癸水在此寄生。清明後十二日,便用戊土十八日。陽水歸入庫中,陰水恢複生機。夏季、秋季、冬季也是如此。另外,地支中所藏的天乾隻以月柱來論,年柱、日柱、時柱不論,因為人命重視月柱這個提綱。”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五行用事”理論以五行在時空維度的動態流轉為核心,構建了一套將自然節律與命理推演深度融合的體係。
其核心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四個維度:
一、五行用事的時空框架
1.四季分野與節氣細化
四季五行主氣: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各旺72日,構成四季主體。
土旺於四季末月辰、未、戌、醜),各旺18日,合計72日,與其他四行共同構成一年360日。
節氣分日用事:
以立春為例,前6日戊土用事艮土分野),次6日丙火用事陽火長生),後18日甲木用事陽木司令),至驚蟄後6日轉用陰木乙木)36日。
類似地,清明後12日戊土用事18日,形成“土旺四季”的交替規律。
這種劃分將五行用事精確到每個節氣,體現了“氣”的漸進變化。
2.土的特殊地位
調和四行:土為五行之母,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榮,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高。
時空分布:土不專主一季,而在四立前各旺18日如立春前18日屬土),既補四季之缺,又體現“中和”之道。
功能轉化:土在四季中分彆承載木之生發、火之炎上、金之肅殺、水之封藏,通過“扶微助衰”維持五行平衡。
二、陰陽五行的動態辯證
1.陰陽分野
陽木與陰木:立春後36日為陽木甲木)主事,驚蟄後6日轉用陰木乙木)36日,體現“陽氣漸長、陰氣漸消”的變化。
戊土與己土:清明後用戊土18日,強調陽土的穩固性。
未月用己土18日,側重陰土的包容性。
水火之辨:冬水旺時,壬水陽水)與癸水陰水)交替主事,前者主封藏,後者主滋潤。
2.五行生克的轉化
當令者與子相:春木旺則火相子氣助治),火相又生土,形成“木生火→火生土”的連環相生。
休囚死絕:春木旺則水休母氣衰)、金囚被子氣製)、土死被當令者克),體現“旺者製殺,相者囚敵”的邏輯。
動態平衡:五行強弱非永恒,如夏火克金,但秋金旺則火囚;冬水克火,但春木旺則水生木,火相。
三、命理應用的核心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