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海子平》記載:
寅月、午月、戌月對應農曆正月、五月、九月,屬火行三合局)的月德在天乾丙火。
申月、子月、辰月對應農曆七月、十一月、三月,屬水行三合局)的月德在天乾壬水。
亥月、卯月、未月對應農曆十月、二月、六月,屬木行三合局)的月德在天乾甲木。
巳月、酉月、醜月對應農曆四月、八月、十二月,屬金行三合局)的月德在天乾庚金。
以日柱天乾為核心判斷標準,例如正月、五月、九月出生者,若日柱天乾為丙火,或三月、七月、十一月出生者,日柱天乾為壬水,即符合月德臨身的條件。
陳素庵明代命理學家)說:人命若得“天德”“月德”二星護持,越多越好——本身為吉的運勢會加倍吉祥,遇到凶煞則能減輕災禍。
若月德降臨於命局中的財星、官星、印星、食神等吉神所在位置,福氣之力會倍增。
即使降臨於梟神、七殺、劫財、傷官等凶星所在位置,也能化解其暴烈蠻橫的特性。
但如果天月二德自身遭到地支衝克如丙火被壬水衝、甲木被庚金克),則護佑之力會大幅減弱。
《協紀辨方書》清代擇吉典籍)解釋:月屬陰,陰本身無“德”,需以陽之德為德。
與陽屬性統一的即為“德”,與陽屬性分裂的即為“惡”。
因此正月、五月、九月屬火行當令,火行對應的陽乾丙火丙為天乾中陽性之火,象征天上之火,地上之火皆稟受其氣)即為月德。
寅午戌三火月以丙為月德,其餘月份仿照此例,依據三合局對應的陽乾推導木局陽乾甲、金局陽乾庚、水局陽乾壬)。
甲、丙、庚、壬均為陽乾,陽代表“德”,所以月德不用乙、丁、辛、癸等陰乾。
有人問:天德為何會用乙、丁、辛、癸等陰乾?
答:從“天”的角度看,天秉持陽剛之氣,故天德可依陰陽變化如天德在正月為丁,丁為陰火,因正月陰氣未消,需陰陽調和)。
從“月”的角度看,月秉持陰柔之氣,故專以陽乾為德以陽製陰,達到平衡)。
又問:為何月德中沒有戊土?
答:三合局隻對應金木水火四行土寄生於四季,如辰戌醜未為土,但土無固定當令之月),土居中位,兼具生殺之性,德刑並存。
此處專論“德”,當令之行如木火金水)各有其德,土為“無德之德”土承載萬物,不彰顯功德卻含大德),故不列入月德的陽乾體係。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月德”的論述,既是傳統命理學中吉神體係的核心組成,也是袁樹珊辯證思維的集中體現。
其內容可從以下七個維度展開:
一、本質與起源:陰陽交感的宇宙法則
月德源自上古星象與節氣的對應關係,是“天地德秀之氣”的具象化表達。
袁樹珊在書中指出,月德的本質是“三合局帝旺之氣的升華”,例如寅午戌火局的帝旺為午,午火與天乾丙火同氣,故寅午戌月以丙為月德。
這種“氣之精華”的屬性,使其成為調和陰陽、化解災厄的核心力量。
月德與天德並稱“天月二德”,但二者存在本質差異:天德代表陽剛之德,主“顯化之功”。
月德象征陰柔之德,主“隱密之福”。
袁樹珊以“天德如日,月德如月”比喻,強調月德的作用更具滲透性與持久性。
二、查法與規則:三合局的天乾映射
月德的查法以出生月份的地支為基準,對應特定天乾:
寅午戌月:天乾見丙
申子辰月:天乾見壬
亥卯未月:天乾見甲
巳酉醜月:天乾見庚
這一規則的底層邏輯是“三合局帝旺天乾化德”。
例如,申子辰合水局,水的帝旺為子,子水與天乾壬水同屬陽水,故申子辰月以壬為月德。
袁樹珊特彆強調,月德需與日柱或時柱配合,若僅年柱或月柱見之,效力較弱。
三、核心作用:福澤的多維呈現
1.逢凶化吉的守護神
月德的核心功能是“消災解厄”,尤其對突發性災禍如車禍、火災)具有顯著化解力。
袁樹珊在占例中曾提到,某命主月德坐日支,雖逢“亡神+劫煞”組合,仍能在商業糾紛中全身而退。
其化解機製在於:
能量對衝:月德的“陰德之氣”可中和凶煞的暴戾屬性。
貴人接引:觸發隱性貴人緣,如素未謀麵者的意外幫助。
2.道德與智慧的象征
月德被視為“先天福報”的體現,命帶月德者多具以下特質:
心性仁厚:袁樹珊在《命理探源》中引用《三命通會》“月德加會,愷悌慈祥”,強調其與天乙貴人同柱時,主“德才兼備,可成大器”。
思維通透:月德與文昌、華蓋同柱時,易在哲學、藝術等領域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