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海子平》記載:“甲子旬以甲子為起始的十日周期)中,戌、亥兩地支未被分配,稱為空亡;甲戌旬中,申、酉兩地支空亡;甲申旬中,午、未空亡;甲午旬中,辰、巳空亡;甲辰旬中,寅、卯空亡;甲寅旬中,子、醜空亡。”
若日柱屬於甲子旬即日柱為甲子至癸酉中的任意一柱),年、月、時支中出現戌或亥,即為“空亡”。
若出現辰或巳,則為“孤虛”原注:空亡地支的對衝地支稱為孤虛,如戌亥空亡,其對衝地支為辰巳,故辰巳為孤虛)。
《造微賦》說:“空亡若與寡宿孤獨神煞)同現,主孤獨潦倒、步履艱難。”
《三命通會》指出:“命帶空亡者,若空亡地支處於生旺狀態如臨月令或得生扶),則氣度寬宏,常獲意外名利;若處於死絕狀態如臨休囚或被克泄),則一生多成敗起伏,漂泊無定。唯有與天乙貴人、華蓋藝術神煞)、三奇貴顯神煞)、長生生命力強)等吉神同現者,才主天賦聰慧過人。”
《考原》解釋:“十日為一旬,十天乾配十二地支時,從甲到癸用完十天乾後,剩餘兩個地支未被匹配,即為空亡。例如甲子至癸酉為一旬,十天乾用完後未匹配戌、亥,故甲子旬以戌、亥為空亡,其餘旬的空亡以此類推。”
《協紀辨方》記載:“劉歆《七略》中收錄《風後孤虛》二十卷,現書已失傳。古人以旬中空缺的地支為‘虛’,其對衝地支為‘孤’如甲子旬中戌亥為虛,辰巳為孤)。《兵法》有‘背孤擊虛,一女可敵十夫’的說法指背對‘孤’位、攻擊‘虛’位,能以弱勝強)。此外,旬中空亡雖通常被視為不利,但也有‘火空則發’火逢空亡反易爆發能量)、‘金空則鳴’金逢空亡反易顯揚名聲)的說法,需根據五行特性及命局格局綜合判斷,不可一概視為凶兆。”
說明:
1.核心概念解析:
旬與空亡:十天乾配十二地支,每旬必餘兩支,未匹配的地支即為“空亡”,其對衝地支如戌亥對衝辰巳)稱為“孤虛”,體現陰陽對立的時空觀。
生旺與死絕:空亡地支若得月令生扶如亥水生於子月)為“生旺”,主貴顯。
若被月令克製如亥水生於巳月)為“死絕”,主漂泊。
火空則發金空則鳴:火逢空亡因“虛而能容”,反易借勢爆發如木生火,空亡火得木生則能量集聚後噴發)。
金逢空亡因“剛健能鳴”,反易顯揚如金旺逢空,虛中見秀,才華外顯)。
2.神煞互動邏輯:
空亡+寡宿:強化孤獨屬性,需結合命局五行判斷是“隱士之孤”還是“困苦之孤”。
空亡+貴人華蓋:貴人化解空亡之虛,華蓋增強空亡之靈,主聰慧而超脫,如隱士或藝術家。
3.文化背景補充:
《兵法》引用:“背孤擊虛”原指軍事方位策略,此處借喻命局中“孤虛”的應用,體現古代數術文化的互通性。
《風後孤虛》:托名黃帝大臣風後的兵法著作,專論孤虛方位,說明“孤虛”概念源於先秦軍事術數,後融入命理。
4.辯證思維體現:
譯文強調空亡“未可概作凶論”,需結合五行如木空則折、水空則流)與格局如空亡為用神則貴,為忌神則凶),體現傳統命理學的辯證分析方法。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六甲空亡”的論述,以傳統命理框架為基礎,結合袁樹珊的實踐經驗與辯證思維,形成了一套係統的分析體係。
以下從核心概念、查法規則、命理特征、動態轉化及袁樹珊的獨特視角五個維度展開總結:
一、核心概念:時空錯位與能量虛耗
“六甲空亡”是天乾地支組合中的自然現象,本質是時空能量的“缺位”。
袁樹珊在書中繼承《三命通會》等古籍觀點,將其定義為:
天乾十與地支十二相配時,每旬十日)必然剩餘兩個地支未被分配,形成“空亡”。
例如:
甲子旬:戌、亥空亡因天乾排至癸酉後,地支剩餘戌、亥)。
甲戌旬:申、酉空亡。
甲申旬:午、未空亡。
甲午旬:辰、巳空亡。
甲辰旬:寅、卯空亡。
甲寅旬:子、醜空亡。
袁樹珊特彆強調,空亡並非絕對凶煞,而是能量“虛浮”的象征。其吉凶需結合命局整體判斷,例如:
吉神逢空如正官、印星):貴氣受損,事業或學業易遇瓶頸。
凶神逢空如七殺、劫財):凶性減弱,災禍可能減輕。
二、查法規則:以日柱為核心的時空定位
《命理探源》中“六甲空亡”的查法遵循傳統規則,以日柱天乾為核心,結合年、月、時支判斷:
1.確定日柱所屬旬:
例如,日柱為“甲午”,屬於甲午旬,對應辰、巳空亡。
若年、月、時支中出現辰或巳,則為“空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