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海子平》記載:“甲子旬與甲午旬中,水的五行之氣斷絕流散;甲寅旬與甲申旬中,金的五行之氣杳然難尋。”
若日柱日元)屬於甲子旬或甲午旬即日柱為甲子、乙醜至癸酉,或甲午、乙未至癸巳),且年柱的納音五行為水如年柱為丙子“澗下水”、壬戌“大海水”等),即為“缺水空亡”。
若日柱屬於甲寅旬或甲申旬即日柱為甲寅、乙卯至癸亥,或甲申、乙酉至癸巳),且年柱的納音五行為金如年柱為壬申“劍鋒金”、庚辰“白蠟金”等),即為“缺金空亡”。
《三命通會》指出:“命帶四大空亡者,往往一生困頓不順,且多有夭折之虞。”
《壺中子》也說:“顏回早年夭折,正是因為命犯四大空亡。”
原注解釋:“在六甲六十甲子)中,隻有甲辰旬甲辰至癸亥)、甲戌旬甲戌至癸未)的納音五行齊全。而甲子旬、甲午旬的納音五行中無水如甲子旬納音為海中金、爐中火、大林木、路旁土、劍鋒金,獨缺水),甲寅旬、甲申旬的納音五行中無金如甲寅旬納音為大溪水、沙中金、天上火、大林木、爐中火,沙中金為唯一金,但實際仍缺完整金氣),因此這四個旬因五行不全,被稱為‘四大空亡’。”
說明:
1.核心概念解析:
四大空亡:專指甲子、甲午、甲寅、甲申四個旬中,納音五行缺失關鍵元素甲子甲午缺水,甲寅甲申缺金)。
“納音”是古人將六十甲子按音律匹配五行的分類法如甲子乙醜海中金、丙寅丁卯爐中火),需結合年柱或日柱所屬旬判斷。
旬的劃分:每旬含10個乾支如甲子旬含甲子至癸酉),因天乾10個、地支12個,每旬必餘2個地支即普通空亡),但“四大空亡”側重納音五行是否完整,而非地支空缺。
2.查法細節:
原文“生年值納音之水金”指年柱的納音屬性如年柱壬子“桑柘木”不屬水,而年柱丙子“澗下水”屬水),需對照六十甲子納音表判斷。
特彆說明甲辰、甲戌旬“五行俱全”,與其他四旬形成對比,解釋“四大”名稱的由來四旬缺五行,而非四種空亡)。
3.命理影響與案例:
引用《壺中子》顏回案例,體現四大空亡的極端凶性夭折),但譯文補充“往往”“多有”等詞,避免絕對化,符合傳統命理辯證思維。
原注中“沙中金為唯一金,但實際仍缺完整金氣”,是對甲寅旬納音的補充說明甲寅旬僅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劍鋒金”,其中劍鋒金為金,但原注認為仍缺“金氣”,需按古籍邏輯保留)。
4.術語規範:
“日元”譯為“日柱”,括號補充“日元”,兼顧命理專業術語與通俗理解。
“蹇滯”譯為“困頓不順”,“杳難求”譯為“杳然難尋”,在保持文雅的同時確保易懂。
總結:本章節主要講了。
《命理探源》對“四大空亡”的論述,以納音五行理論為核心,結合傳統命理框架與袁樹珊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一套係統的分析體係。
以下從核心概念、查法規則、命理影響及袁樹珊的辯證思維四個維度展開總結:
一、核心概念:納音五行的能量缺位
“四大空亡”是基於六十甲子納音五行的特殊現象,指特定旬中缺失關鍵五行元素,導致命局能量失衡。
袁樹珊在書中繼承《淵海子平》等古籍觀點,將其定義為:
“甲子、甲午旬缺水,甲寅、甲申旬缺金”《淵海子平》歌訣)。
具體而言:
1.甲子旬與甲午旬:納音五行中缺“水”。
例如,甲子旬包含海中金、爐中火、大林木、路旁土、劍鋒金,獨缺水屬性。
2.甲寅旬與甲申旬:納音五行中缺“金”。
例如,甲寅旬包含大溪水、沙中金、天上火、大林木、爐中火,獨缺金屬性。
袁樹珊特彆強調,四大空亡的本質是“五行不全”,可能導致命局能量虛浮或失衡。
例如,缺水可能影響智慧與流動性,缺金可能削弱決斷力與財富積累。
二、查法規則:以年柱或日柱為核心的時空定位